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漢樂府與漢畫像圖文關(guān)系中的詩性空間

      2014-07-16 08:53:50孫昕姣
      關(guān)鍵詞:漢樂府詩性畫像

      孫昕姣

      (江蘇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

      漢樂府是一種歌詩,是一種訴諸于耳目之娛的音樂藝術(shù),它以樂、舞、詩、戲合一的時空語境表現(xiàn)了審美化的世界,卻如今大多僅以文本形式流傳下來。漢畫像是一種視覺藝術(shù),它塑造了一個形象的圖像世界,是刻在石頭上的史詩,以墓葬的方式得以留存;兩者在藝術(shù)形式審美觀念上具有差異性,也有一致性。自古以來,人們渴望的存在感都依托于對于空間的探尋,而追溯到人類深層心理結(jié)構(gòu)中,對詩性空間的訴求在文化藝術(shù)領(lǐng)域中的表現(xiàn)更是紛繁奇多。在圖與文的關(guān)系中,漢代人詩性空間得以實現(xiàn),漢代人們旺盛的生命力與圓融開放的文化意識在此構(gòu)筑??梢哉f,物質(zhì)文化的進步,時代精神的解放,使?jié)h人由內(nèi)斂到外向,從而超越了狹小的現(xiàn)實范圍,更多地著眼于包容一些外部客觀世界,并通過表現(xiàn)它們來肯定自我的存在,并試圖達到對自我的超越。[1]

      一 “詩性空間”的歷史生成

      詩性空間是人類運用想象力開拓的基于現(xiàn)實空間又超越現(xiàn)實的一個新的場域。詩性空間的產(chǎn)生突破了狹隘的現(xiàn)實范圍,肯定人類自我的存在,它代表著人類感性、直覺的情感,是運用強大的感受力和生動的想象力開辟的空間。漢樂府與漢畫像藝術(shù),同屬于漢代獨特的詩性空間。前者以文字留存,既以言語來折射漢代人的現(xiàn)世生活,又以言語來勾勒趨于完美的理想世界;后者則以直接的圖像,展示漢代人死后鮮活的神仙世界,既是彌補生世的遺憾,又是對升仙以后生活的美好期待。

      人類最初的詩性空間,是原始蠻荒的人不自覺地運用“詩性智慧”開創(chuàng)的空間。維柯在《新科學》中說:

      詩性的智慧,這種異教世界的最初智慧,一開始就要用的玄學就不是現(xiàn)在學者們所用的那種理性的抽象的玄學,而是一種感覺到的想象出的玄學,象這些原始人所用的。這些原始人沒有推理能力,卻渾身是強旺的感覺力和生動的想象力,這種玄學就是他們的詩,詩就是他們生而就有的功能。[2]

      維柯所謂的“詩性的”指的是人類“創(chuàng)造中的想象”與“想象中的創(chuàng)造”。而“詩性智慧”指的是“創(chuàng)造中的想象”與“想象中的創(chuàng)造”那種想象力極為發(fā)達的思維方式。維柯創(chuàng)立的“詩性智慧”的范疇實際上開拓了人類詩性空間的范疇,是對人類認識論發(fā)展的重大貢獻。他認識到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階段是由詩性的智慧和理性的邏輯思維共同組成的,詩性的智慧發(fā)展時間在先,理性的邏輯思維是在詩性的智慧之上生發(fā)的,詩性與理性的對立就是詩與哲學思維方式的對立。詩性空間則不同于哲學空間,它更多地來源于人類的感性思維與感性心理;詩性空間也不能簡單等同于審美空間,它早于人類的審美意識形態(tài),從遠古蠻荒時代就存在,是人類對于存在空間的渴望,隨著審美意識發(fā)展而消亡,呈現(xiàn)此消彼長之勢。

