章琦
摘 要:文章提出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通過簡單有效的方式,讓農村學生迅速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并舉一反三,根據學生特點,用chant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學困生 chant
信息化時代,工業(yè)革命的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勢洶涌而來,大批的農民涌向城市,這是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新氣象,而教育一時很難跟上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農村大批的留守孩子無人關注,他們的生活與學習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眾多學科中 ,英語教學表現得更突出,學困生不僅在中學,在小學表現也就已形成。
農村小學的生源主要來自附近的一些行政村,與城里學生相比有一定差距。因而農村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定困難。經過幾年觀察,我認為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農村學生在學英語時缺少快速進步主客觀條件。首先農村小學的生源主要來自于附近的鄉(xiāng)村。農村孩子從小受周圍環(huán)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與城里孩子相比,往往顯得更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害怕被老師批評。其次,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落后,常用“滿堂灌、英譯漢”的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而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以至于厭學。再次,缺乏學習英語環(huán)境氛圍及家庭教育及與環(huán)境負面的影響。家長們或許都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認為學習英語是初中以后的事。
2.農村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少快速進步的環(huán)境氛圍。在家里孩子主要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的文化底子薄,有人可以說一個拉丁字母也不認識,甚至對英語有抵觸情緒、偏見思想就不難想象,更有甚者,認為孩子將來打工也用不上英語,對學習英語不太重視。在學校里上,學生只能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但學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觸三到四次,每次僅四十分鐘,其他任課老師則都是用漢語教學,并且有些學生甚至在英語教師上課說英語時,起哄或吵鬧,影響了其他學生的英語學習。而且,目前社會上尤其是農村,用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很少,甚至可說是沒有。因此,學生學習英語時聽、說、練的機會就很少,也就缺少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
3. 農村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城市里有的學生請家教補習英語,有的父母英語水平就很高,對學生學習也起到潛移默化的示范。而農村就不行了,家長們或許都意識到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自己的英語并不好,無法進行指導。
一系列的因素制約農村學生在英語上的進步,加之班額又大,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尤其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效率?
研究表明:被動的學習是培養(yǎng)后進生的土壤,主動學習是改變落后的動力源泉。為了使他們主動學習,我在實際中研究出一些具體辦法。實踐表明: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應貼近生活,所學的內容能應用于他們所熟悉的生活中。如:book , pencil,rubber等學習用品是他們平常學習中最常用到的,而像apple,pear,orange等水果或My family,My mother,My father等都是如實地反映他們的周圍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學生在學過這些英語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改變后進生, 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但是農村孩子膽子很小,靠課堂里的培養(yǎng)效果實在有限。于是我決定化繁為簡,索性用chant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如:三年級下第四單元的句型: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我編了個很簡單的chant:
Do you like apples Do you like apples
Yes,I do. Yes,I do.
Do you like pears Do you like pears
No,I dont.No,I dont.
先讓幾個學生一起站起來表演,然后讓他們自編,最后進行表演。雖然很簡單,但是效果很好,而且有個小小的意外驚喜,在做聽力的聽問句選答句時,學生一聽這個句型,就能快速反應,準確率也比以前有所提高。
發(fā)揮小學生的天性,施展他們的才華,是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把知識點編成兒歌,然后讓學生背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但是對于那些難度比較大的或者是容易令人遺忘的呢句子呢?是不是也同樣適用?我抱著試試的態(tài)度,對后兩句:What about oranges I like them very much.也進行改編:
What about oranges What about oranges
I like them very much.
I like them very much.
但是課堂效果并不佳,我很納悶:怎么前兩句就很快掌握,且越唱越有力。這兩句卻截然相反呢?下課后,學生跟我說:“Miss Zhang,后面那兩句太難了,中間連接不上?!薄澳睦镞B接不上呢?”我反問?!皌hem和very much?!?/p>
癥結在這里。于是在第二節(jié)課開始,我換了一種:
What about oranges What about oranges
I like them very much.
I like them very much.
因為小學生一時無法接受整句“I like them very much.”,也為了讓這個chant能更朗朗上口,所以中間稍加停頓。別小看這個小小的停頓,效果卻比以前好幾倍。原來不是所有的chant都能用同一個調子,應該因材施教,有所取舍。這個在四年級的課堂上更加得到證實。四年級的對話教學是一個難點,因為量大難度也大。以前想面面俱到,結果面面不到。所以就試著找出重點句型,并要求學生用chant表演,他們表現很積極,記憶效果也很棒。有些學生下課后還意猶未盡,嘴里依舊念念有詞。當然不能一味地表演唱,也可以用競賽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編,自己用節(jié)奏,自己唱。
用chant使人人都成為小小的游吟詩人,這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已經看到曙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