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悼亡之絕唱
      ——探討蘇軾與納蘭性德悼亡詞的異同

      2014-07-21 01:30:36陳曉超
      文教資料 2014年10期
      關鍵詞:亡妻納蘭納蘭性

      陳曉超

      悼亡之絕唱
      ——探討蘇軾與納蘭性德悼亡詞的異同

      陳曉超

      (營口職業(yè)技術學院特師分院,遼寧 營口 115000)

      一宋一清,相隔甚遠。豪放婉約,風格迥異,南轅北轍。一個是用詞寫悼亡的首創(chuàng),一個是其忠實的傳人,在繼承中有所發(fā)展卻又大相徑庭。文章圍繞蘇軾和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作,深入探討二人悼亡詞迥異的風格和造成差異的原因。

      悼亡詞 婉約 豪放

      一、千古悼亡

      悼亡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 《詩經》,《詩經·唐風·葛生》從葛藤寫起,動人心弦,寫兩相分離各自獨處的憂傷,寫亡人的獨處無伴,亦寫生人的孤獨無親,讀來倍感神傷。這首詩被后世認為是“悼亡詩之祖”,堪稱我國悼亡詩的濫觴,生死不渝的忠貞愛情絕唱,可以穿越時空,化為每個時代人們心中的期許,時至今日一直被奉為悼亡詩經典。到了魏晉,潘岳的《悼亡詩》三首開創(chuàng)了中國悼亡詩歌之先河,中國古代文學才開始有“悼亡”一說,“悼亡”二字也成了悼念亡妻的專用詞。到了南朝,沈約的《悼亡詩》可謂清怨哀傷,悲愴靡加,對后世以離別哀亡為題材的詩詞作品有較為深遠的影響,沈約把南朝之前作品的“哀而不傷”推向“哀傷并茂”的新境界。隨著詩歌發(fā)展到了鼎盛時期的唐代,悼亡詩也出現了新的佳作,例如元稹的《離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言情而又不庸俗,悲傷而又不低沉,極為扣人心扉,感人肺腑。其悼亡詩用筆極妙,意境極高,抒情強烈,瑰麗而又不浮艷,成為唐人悼亡詩中的千古名篇,堪稱悼亡詩的絕唱。宋代悼亡詞的絕唱當屬蘇軾《江城子》,豪放大家的婉約詞別有一番滋味。到了清代,納蘭性德悼亡詩詞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其悼亡詞幽艷斷腸,細膩婉約,獨樹一幟。作為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軾推翻詞必香軟的樊籬,突破詞卑詩尊的慣例,開拓詞境,使詞無事不可寫,無意不可入,將詞提升到與詩歌同等地位,詞亦具備表現社會生活和現實人生的功能。蘇軾是首創(chuàng)以詞的形式寫悼亡這一內容的,以一曲《江城子》將悼亡詞推向了頂峰。在此之后只有清代的納蘭性德所創(chuàng)作的悼亡詞才可以與之相提并論。一宋一清,時代迥然,風格卻不盡相同。

      二、異中有同

      縱觀兩大詞人年代相隔甚遠,創(chuàng)作風格迥異。若按照“豪放、婉約”二分法,則東坡當屬豪放詞派,容若則是婉約詞派。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悼亡詞理應有所不同。有怎樣的不同之處呢?筆者認為主要有兩點。

      1.詞中浸透的思想感悟和人生沉淀不同。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次被貶,宦海浮沉,可謂大起大落,顛沛流離而又漂泊不定的生活不僅讓他疲憊,而且讓他豁達深沉。經歷磨難和考驗后是對人生歷練的感悟,是成熟,是豁達,是大氣豪放下的真摯深沉,他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的悼亡詞中浸透了人世滄桑感悟,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不僅是對亡妻的真摯思念,而且是十年官場沉浮的感慨。悼亡之中有對自身遭遇的感嘆,生死契闊,一別十年,無盡的思念早已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習慣之中,“不思量自難忘”,感情真摯,情真意切。兩處思念,王弗應孤獨無依苦苦思念與自己,生者亦然,“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恰恰是十年間他仕途起落的復雜感慨,不僅訴說了對亡妻的悼念,而且有對自身的自悼和感慨。這種生活上的艱辛,這種人世的艱難至親至愛卻不在身邊,更加深了對妻子的懷念之情。由此我們可見蘇軾的悼亡無形之中已經融入了其人生感悟,這是經歷后的沉淀,亦能顯示蘇軾的悼亡真實、真摯。納蘭性德出身名門貴族,地位顯赫,衣食無憂,仕途一帆風順,與蘇軾那種仕途波折完全不同,相反家世的殷實、仕途的坦蕩卻成為他難以擺脫的枷鎖,使他身在其中倍感壓抑和束縛。現實的優(yōu)越、富足與納蘭一直追尋寧靜自由的精神家園恰恰相反。愛妻盧氏的過早離世無疑給納蘭以沉重的精神打擊,讓他倍感世事變化無常,同時也激發(fā)了厭世之感。在他的詞作中時時流露出一種幻滅的悲哀,無盡的憂傷。如《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中無不體現出詞人對人世無常,人間無味,乃至關于個體生命存在意義的深沉思考。與蘇軾不同之處就在于納蘭由于出身高貴缺乏對生活的真切體驗,也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和磨礪,當他在受到重大打擊時往往找不到出路與精神的寄托,只能借助于詞排解心中無盡的苦悶和悲傷,他的悼亡詞就彰顯了一種華貴的悲哀。

