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輝 常琛
一、梁啟超的報章體的形成過程
近代報刊上政論地位的確立,正是從梁啟超等人主辦的維新派報刊(以《時務報》為其代表)開始的,甲午戰(zhàn)敗宣告洋務運動破產(chǎn),面對空前的民族危機,促使國人救亡圖存的愛國熱情高漲,以此為契機,變法維新思想很快在中上層官吏和眾多士大夫中得到廣泛傳播,變法維新運動逐漸達到高潮,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十分重視報刊宣傳工作,利用報紙宣傳自己的變法維新主張。梁啟超在長期的辦報活動中形成了一種政論文體,這種文體足以代表近代報刊史上文體發(fā)展的一個階段,人稱報章體(由于人們推崇梁啟超,這種文體又叫做“時務體”,或“新民體”)。
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這樣描述其報章文體:“至是自解放,務為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然其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感情,對于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逼滹L格從《時務報》上的文章開始形成,到1898年在日本出版的《清議報》上文章成熟,于1902年在《新民報》上發(fā)表《新民說》等一系列文章達到頂峰。
(1)形成于《時務報》
《時務報》1896年8月9日創(chuàng)刊于上海,以宣傳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為宗旨,梁啟超任主編,在上面發(fā)表了大量鼓吹維新變法的文章,見解新穎,文字流暢平易又富于感情,在讀者中影響極大。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變法通議》、《論報館有益于國事》等?!蹲兎ㄍㄗh》是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fā)表的第一篇鼓吹維新變法的文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在報上連載20余期,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的變法主張。
(2)成熟于《清議報》
戊戌政變失敗后,梁啟超逃到了日本,三個月后,于1898年12月23日在旅日僑商馮鏡如等人的資助下在橫濱創(chuàng)辦了《清議報》,梁啟超為該報的主編,在3年中以任公、哀時客、飲冰室主人、少年中國之少年等筆名,為該報撰寫了350多篇論著,其報章文體也在這一時期趨于成熟,代表作有《愛國論》、《國民十大元氣論》、《少年中國說》等名文,文章感情充沛,富于煽動性,感人至深,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煽動性。
(3)在《新民叢報》達到高峰
《清議報》因為火災??螅簡⒊?902年2月8日在日本橫濱辦起了《新民叢報》。這是家大型綜合性半月刊,其政治主張仍是改良,梁啟超創(chuàng)辦該報的用意,主要在于“新民”,介紹各種新知識、新學說、新思想就成為其主要內(nèi)容,《新民叢報》上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梁啟超寫的,他在《新民叢報》上從創(chuàng)刊號到第34期連續(xù)發(fā)表了系統(tǒng)闡釋其政治思想的代表作《新民說》,強調(diào)“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要務”,號召人人都應擺脫封建奴性,樹立獨立、自由的思想,激勵人們都要具有“自尊”、“進步”、“利群”以及“進取冒險”等奮發(fā)圖強、積極向上的精神,梁啟超此時文章與維新時期相比更加成熟,進一步發(fā)揮“時務文體”的“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等特點,給讀者以更大的感染力,又被廣泛地稱之為“新民文體”,梁啟超在此時被人稱為“輿論之驕子,天縱之文豪”。
梁啟超報章體的最大特點是,不拘一格,情感噴泄而出,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煽動性,正如前文列舉的幾篇梁啟超的政論文那樣,情感激蕩,打破寫作上的清規(guī)戒律,打破古文、時文、散文、駢文的框框界限,實行文體大解放,追求文章的平易暢達,用淺近的文字,時雜以俚語、韻語來論證問題,用比喻深入淺出的說明道理(如《變法通議自序》),善用排比以烘托氣氛,(如《少年中國說》)善于引用西方知識和外國詞匯,如其在《新民說·緒論》中寫道:“英人有常言曰:thats your mistake, I couldnt help you.譯意言:君誤矣,吾不能助君也。此雖利己主義之鄙言,而實鞭策人自治自助之警句也?!边€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是“筆鋒常帶感情”,梁啟超的文章感情充沛,富于煽動性,感人至深,這也是他的文章最能打動讀者之原因所在(如《少年中國說》)。
