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摘 要 高三年級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次新的挑戰(zhàn)。英語基礎薄弱生,面對加重的學習壓力,學習動機反而不強烈。經(jīng)過一定的教學反思,本文旨在討論農(nóng)村學校中高三英語基礎薄弱生的特定和需要的英語教學,從而提高語言學習動機和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 高三英語 基礎薄弱生 習慣 復習要點 英語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043-02
在我們農(nóng)村學校,英語基礎薄弱生進入高三后,由于各科學習任務繁重,面對高考,心理壓力大,特別是英語考試分數(shù)總是停滯不前。這些學生在英語復習中往往面臨著無從下手的窘境,想補又不知道從哪里補起,思維定勢地以為英語提高速度慢,或者以為還不如利用補英語的時間來加強其他科目實在,等等原因往往造成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老師也糾結(jié)于在有限的時間和學生們的接受能力,或者煩惱于全班總體進度和基礎薄弱生的差距。更加令人苦惱的是,在我們農(nóng)村學校,此類學生并不在少數(shù)。如此,給高三的英語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增強信心,糾正基礎薄弱生對待英語的偏激態(tài)度與不良學習習慣
英語基礎薄弱生長期形成的習慣是不重視知識的累積形成過程。學習靠機械記憶單詞,憑感覺做題,猜測答案,碰見綜合試題就失去信心和耐心無能為力。雖然到了高三再糾正學習習慣已經(jīng)為時過晚,但是對我們英語薄弱學校的老師來說,往往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關于學習英語習慣的轉(zhuǎn)變,是潛移默化的。首先,還是要養(yǎng)成主動開口朗讀的習慣。這些基礎薄弱生總是羞于開口,用默讀或只是用眼看,不自覺地出神了。英語是活生生的有聲語言,學習英語自然就離不開有聲的朗讀。堅持朗讀有助于提高語音語調(diào)的準確性和朗讀的流暢性,同時也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其次,好的英語習慣需要我們的五官并用。我用了幾個英語感官動詞來鼓勵學生來堅持學習英語,Observe more, hear more, taste more and feel more,多觀察,多傾聽,多品嘗,自然就更有感覺。
二、 落實基礎,重點抓好第一輪單元基礎復習
第一,堅持擴展學生的詞匯量。眾所皆知,詞匯量是提升學生英語基礎學習的前提,在高三階段,英語教師的教學和學習策略能有效地讓學生記單詞,讓他們從內(nèi)心去體會英語單詞、短語、句型在實踐中的重要性。當然,基礎薄弱生也要展開課外閱讀。第二,從模塊出發(fā),以單元為基礎,為學生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打基礎。英語教學要從第一輪單元基礎教學向二、三輪能力教學有機地滲透,確保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第三,尊重學生實際水平,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薄弱生占大多數(shù)的課堂上,設置的問題盡量的符合學生們的真實水平。不要急于拋出高考真題或者難度系數(shù)較大的題目。第四,實現(xiàn)高效英語課堂。課堂時間十分有限,我們需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少講﹑精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和鞏固所學內(nèi)容,并進行朗讀、背誦、模擬練習、交際運用等多種形式的語言實踐活動。
三、大綱為準,第二輪復習中做到精講精練
(一)依綱備考,精講要以高考大綱為依據(jù)
在總復習階段,教師要以高考大綱為依據(jù),課堂上要注重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重視并且引導學生加強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訓練學生舉一反三、歸納整理的能力。在高三英語復習中,除把零散的知識加以分類歸納總結(jié)外,更重要的一環(huán)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從而達到知識的全面性、教學的整體性和學習的系統(tǒng)性。
比如:2014年1月的市質(zhì)量檢查里面的一道選擇題:Not until Edward Snowdens let out ________ that the NSA planted agents inside “World of Warcraft”, an on-line game.
A. did the world know B. dad the world known
C. the world knew D. the world had known
顯而易見,這道題目的答案是第一選項,而且學生都理解這題目考查的是倒裝句式。但這遠遠不夠。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思考、回憶,由“點”到“面”地討論倒裝句用法,這樣,學生們思維活躍,有的學生就馬上說出“表示否定或半否定意義的副詞或詞組開頭的句子中,該句主謂要倒裝”,有同學接著總結(jié)了“only在句首修飾一個狀語或狀語從句時,該句的主謂要倒裝”,等等。甚至有位基礎較差的學生指出“There be 句型就是倒裝”。
(二)精講了還需要精練,才能收到良好的復習效果
第一,選擇適合的資料。依我看來,高考能不能考出理想成績,關鍵是基礎題做得怎么樣?;A薄弱生的做練習的標準是貼近高考適合自己水平。依照考綱,容易題與中等題占據(jù)80%左右,所以,“保住容易題,抓住中等題”,反對好高騖遠,提倡腳踏實地,回歸基礎。練習要有計劃、有步驟,要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及深的原則。比如:先對要復習的語法現(xiàn)象進行機械性模仿操練,再根據(jù)情景進行有意義的操練,使一些后進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第二,集中優(yōu)勢“兵力”,進行各個突破。對于各種題型,在某一階段進行針對性練習,也能取得進步。比如:2012年高考,閱讀測試首次選用文學作品。所以,教師要精細選擇,補充閱讀材料,選出有代表性的一系列閱讀材料讓學生練習。然后通過針對性練習來檢測,再一次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這樣復習就能對癥下藥,學生也能有依有據(jù),使學生復習變得比較輕松。第三,“精練”并不等于“多練”。在我們英語薄弱的學校,對于這些英語基礎的薄弱生們來說,題海戰(zhàn)術(shù)行不通,學生本來就底子薄,如果在復習中被題海壓著,勢必缺乏足夠的反思、總結(jié)歸納過程,就達不到復習效果。
四、提高效率,利用零碎時間
英語學科是非常適合利用零碎時間來學習的。對于想進步的基礎薄弱生們更是如此。比如,早讀前五分鐘能做些什么?也許別的學科可以安排的復習活動并不多,但是英語卻可以做許多。比如我們可以聽聽力,可以朗讀一篇文章,可以背幾個單詞或者句子,可以做一篇閱讀練習,可以做若干個單項選擇等。如果能有效地利用上這些零碎的時間,就是進步。
五、教師自身的成長
第一,老師應該加強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主動地接受繼續(xù)教育,提高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專業(yè)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第二,加強同事之間的團結(jié)與協(xié)作,發(fā)揮團隊合作意識,我們應該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第三,在對待學生方面,換一種角度思考,薄弱學生的思維特點正是我們研究的一個寶庫。
參考文獻:
[1]陳琳,王薔,程曉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肖禮全.英語教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 劉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