      無可否認,人類棲居在大地之上,并非只有自然空間,還有詩性空間?!霸姟弊肿钤缫娪凇渡袝分械摹队輹に吹洹罚骸霸娧灾荆栌姥?,聲依永,律和聲。”這也是中國最早也是迄今最權(quán)威的對詩的解釋。針對“詩”這個字,葉舒憲認為:“詩”即是“寺”。上古所謂的“寺人”就是主持祭禮的掌壇者,也是宮廷內(nèi)被閹割過的內(nèi)官,可以參與重大的政治軍事行動。“寺人”須“巧言”,其規(guī)勸君王之言或者是主持祭禮所吟誦的禱告詞就稱為“寺人之言”,后又合成為“詩”。因為“寺人”地位較低,推而廣之,凡是地位較低的人,以富有文采的語言呈述心意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也均以“詩”稱之。[3]因此葉舒憲認為“詩”來自原始的祭祖祭神之禮,這也與原始的巫文化相關(guān),并且與域外國家的宗教閹割行為進行了類似比較。最初的“詩”就是一種祭祀的言語,詩就是最初人們運用“詩性智慧”的語言,也是超脫于客觀自然環(huán)境,運用想象希冀與天神溝通的言語。我國古代北方的薩滿教就是一個崇尚自然的多神教,薩滿就是溝通天神的一個中介者,他可以將人的言語傳遞給神,也可以把神的密語傳遞給人,把自然生命的密語當做生命的實踐。語言即是“詩”,海德格爾認為:“語言之說,令區(qū)—分到來,區(qū)—分令世界與物歸隱于他們的親密性之純一性中?!盵4]正是由于語言的區(qū)—分,才使得世界四重整體(天地人神)的道說成為可能,使得世界和物進入到它們的本質(zhì)中去,也即進入到了他們并存的空間中去。

      中國古代是詩的國度,人們用“詩”來構(gòu)筑詩性空間,“詩”是語言,比文字更早,它的原型是原始的歌謠?!对姟ご笮颉氛f:“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敝艽鷺饭賹ⅰ帮L”“雅”“頌”匯編,合稱為“詩”。 從“寺言之詩”,到《楚辭》《山海經(jīng)》,在南方意識形態(tài)的各個領(lǐng)域之中彌漫在一片奇異想象和熾烈的情感的圖騰——神話世界之中。以屈原為代表的《天問》《九歌》《九章》《招魂》《大招》,他們是原始楚地祭神歌舞的延續(xù)。 在維柯看來,詩性智慧的來源在于一種神性的宗教?!澳切┐忠暗囊靶U人起初都憑借人類感覺所能體會的去體會天神的意旨,這是由于他們在自然里得不到救濟,在絕望中就祈求某種超自然的力量來拯救他們?!?在這種神性的指引下,人們憑借想象力利用詩性智慧開拓出詩性空間,在巫文化里是神話世界《離騷》中的美人香草,也是《招魂》中惡獸傷人不可停留的可怖世界。但是此時的詩性空間已經(jīng)不再僅僅停留在最為原始的詩性思維,它由神話向歷史過渡,理性在此間隙中萌發(fā)。到了漢代,詩性空間在“詩”的層面上表現(xiàn)為漢大賦、漢樂府,以豪放、開闊的胸懷構(gòu)筑了一個獨特的詩性空間。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詩性空間不僅以“詩”的形式存在,也以“圖像”的形式存在。中國古代文化既是一部詩歌史,也是一部圖像史。傳統(tǒng)上,我們一直過于關(guān)注文本的研究,但到了20世紀西方圖像學轉(zhuǎn)向之后,有更多的目光被投注在視覺圖像的研究上。利奧塔認為應當把圖形從屈從和受貶抑的境地中解放出來,他在《話語,圖形》中強調(diào)可見的重要性,甚至認為圖形比文本更有話語權(quán),因為它有著比文本更多的一切,包括可見的一切本質(zhì)性的深度與差異。琮,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一種祭祀的玉器,其體制是外部為方形,內(nèi)部圓形,象征天地貫通,中國古代早期的詩性空間就暗藏在此種隱喻性中,隱喻著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思維?!吨芏Y·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鄭玄注中又說,“禮神者必象其類,璧圓象天,琮八方像地?!钡搅撕髞恚靾A地方的宇宙空間模式又發(fā)展為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代表著東南西北四方之維?!按簽榍嚓?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爾雅·釋天》)在中國古代思維中存在著一種混同,即認為春、夏、秋、冬對應著東南西北,以及地水火風四個元素。[5]除此以外,人們還認為春夏秋冬對應四種顏色青、白、朱、玄。到了漢代,詩性空間是現(xiàn)世生活、神仙世界、歷史故事、儒家教義、黃老經(jīng)學、讖緯之學共同融合的一個新的世界,它是漢代人石頭上的史詩。這個世界沒有放棄開拓詩性空間的力量,反而鑄造了一個豪放粗獷,浪漫濃烈的一個無限永恒的世界。漢代人構(gòu)筑的獨特的詩性空間就在漢畫像的墓葬藝術(shù)中,在漢賦敘述的無限廣闊的世界中,在漢樂府歌詩無限的時空中。