凡事總有兩方面,梁啟超的報章體即使在其巔峰期也是瑕瑜互見,為了強調(diào)某一點而往往走向極端,故作嚇人之語,為了加強氣勢而堆砌辭藻,過分的鋪陳,大量的排比,造成文章的拖沓。感情的傾注多余冷靜的分析,泛泛而論多余嚴密論證,即使在其得意之作《少年中國說》中也不能避免,如其在文中這樣說:“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惟灰心也,故怯懦,惟盛氣也,故豪壯……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鴉片煙,少年人如潑蘭地酒……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全文只是泛泛而談,為了說明少年人勝過老年人,把老年人比作“瘠?!鄙踔痢傍f片煙”,完全成為社會的廢物,而沒有客觀的評價老年人與少年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而且一句話能說清的意思用上十幾句,顯得啰嗦拖沓。在后期與《新民報》的論戰(zhàn)中,由于梁啟超反對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已經(jīng)落伍于時代了,文章的戰(zhàn)斗光芒也就黯淡了。
二、梁啟超報章體的影響
梁啟超報章體的代表作大多創(chuàng)作于1896~1905年之間,祖國的積弱挨打的局面,猛烈的撞擊著每個愛國者特別是有識之士的心胸,維新運動的興起正是新思想激蕩的結(jié)果,梁啟超用報章體表達了人們的心聲,系統(tǒng)的宣傳了其維新變法的主張,而且這種報章文體,在當時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當時有人這樣寫道:“梁氏之《新民叢報》,考生奉為秘冊,務為新語,以動上司。吳士鑒典試江西,尤喜新詞,解元熊生卷上士鑒批語,直獎其能摹梁文。梁益為《世界大勢論》、《飲冰室自由書》,以投時好?!笨梢钥闯隽簡⒊膱笳挛脑诋敃r的影響之大,以至于應試的士子爭相模仿。
胡適評價梁啟超的報章體為:“辭句淺顯,既容易懂得,又容易模仿”,“容易懂得”是針對讀者而言,“容易模仿”則是針對文學創(chuàng)作者而言,這種半文半白的報章政論文體最適宜做宣傳鼓動的工具,眾多的文章作者都甘心受“新民體”影響,自覺地仿效“新民體”寫作。如鄒容、胡漢民、詹大悲等,如《大江報》上的論說,是從根本上學習把握報章體的風格,且有意識的盡可能糾正梁啟超報章體本身的若干弊病,使之語言更淺近,文字更簡潔,篇幅更簡短,篇幅已經(jīng)不像梁啟超的報章體那么長了,往往一二千字,甚至僅幾百字而已,雖是言簡意賅,但仍不失其思想震撼力和文字感染力。
梁啟超的報章文體所倡導的文風,在當時具有進步性,對之后的新文化運動也有影響,新文化運動提出反對文言文和提倡白話文的口號,胡適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中所提出的改良文學應從“八事”入手的主張,(即須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須講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濫調(diào)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語等內(nèi)容)就是在梁啟超等人倡導的新文體運動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和完善起來的??梢娖涫艿搅肆簡⒊膱笳麦w文風的影響。
梁啟超的報章體不僅影響了一代人的文風,也對當時以及以后人們的思想有影響,郭沫若這樣評價梁的報章體:“在他那新興氣銳的言論之前,差不多所有的舊思想、舊風習都好像狂風中的敗葉,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無論是贊成或反對,可以說沒有一個沒有受過他文字洗禮的。他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代的有力代言者……”
梁啟超所大力宣揚并在文章中體現(xiàn)的進化論以及變法維新思想,打破了幾千年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思想,成為此后20年間政論文章的主要思想武器(傳播進化論的不只有梁啟超一人,還有嚴復等人的功績),自由放縱、感情充沛的文風沖破了統(tǒng)治文壇的死板格式,他傳播的資產(chǎn)階級的新思想伴隨著新的文體以及梁啟超的文風,對當時以及后來的青年都有影響,從邵飄萍到張季鸞,從鄒韜奮到郭沫若,從陳獨秀到毛澤東,他們在青年時代都有過一段崇拜梁啟超的時期。
鄒韜奮追憶在中學念書時,一位老師借給他《新民叢報》時,說:“我就一時看入了迷,這也是鼓勵我要做新聞記者的一個要素?!泵珴蓶|在1936年與斯諾談話時這樣說道:“當時我正讀表兄送給我的兩本書,講的是康有為的變法運動。一本是《新民叢報》,是梁啟超的。這兩本書我讀了又讀,直到可以背出來?!惫魟t回憶說:“《清議報》很容易看懂,雖然言論很淺薄,但他卻表現(xiàn)得很有一種新的氣象?!暂p靈的筆調(diào)描寫那亡命的志士、建國的英雄、真是令人心醉……”,足以看出梁啟超的文章對青年的影響之大。
三、結(jié)語
甲午海戰(zhàn)后內(nèi)憂外患嚴峻的時代,造就了梁啟超,也造就了其報章體,其報章體貫穿于梁啟超的辦報活動,并在其報刊活動中日益成熟,梁啟超報章體的文風以及傳達的思想,滿足了當時中國社會的認知和國民心態(tài),并且得到了社會回饋,他的報章體不僅對當時也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者單位:趙國輝,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常琛,河北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