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
前一階段下鄉(xiāng)調(diào)研,聽了兩節(jié)語文課,引發(fā)了對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思考。提問是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具有實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筆者聽的這兩節(jié)課,一節(jié)是《論語四則》,通篇只有50余字的文言文;一節(jié)是外譯童話《快樂王子》,課文洋洋灑灑幾千字。對于這樣具有代表性的課文,在課堂教學中,這兩位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來回顧《論語四則》?!墩撜Z》是我國的國學精粹,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對我們的學習、教育、思想等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是引領學生體會先哲語錄的深刻含義。對于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小學生來說,學習這篇課文是有一定難度的。怎樣教學才能變難為易?怎樣實現(xiàn)小學生由白話文到文言文的轉折?怎樣把握教材,才能使學生既易于接受,又能達到課標要求?
授課老師清晰流暢的教學思路、穩(wěn)扎穩(wěn)打的教學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這節(jié)課給我的整體感受,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朗讀指導,步步為營
在初讀課文時,教師通過范讀、領讀等不同形式的讀,使學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內(nèi)容,感悟讀文言文的語氣、節(jié)奏,解決了學生初讀文言文生澀、不會讀的難點,使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感知文言文的語言特色。接著,在點撥理解文言文內(nèi)容時反復讀,加深對字詞和內(nèi)容的理解,最后再通過引讀、齊讀、師生合作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成誦。通過充分的讀,以讀激趣,以讀啟智,以讀育人,使語文課堂書聲瑯瑯。這樣不但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在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語感。通過這樣的指導,孩子們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2.學法指導,步步深入
在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教師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是引領學生學習第一二則語錄,然后總結學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第三四則語錄。使學生逐步掌握了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可以說是步步深入。
3.積累拓展,步步扎實
在學習理解這四則語錄之后,授課老師出示了相關的《論語》內(nèi)容,自然地引導學生繼續(xù)積累,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
而《快樂王子》一文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由于篇幅較長,編者根據(jù)內(nèi)容截成了兩篇課文,授課老師講的是第一部分——《快樂王子(一)》。編者的意圖是以此來訓練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的能力,并通過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那授課老師是如何完成教學目標的呢?
1.刪繁就簡,直入重點
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很長,大大小小一共53個自然段。如果沒有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還真不知道從何下手。魏老師講的是第二課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直入重點,學習理解快樂王子三次救助別人的相關段落,來體會快樂王子的高尚品質(zhì),重點突出。
2.個性閱讀,多元解讀
在閱讀教學中,授課老師不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代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允許學生進行多元解讀。比如說,在理解快樂王子第一次救助窮人,引導學生讀描寫女裁縫的語句時,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一個怎樣的女裁縫?”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有的回答“忍饑挨餓的女裁縫”“窮困潦倒的女裁縫”,等等。還有很多地方都是這樣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
3.快讀精讀,相輔相成
對于第二次、第三次救助部分的長篇內(nèi)容,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培養(yǎng)學生速讀的能力;對于文中人物的對話描寫和重點語句,教師則要求學生進行精讀。通過精讀來深刻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比如說,指導讀“唉,我現(xiàn)在沒有紅寶石了”這句話,來體會王子的善良、無私和偉大。通過指導讀燕子的話,來體會燕子看到王子獻出眼睛時內(nèi)心的矛盾、傷心和不忍??梢哉f是松弛有度,相輔相成。
我想,簡單地歸結起來,這兩位老師在課堂上關注了三個方面的實效性,也值得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借鑒。
1.關注課堂提問的實效性
提問是課堂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只有具有實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考,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說,《快樂王子》這一課,魏老師通過提出“快樂王子活著的時候的確是快樂的,但是他現(xiàn)在成為一尊雕像時,她見到了城市的丑惡和窮苦,他不再快樂了,當他做出了這么多的犧牲之后,他還會變得快樂嗎?”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感知,對問題的深入理解,探究學文之后,一切水到渠成,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在奉獻之后,快樂王子是快樂的。對于他來說,幫助窮苦人就是快樂,奉獻就是快樂。還有“快樂王子為什么會心甘情愿地奉獻紅寶石”等幾個問題的設計,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關鍵是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我認為這樣的提問是高效的。
2.關注學法指導的實效性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授業(yè)之道就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就是交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一堂有效的課堂,關鍵并不在于教師怎樣教,而在于學生學了什么。這兩節(jié)課非常好地處理了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之間的關系,不僅重視學生學會了什么,更注重教會學生會學。在《論語四則》一課中,教師先引領學生學習第一二則語錄,在學習過程中滲透著學習方法的指導——先讀文,再突破重點詞,最后弄懂句意。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方法自主學習三四則語錄?!犊鞓吠踝印芬徽n也是這樣,教師引導學生詳細地閱讀、理解感悟了第一次救助的過程,然后總結學法:瀏覽課文,王子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救的?結果如何?畫出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的感想。這些都是學習方法的授予,相信通過這樣的引領指導,實踐自主學習過程,學生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一定能夠掌握方法,自主學習。所以這兩節(jié)課在學法指導上具有實效性。
3.關注課堂拓展的實效性
目前,有一些課堂拓展存在著偏差,只是為拓展而拓展,拓展的內(nèi)容與文本之間缺少聯(lián)系。而馮老師的這堂課的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卻能夠與文本有機結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無痕境界。論語本就是規(guī)范指導人們言行的語句,馮老師恰當?shù)卦诶斫庀日苷Z錄的同時,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理解感悟,并適當插入小笑話來指導學生的言行,這就很好地把文本和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既符合本課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也體現(xiàn)了語文與生活的融合。
在閱讀教學中,切不可用教師繁瑣的分析代替學生的自讀、感悟和理解。在閱讀教學中,始終應注意:激發(fā)興趣,使其愛讀;教給方法,使其會讀;培養(yǎng)能力,使其善讀;創(chuàng)造條件,使其多讀;養(yǎng)成習慣,使其常讀。
愿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實效之花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