      二 漢樂府與漢畫像中的詩性空間

      漢樂府與漢畫像無疑是漢代人們獨特的詩性空間,無論是文學還是藝術(shù),都是漢代最為重要的民俗精神文化的產(chǎn)物,是基于漢代相對狹隘、單薄的現(xiàn)實空間想象性地創(chuàng)造的更為廣闊的詩性空間。漢代有文本想象的巨大空間,也有圖像所描繪的廣袤空間,圖文必然存在著差異,但也有其共同之處,在探討漢樂府與漢畫像圖文關(guān)系中的詩性空間范疇有助于了解漢代人民對空間世界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地了解漢代人們的生命意識。

      漢代人們的生命意識進一步覺醒,而生命意識最重要的表現(xiàn)在于“存在”。海德格爾對“存在”的規(guī)定:“是使存在者之被規(guī)定為存在者的就是這個存在?!盵6]他在主體哲學中,對空間的定義就是天地人神四重存在的場所。“存在”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表現(xiàn)為生存,生存是人與世界的共在,但生存的本質(zhì)意義不在于動物性的生活,而在于不斷超越,掙脫桎梏直至走向自由之境?!按嬖凇奔丛谠娦钥臻g之中,它趨向于無限的自由。漢樂府是重要的反映民俗生活的歌詩藝術(shù),它趨向于生,趨向于表現(xiàn)現(xiàn)世生活,它涵蓋的內(nèi)容未必皆是真善美,卻是一面時代之鏡;漢畫像是刻在石頭上的史詩,以遺存的圖像資料在時空中永恒,卻趨向于死亡、趨向于自由,或者說走入詩性空間。一面是生的艱辛,對生存充滿了困惑、迷茫、失望、痛苦、平淡知足這些尋常的情感,對死亡之后的世界放松了一切戒備,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有些更是寄托了升仙的夙愿;另一面則是沖破了死亡,對新世界以敬重,不僅僅表現(xiàn)在驅(qū)怪的勇猛氣概,超人御神的浪漫,也是對人類自身旺盛生命力的肯定與謳歌,也是對存在賦予更為自由的意義。

