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河南省駐馬店經濟開發(fā)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河南駐馬店 463000)
淺談對青少年網絡道德教育
王茹
(河南省駐馬店經濟開發(fā)區(qū)職業(yè)教育中心,河南駐馬店 463000)
互聯網是一個紛繁復雜、良莠并存的網絡世界,而青少年是一個龐大的網絡使用群體,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驅使下,他們往往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產生種種道德失范現象,甚至會出現嚴重的犯罪行為。因此,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網絡道德教育至關重要,本文就如何對青少年進行網絡道德教育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希望廣大青少年在接受網絡道德教育后,最終都能夠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建立良好的網德,做到文明上網、依法上網。
網絡道德 網絡道德失范 網絡道德教育 網絡道德規(guī)范 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道德自律 慎獨 文明上網 依法上網
網絡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現代科技的驕傲,它大大提高了人們生活的質量,把人類很多可望不可及的夢想變?yōu)楝F實。 網絡信息的豐富性有助于拓展人們的視野、活躍人們的思維,人們在網上獲取新聞消息,接受教育,購物,求職,求醫(yī),炒股,聊天和游戲。
互聯網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這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并同時深刻影響和改變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fā)展進程,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尤其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更為深遠。網絡本身的全球性、虛擬性、開放性、多元性等特點而導致的網絡道德問題也日益凸現。
網絡道德失范問題
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和無約束性之特征會助長犯罪者的僥幸與放縱心理。許多人由于忽視網絡文明而導致網絡道德失范,進而引發(fā)網絡犯罪,使之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
由于網絡社會中的主體行為是在虛擬情況下進行的,缺少“他人在場”的壓力,傳統(tǒng)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約束在這個虛擬化的社會里就相對減弱甚至消失。網絡行為主體人的行為缺少有效的監(jiān)管,在這種特定的無約束或低約束的環(huán)境里,有些人會放松對自己的自我道德約束,使自己放任自流,為所欲為,輕則在網上發(fā)布無聊或無用的信息,制造“信息垃圾”,重則把網絡作為傳播暴力和色情的重要工具、利用網絡進行欺詐等犯罪行為。例如,一位男青年因戀愛不成,將女孩以“招嫖信息”的形式推向網絡,以發(fā)泄對女方的不滿,對女孩身心造成嚴重的傷害和侵權。再例如,一些電腦黑客憑借自己高超的計算機技術,隨便侵入他人的計算機的存儲系統(tǒng)散布病毒、纂改國家或企業(yè)機密、散布信息垃圾、盜用他人口令,偷看他日信件等等。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學生莫尼柯通過美國最大的計算機系統(tǒng),把自己的病毒程序輸給五角大樓的遠景規(guī)劃網絡,導致美國軍事基地和國家航天局的6000多部計算機全部癱瘓,直接經濟損失1億美元。
如何對青少年進行網絡道德教育
青少年是網絡上最活躍的主力軍,80%的孩子在9歲前就開始接觸網絡,93%以上的中學生都有了數年的網齡,加之,互聯網上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有些青少年在魚龍混雜的網絡文化中迷失了方向、荒廢著青春。早戀、厭學、吸毒、打罵父母、暴力犯罪和自殺自殘等問題層出不窮,特別是上網成癮的現象日益嚴重。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占全國刑事犯罪總人數的80%左右,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因此,對青少年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非常重要。而昔日的說教難以引起當今青少年的內心認同感,更無法產生曾有的社會歷史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轉變觀念、理解青少年、做他們的朋友,與青少年多接觸多交往,選擇他們樂于接受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育。
第一,要讓廣大的青少年認識到網絡只是一種強大的工具,要正確合理地利用網絡,方便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而不能利用網絡來危害社會。
第二,教育學生要做網絡的主人,而不能被網絡所駕馭。確保自己既能走進網絡,利用網絡,又能走出網絡遠離網絡,真正做到“該下網時就下網”,使網絡真正“為我所用”。學會利用網絡,精選內容,明確自己需要什么,明白網上什么是寶貝、什么是垃圾,主動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火墻”,增強識別能力和抗誘能力。
第三,要求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信息意識,提高網絡安全防范意識。要認識到,網絡社會中的信息資源同現實社會中的物質和能量資源一樣珍貴,要珍惜、充分利用。電子銀行、電子商業(yè)、電子圖書等,這些都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財富,并且是社會正常運轉的神經中樞,對它的破壞就是對社會正常秩序的破壞,會危及我們每一個人。
