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對比研究
張美玲
目的對比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05例確診為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進行分組, 普羅帕酮組53例給予靜脈注射普羅帕酮治療, 胺碘酮組52例給予靜脈注射胺碘酮治療, 對比治療后臨床效果、復律時間和藥物安全性。結果普羅帕酮組總有效率94.34%與胺碘酮組92.31%比較, P>0.05;普羅帕酮組平均復律時間(15.51±6.89)min明顯低于胺碘酮組(26.84±7.65)min, 且復律時間分布<5 min或5~10 min優(yōu)于胺碘酮組, P<0.05;普羅帕酮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4.53%明顯高于胺碘酮組9.62%, P<0.05。結論胺碘酮和普羅帕酮均能夠有效改善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的臨床癥狀, 后者在縮短復律時間優(yōu)于前者, 但患者耐受性較差, 適合心功能正常和無嚴重器質性心臟病等患者, 而前者適合器質性心臟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臨床醫(yī)師應根據病情需要科學用藥。
普羅帕酮;胺碘酮;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藥物安全性
作為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類型,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常規(guī)刺激迷走神經、內科藥物保守治療或機械治療等措施能夠改善臨床癥狀, 但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存在差異[1]。作者對比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 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輝縣中醫(yī)院心血管內科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間105例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經臨床癥狀、體征和心電圖等檢查確診, 符合鄭智等著《實用心臟急診學》中關于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診斷標準[2],排除Ⅱ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穩(wěn)定心絞痛等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普羅帕酮組和胺碘酮組。普羅帕酮組53例, 男29例, 女24例;年齡48~76歲, 平均(62.5±6.7)歲;體質量58~85 kg, 平均(67.7±10.4)kg。胺碘酮組52例, 男28例, 女24例;年齡47~77歲, 平均(62.6±6.7)歲;體質量55~88 kg, 平均(67.6±10.4)kg。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體質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入院后, 所有患者立即完善心電圖等檢查以明確診斷, 根據個體差異避免發(fā)作誘因, 包括過度運動、疲勞、情緒激動、酗酒和過度吸氧等因素[3]。在此基礎上, 普羅帕酮組給予70 mg普羅帕酮加入0.09%氯化鈉溶液30 ml靜脈滴注, 胺碘酮組給予150 mg胺碘酮加入0.09%氯化鈉溶液30 ml靜脈滴注。所有患者緩慢推注時間控制在20 min左右,對比治療后臨床效果、復律時間和藥物安全性。
1.3觀察指標 ①綜合療效:治療后心率控制在80~100次/min,完全轉為竇性心律, 且相關癥狀完全消失者為顯效;治療后心率有所改善, 完全轉為竇性心律, 且相關癥狀明顯改善,但持續(xù)時間不足10 min者為有效;心率控制不佳, 不能終止心律異常, 甚至加重者為無效;②復律時間:記錄所有患者復律時間;③藥物安全性:記錄治療期間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相關數據, 計數資料用%表示, 組間比較采用χ2校驗, 計量資料采用表示, 組間比較和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綜合療效 普羅帕酮組總有效率94.34%與胺碘酮組92.31%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742, 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綜合療效比較, 見表1。
2.2復律時間 普羅帕酮組平均復律時間(15.51±6.89)min明顯低于胺碘酮組(26.84±7.65)min, 且復律時間分布<5 min或5~10 min優(yōu)于胺碘酮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復律時間比較, 見表2。
表1兩組患者治療后綜合療效比較[例(%)]
表2兩組患者復律時間比較
2.3藥物安全性 治療期間, 胺碘酮組發(fā)生心悸2例, 胸悶1例, 血壓下降0例, 頭暈1例, 心動過緩1例;普羅帕酮組發(fā)生心悸5例, 胸悶3例, 血壓下降2例, 頭暈2例, 心動過緩1例。普羅帕酮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4.53%明顯高于胺碘酮組9.62%, χ2=4.109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PSVT)是指連續(xù)出現(xiàn)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組成的異常性心律, 多數患者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心慌胸悶, 嚴重患者可因血流動力學障礙而昏迷, 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F(xiàn)代醫(yī)學認為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發(fā)病機制包括頻率異常增快和折返活動, 尤以折返活動為主[4], 表現(xiàn)為心動過速的發(fā)生及終止突然, 且持續(xù)時間長短不同, 若復律不及時, 極易引起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 甚至心源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胺碘酮屬臨床常見的一種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 具有輕度Ⅰ類和Ⅳ類抗心律失常藥性質, 也是輕度非競爭性的α和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 能夠有效延長各部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和有效不應期, 強化消除折返激動, 從而達到復律效果[5]。同時, 胺碘酮還可以抑制心房和心肌傳導纖維的快鈉離子內流, 減慢傳導速度和降低竇房結自律性, 與本研究胺碘酮組復律總有效率92.31%結果基本一致。普羅帕酮屬廣譜高效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藥, 具有競爭性β受體阻滯和膜穩(wěn)定作用, 能夠通過抑制快鈉離子內流減慢收縮除極速度, 降低傳導速度, 最終輕度延長動作電位間期和有效不應期。另外, 普羅帕酮還可延長對房室旁路的前向和逆向傳導速度, 提高心肌細胞閾電位, 降低心肌細胞的自發(fā)興奮性, 阻斷折返通路和消除折返激動, 從而最大程度縮短復律時間[6]。本研究顯示普羅帕酮組總有效率94.34%與胺碘酮組92.31%比較無差異, 但普羅帕酮組平均復律時間(15.51±6.89)min明顯低于胺碘酮組(26.84±7.65)min, 且復律時間分布<5 min或5~10 min優(yōu)于胺碘酮組, 而普羅帕酮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4.53%明顯高于胺碘酮組9.62%, 表明普羅帕酮在縮短復律時間方面優(yōu)于胺碘酮, 但藥物安全性不如胺碘酮, 與晏秀玲等[6]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胺碘酮和普羅帕酮均能夠有效改善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的臨床癥狀, 后者在縮短復律時間優(yōu)于前者, 但患者耐受性較差, 適合心功能正常和無嚴重器質性心臟病等患者, 而前者適合器質性心臟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臨床醫(yī)師應根據病情需要科學用藥。
[1] 陳學英.胺碘酮和普羅帕酮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效果對比研究.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8):33-34.
[2] 鄭智, 李樹生.實用心臟急診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656-672.
[3] 熊大娟.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藥物治療.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2, 10(22):135-136.
[4] 朱鼎粵.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安全性及療效對比.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2, 10(11):27-28.
[5] 宋曉蓉, 謝陳玲.普羅帕酮與胺碘酮轉律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43例療效分析.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2, 16(34):4509-4510.
[6] 晏秀玲.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療效比較.中國基層醫(yī)藥, 2013, 20(10):1561-1563.
453600 河南省輝縣中醫(y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