      如下圖所示,漢樂府古辭《隴西行》與圖一漢畫像石《迎賓、宴飲圖》都基于拜謁、宴飲的共同主題。漢樂府是一種歌詩藝術(shù),是介于詩與折本戲曲之間的一種形態(tài),主要是向聽眾講述現(xiàn)世生活聽聞的一些事情。出于音樂演唱的和諧、聽者的愉悅性等考慮,歌詩不能做到完整的敘事,呈現(xiàn)出一種斷斷續(xù)續(xù)、斷而又連的狀態(tài)。例如《隴西行》所講的是主婦熱情迎客、待客、送客之事,而第一段則講述仙界之事,與后段內(nèi)容看似毫不相關(guān)。諸如此類主題的還有《雞鳴》《步出夏門行》等篇目。余冠英先生認為樂工為了樂感的考慮,會將不同的片段拼湊成歌詩,但是遵從漢代藝術(shù)的實際狀況來看,樂工不會為了樂感就放棄了歌詩的內(nèi)容,這種情況也是不切實際的。右圖為《迎賓、宴飲圖》,畫面共分兩層,第一層雙闕主人迎賓,第二層則為軒堂宴飲,有鳳凰等祥瑞停在屋檐之上。圖文之中再現(xiàn)了漢代迎賓、宴飲的生活場景,生活的普通場景與幻想的仙界場景既有相隔亦有相連。漢樂府《隴西行》想象和諧的仙界場景為“桂樹”與“青龍”“鳳凰”與“九子母”等諸多成雙成對的意象,就連天上的鳳凰都有九子,而人間卻徒留禮數(shù)周詳?shù)暮脣D一人待客,從仙界到人間,從詩性空間的“存在”映照到現(xiàn)實空間的“生存”,有一種淡淡的憂傷。詩性空間是圓滿的,現(xiàn)實空間是缺憾的。漢畫像是對生者現(xiàn)世生活的反映,同時也是對死后空間的無限遐想,在墓葬的時空藝術(shù)中,人不但不畏懼自然的鬼怪神魔,反而希求其對自己家族的保護。在漢畫像的詩性空間中,將來的時空圖像總是首先到場,然后才是過去與現(xiàn)在的到場,將來的并非單獨到場,而是貫穿于過去與現(xiàn)在之中,最終沖破桎梏,走向無限的自由。上圖描述了生者死后世界的宴飲生活,同時幻想到仙境宴飲的場景大約也是這樣,是石闕門口迎賓的人導引入仙境,在仙界與祥瑞一道樂舞宴饗,最終走入自由與和諧的永恒之境。類似的在江浙地區(qū)的《墓山一號墓前室南壁畫像》《羽人庖廚》等畫像石中也有圖像的表現(xiàn),仙界與人界似有斷裂又有連續(xù),仙界總是貫穿于過去與現(xiàn)世生活之間、生死之間展現(xiàn)漢代的詩性空間。

      《隴西行》漢樂府古辭 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 桂樹夾道生,青龍對道隅。 鳳凰鳴啾啾,一母將九雛。 顧視世間人,為樂甚獨殊。 好婦出迎客,顏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問客平安不。 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 清白各異樽,酒上正華疏。 酌酒持與客,客言主人持。卻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談笑未及竟,左顧敕中廚。 促令辦粗飯,慎莫使稽留。 廢禮送客出,盈盈府中趨。[7]圖1 迎賓、宴飲圖(中國漢畫像石全集第四卷)

      三 漢代的詩性空間

      漢樂府是活生生的民俗藝術(shù),它的產(chǎn)生根植于中國人對于“樂”的本質(zhì)的看法,認為其產(chǎn)生是處于人心靈表現(xiàn)的需要。像相和歌辭《隴西行》《步出夏門行》等篇目比較明顯地把幻想的仙界與現(xiàn)世生活宴飲、迎賓等尋常的生活形態(tài)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向往自由的詩性空間往往不是脫離現(xiàn)世,而總是在此基礎上建構(gòu)的。相和歌辭其他篇目諸如《雞鳴》《陌上?!贰堕L安有狹行》《孤兒行》《婦病行》等都是直接控訴富貴之家內(nèi)部的世態(tài)炎涼、強權(quán)凌弱的階級斗爭、下層人民生存為艱等典型的社會形態(tài)。除去這些,鼓吹曲辭與橫吹曲辭里面也有多數(shù)筆墨描寫遠在異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苦,與遠戍邊疆之苦?!吧妗钡默F(xiàn)實總是令下層民眾充滿了“怨”,而漢樂府的形態(tài)為一種抒發(fā),一種解脫,蕭滌非認為:“樂府之立,本為一有作用之機關(guān),其采取之文字,本為一有作用之文字,原以表現(xiàn)時代、批評時代為天職,故足以‘觀風俗,知薄厚’,子不能與一般陶冶性情、嘯傲風月之詩歌同日而語,第以個人之美感,為鑒別抉擇之標準也?!盵8]民間流傳王子喬騎白鹿,世人幻想如何升仙的愿望更是直接表現(xiàn)在漢樂府游仙類詩歌《西門行》《董逃行》等篇目中。貴族類詩歌的內(nèi)容也涵蓋了相似的內(nèi)容,漢武帝郊祀歌十九章《日出入》與《天馬》更為明確地表達了漢武帝惋惜生命有時盡,想要以祥瑞來帶領(lǐng)自己進入仙境,實現(xiàn)長生不老的浪漫愿望。

