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暉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088-01
我校開展了“語文發(fā)展性閱讀”課題研究,從中獲益匪淺。小組合作學習完全走入課堂,其應用效果明顯高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們更是跟隨新課改的腳步,一路向前。
語文閱讀教學體現(xiàn)在日積月累的堅持性上。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要求每位學生都有一個積累本,堅持積累,爭取做到厚積薄發(fā)。積累還體現(xiàn)在課外閱讀上,爭取做到每天閱讀一篇課外閱讀,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其次,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jié)課僅有40分鐘,如何調(diào)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教師要把課堂40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點:
一、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上課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問題答案心知肚明,卻不知該用怎樣的詞語來表達,即使表達出來,意思也很不確切,與原意有差距。在作文過程中也是這樣,學生很難找到好詞好句來美化自己的文章,結(jié)果寫出來的文章不夠生動形象。學生的詞匯存儲量是很小的,課外閱讀偏少。要指導學生多閱讀美文,多摘錄好詞佳句,以提高詞匯存儲量,并多開展一些口頭和書面表達訓練,最終提高口頭、文字表達能力。書上有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課一定要上好,讓學生們?nèi)巳硕加袡C會鍛煉和提高自己。
二、學生的閱讀能力停留在表面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一些字的常用意義都不了解,無法對語句進行正確的翻譯,根本不了解古文所寫內(nèi)容,答題也是一蹋糊涂了。因此,在這方面,教師要多開展一些閱讀練習,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學生借鑒應用多,自我探索少
語文課堂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標準,以分數(shù)為標準來衡量語文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課本文本內(nèi)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guān)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語文學科的學習?!罢Z”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四、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形成了活躍和沉默兩派
在課堂中,活躍的學生總是那么幾個,人數(shù)較少,大多數(shù)學生甘于沉默,不愿發(fā)言。我們要想辦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發(fā)言,參與課堂討論,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學期,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學生獨立思考,強化個體學習。學生的“個性學習”是合作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知識和能力的獲得與形成必然有一個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思考,學會發(fā)問,特別是在閱讀方面,效果還不錯。開展合作探究性閱讀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更多地關(guān)注閱讀過程,從而提高閱讀質(zhì)量。
2.組內(nèi)合作與探究,求同存異。在個體學習后,四人合作小組即進入討論。通過比較、說理,摒棄一切有錯誤或不妥的答案,篩選出正確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答案在組上交流。如:仿寫《春》中的比喻句,有的同學寫的優(yōu)美巧妙,思維活躍,此時合作能使他們互教互補,各有進步。仿寫《散步》主題時,有的同學生搬硬套,也寫了一次無主題、無意義的散步。
3.加強合作性探究?!八街?,可以攻玉”。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同時,教師也是一個讀者,在課堂上,要參與學生學習小組的討論,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述說自己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情,通過和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對學生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
(責任編輯 曾 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