      2.藝術風格上的差異。悼亡詞特殊的書寫范圍決定其情感基調是哀傷低沉的,其主要特點是婉麗凄清。李煜的“金窗力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元稹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日哀”、賀鑄的“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無不浸透著凄切哀婉。納蘭容若的好友顧貞觀曾經這樣評價容若的悼亡詞:“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忍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边@句摯友的話表明了納蘭容若詞作令人肝腸寸斷、婉麗凄清的特點,其字里行間盡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意幽思,道不盡欲說還休的柔腸悲歌,一種魂牽夢繞鏤骨銘心的追念相思之情,如斷腸之曲,摧人心肝,讀來不免使人蕩氣回腸,凄美之感充盈其間,久久不能自已。納蘭悼亡詩的風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詩人感情的萬事萬物,意象是詩人情感的選擇,我們恰是透過這些意象感受詩歌的意境從而把握詩人的情感的。納蘭悼亡詞中的意象凄淡灰暗,凄冷哀傷,比如常見的意象如青衫、斜路、蔓草、空階、重泉、清淚、椒漿、紙灰、斜陽、秋墳、西風、黃葉、殘陽……諸如此類的意象舉不勝舉,比比皆是,這些意象使詞作籠罩在哀傷的氛圍中,讓詞具有一種凄清的意境,透露出詞人悲涼傷感凄清的真實情感。其次是詞作的意境。意境是詞的靈魂。納蘭詞當屬婉約派,婉約詞之境界大都哀婉凄清,纏綿凄婉。容若的詞不失這樣的特點,而且更勝一籌,獨具特色,我們總是于不知不覺中為其所營造的凄切哀怨的情景所感動,讓心靈為之震撼。

      蘇軾一生經歷頗豐,情感、官場、人世的沉浮變故,深刻的人生思考讓他對沉浮榮辱持有冷靜、曠達的態(tài)度,痛苦、憤懣、消沉的情感經歷早已化為對痛苦的超越和對苦難的傲視。這些都是納蘭性德沒有的,相比之下蘇軾的悼亡詞更多出一分深沉和冷靜。蘇軾的悼亡詞吸取豪放詞與婉約詞的特性,獨具一格,用真摯質樸的語言寫盡愛的深沉,夫妻間平淡真實彰顯感情深厚。蘇軾在婉約詞融入了豪放,柔弱深情中感受的是內心堅強。而納蘭的悼亡詞則是徹頭徹尾的婉約,是婉約中的婉約,是一種由內而外深深的發(fā)自肺腑的柔弱凄切。同樣的喪妻之痛,蘇軾的思念化成和呼吸,吃飯一樣正常,自是不會忘記,可又不會掛在嘴邊,埋藏心底,由痛至淡,愛情是埋于心底的力量。蘇軾在《江城子》中始終將王弗看做是一個存在,只是這個存在跨越生死,陰陽相隔,二人亦是相互思念,這種愛最終超脫世俗,淡然處之。蘇軾的情感深沉大氣也炙熱也平淡美好,是一種超然的情感。納蘭性德呢?一直沉浸在喪妻之痛中無法自拔,不能自已。特有的多愁善感的性格,任由痛苦蔓延.最終也沒能掙脫,可謂哀感絕艷。一句話,如果蘇軾的悼亡詞是豪放中的婉約的話,那么納蘭性德的悼亡詞便是婉約中的婉約。