      如果說漢樂府是以生映照著死,并沖破死亡之后可怖的世界,把死后靈魂進入的世界作為現(xiàn)世的超脫,逼近無限的永恒,那么漢畫像則是以死反映著生,在祠堂畫像中墓主生前的世界被用畫像的形式帶入到墳墓中,而墓主舍棄了這些,飛升到天上的樂園。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霍林郭勒盟的畫像石中,墓主在官場經(jīng)歷的每一個階段都被畫了下來,采用的形式是馬車行列,墓主乘坐其中,并且在畫面中用文字加以說明。[9]林巳奈夫認為漢代人的墓葬藝術(shù)在于軀體和靈魂共同埋葬在黃土之下,靈魂部分去尋求升仙,而對于軀體仍然束縛在生的領(lǐng)域,需要飲食居住溫飽保障的基礎設施,因此人間尋常的生活場景也被刻畫在死亡的空間之內(nèi)。生與死并非站立在對立的山峰,而是以仙界天門雙闕、翼馬龍車等意象為特征聯(lián)通,在墓葬的三維空間之內(nèi)則以蓮花等圖像作為標志,靈魂由此穿越兩個空間,尋求漢代的詩性空間。

      四 結(jié)論

      從漢代的圖文關(guān)系中來看,詩性空間是漢代人運用原始的想象力集體構(gòu)筑的一個空間,它在生死之間展開來。漢代人生活在詩性空間之中,從生命的開始到結(jié)束都沒有停止去追求自身的存在感,并且不斷努力去摸索生命的真諦,崇尚純真的自由。這種詩性空間不同于后代文人的創(chuàng)作,他們沒有把詩性的想象力與生存現(xiàn)實結(jié)合得如此緊密的集體性構(gòu)筑。這種漢代的詩性空間就是生活在其中,也在其中不斷追尋,無限逼近于集體性的自由,是一場集體性的狂歡。

      [1]鄭明璋.漢賦文化學[M].濟南:齊魯書社,2009:136.

      [2] [意]維柯.新科學[M].朱光潛,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181.

      [3]葉舒憲.詩言寺辨——中國閹割文化索源[J].北京:文藝研究,1994:(2).

      [4] [德]海德格爾.在通向語言的途中[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32.

      [5] 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21.

      [6] [德]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 陳嘉映,王慶節(jié),合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8.

      [7]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M].聶世美,倉央卿,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26.

      [8]蕭滌非.蕭滌非說樂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

      [9] [日]林巳奈夫.刻在石頭上的世界——畫像石述說的古代中國的生活和思想[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7.

      猜你喜歡
      漢樂府詩性畫像
      威猛的畫像
      “00后”畫像
      畫像
      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的美育文化熏陶
      從音樂民歌看雅俗文化的融合
      語文建設(2020年2期)2020-03-20 10:04:20
      形與影的詩性糾結(jié)——莊曉明的詩與詩評
      漢樂府與杜甫的平民化書寫
      潛行與畫像
      漢樂府民歌敘事詩的口頭詩學特征探究
      名作欣賞(2014年29期)2014-02-28 11:24:29
      詩性敘事與超現(xiàn)實敘事——論《塵埃落定》對于《百年孤獨》的超越
      阿來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51
      北安市| 唐山市| 容城县| 泽普县| 驻马店市| 庆安县| 福鼎市| 镇原县| 阿克苏市| 桦川县| 多伦县| 灵川县| 报价| 玉树县| 旺苍县| 晴隆县| 镇平县| 德化县| 农安县| 通辽市| 晋城| 石狮市| 永善县| 尤溪县| 始兴县| 新邵县| 通辽市| 关岭| 夹江县| 平和县| 河间市| 台南县| 陇西县| 横山县| 三门峡市| 芦山县| 德江县| 青岛市| 武冈市| 宜兰县|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