學校應當開設網絡德育課,把網絡道德教育作為個人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方面,并且把網絡德育與網絡技術置于同樣的層面進行教育。要讓學生明白遵守網絡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促成網絡規(guī)范的內化。只有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并意識到對于自己網上的行為是要負責的,他們才有可能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
要讓廣大青少年明白:在網絡社會中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自由。但這種自由必須以整個網絡利益為準則,不能對社會和他人造成負面的影響,不能利用網絡給他人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當一個網民利用網絡侵犯別人隱私時,就侵犯了別人的自主。盡管你能夠在網上橫沖直撞,隨便進入的別人的電腦,但都屬于“不應該”做的事,會給自己、他人和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
要讓學生牢記《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提出的“五要五不要”。即:“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保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弊寣W生養(yǎng)成文明上網的良好行為習慣。不在網上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論,不在網上制造信息垃圾,對反動、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覺地不看、不聽、不信。
網絡空間是一個道德空間,也是一個法制空間。隨著因特網引起的社會道德問題,可以看出僅靠道德自律和社會輿論監(jiān)督難以保證社會生活的和諧發(fā)展。因為在網絡空間里人們往往并不知道網絡行為背后的行為者,社會輿論很難發(fā)揮作用,這就要借助法律的強制作用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來規(guī)范人們的網絡行為。要讓廣大青少年認識到對自己網絡上的違法行為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可以邀請校內外有關專家、律師、學者到校作專題報告和講座,廓清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和思想上的迷霧。還可以利用板報、展板、辯論會等形式宣傳網絡法律、法規(guī)。
要充分利用網絡提供的條件進行網風、網德、以及網絡規(guī)范、規(guī)則教育,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宣傳網絡文明,傳播網絡文明,建設網絡文明。
第一,校園網可以充當“把關人”的角色,把一些可能流入學校的消極信息過濾掉。
第二,可以在校園網上設立德育主頁,將有關“網絡規(guī)則”和'網絡文明公約“粘貼到校園網站主頁、BBS電子公告板等網上公共場所。并針對學生關心的問題開設多個欄目,例如,國際熱點、國內聚焦、校園快報、討論區(qū)、班級空間、學生社團、心理健康咨詢、就業(yè)指導、文學園地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呼喚同學們的網絡道德意識,規(guī)范網上行為。
第三,要加強對青少年網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隨時掌握其心理發(fā)展。對于網上的一些“灰色”討論,要及時加以正面引導;及時澄清一些模糊的觀點,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認識。
網絡世界中,人的道德水準要完全靠人的自覺性來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好規(guī)范。因此崇尚“慎獨”、倡導道德自律就顯得尤為重要。
教育青少年“慎獨”:最隱蔽的事情,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事情,最能顯出人的靈魂。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獨自一人,無人監(jiān)督,也能小心謹慎,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引導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斷反省發(fā)現自己的惡習,并在實踐中躬行踐履道德規(guī)范。最終能夠遵守網絡道德,自覺按照網絡規(guī)則和網絡公約行事,做到文明上網,依法上網。
青少年可塑性極大,同時網上也存在很多善意行為,小到提供幫助信息,大到打擊違法犯罪、救助弱勢群體等行為,這些都有助于青少年提高網絡品德修養(yǎng)。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要有愛心、耐心、信心、恒心,在這個前提下,采取合適、合理、多樣的方法進行教育,最終使他們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建立良好的網絡道德,爭做網絡文明的先鋒與使者。
置身于這樣一個節(jié)奏加速化、交往全球化、發(fā)展多樣化、價值多元化的網絡社會里,我們會發(fā)現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世界。我們要堅信:人類既然能夠創(chuàng)造出互聯網這一高新技術形態(tài),也同樣能夠創(chuàng)造出適用網絡社會的新制度、新道德、新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