      盡管如此,兩人的悼亡還是有共同之處,比如手法上注重白描,自然和不事雕飾。所謂的自然就是語言表達上,不雕琢,不刻意,純任性情,無論寫景,抑或抒情,都發(fā)自肺腑。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這樣寫道:“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毙烨瑢W也稱贊仗納蘭的詞“清新秀雋,自然超逸”。無論是納蘭的悼亡詞還是蘇軾的《江城子》都是以感情真摯取勝,不以其辭藻華麗,刻意雕飾取寵,用語自然清新。納蘭的《青衫濕遍·悼亡》是納蘭性德于盧氏離世半月后所作的第一首悼亡詞,上闋回憶了妻子病逝前帶病在燈下做女紅的情景,自己便情不自禁淚流滿面。自己想到平日里膽小的妻子連空房都不敢獨留,如今只有梨花之影相伴情景,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內心悲痛的情緒。下闋通過墓地喪禮的敘述,表現出對妻子的深切悼念和相思之情。詞作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景和最普通的事物,寫詞人思念亡妻的真摯情感。寫場景時不修飾,以白描為主,恰恰是這種最自然的感情最讓人潸然淚下,真可謂字字含悲。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全詞感情深摯,上闋寫深沉的相思,下闋由現實轉向夢境,詞人在寫幽夢還鄉(xiāng)的情景。用的是白描的寫法:在一個平常有寧靜的清晨,在一間帶著軒窗的小屋子里,早起的妻子正對著鏡子梳妝。沒有過分的刻畫只是一個讓人熟悉不過的日常生活情景。相聚時刻,四目對望心中千言萬語化作無語的凝噎,此時無聲勝有聲。更無修飾之語,情感真摯動人。此景此情,以白描的手法,抒寫深情,自然親切。

      三、差異的原因

      兩人的差異顯而易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種差異呢?筆者認為有兩方面因素。

      首先,不同的時代和迥異的人生經歷。蘇軾生活在北宋中期,其父蘇洵,其弟蘇轍皆是文豪,由于家庭的熏陶和自己的努力,蘇軾自小才智過人,知識淵博,他關心時政,有兼濟蒼生的雄偉抱負。不幸的是,步入官場便陷入北宋的黨派之爭,仕途上屢屢受挫,正如其詩所言“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可貴的是,蘇軾并沒有一味消沉,有的是豪情奔放和看盡人生的豁達。他的一曲《江城子》是悼念亡妻,也有自悼,向亡妻訴說自己內心苦悶的同時,自己的積郁苦悶也得到排遣。蘇軾沒有在悼念中消亡甚至消沉,卻是在悼亡中尋找到了安慰,痛定之后,冷靜之后繼續(xù)前行追逐自己的夢想。

      納蘭性德生于康乾盛世的太平年代。身為權相明珠之子,才華出眾,文武雙全,深受康熙皇帝的賞識和重用,封為御前一等侍衛(wèi),出身豪門,從小錦衣玉食,仕途通達。納蘭一生沒有經歷蘇軾那樣的仕途坎坷,他猶如溫室中的花朵,不會真正關心人間百姓疾苦,只是更多考慮自己,關注自我。這些體現在詞中便是那種雍容華貴的憂傷?;楹笕旰蟊R氏與世長辭,更是留給他亙古不變的悲傷。盡管生活優(yōu)越,但他并不快樂,加之多愁善感的性格,這位滿洲第一詞人3l歲就英年早逝。

      其次,迥異的性格和情感沉淀。作品是詞人性情的再現和文人性格的反映,蘇軾和納蘭性德在性格的迥然差異必然決定兩人完全不同的詞風。蘇軾受儒家、道家和佛教多種思想的影響,性格豪放,樂觀曠達又超塵脫俗,一生仕途坎坷仍然能夠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從《念奴嬌·赤壁懷古》、《密州出獵》、《赤擘賦》等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蘇軾性格中奔放的一面?!督亲印酚蓚慈牍P,卻又從傷痛中得以解脫,這就是蘇軾,因為他有常人沒有的胸襟和氣魄。相比之下,納蘭性德就沒有超脫,他天生敏銳,性情多愁善感,有著常人沒有的感悟力,對感情過于執(zhí)著,對愛妻的離世耿耿于懷,放不開,也看不透,始終無法走出喪妻的悲痛,自然也無法超脫,無法像東坡那樣上升到社會政治的高度,自然也無法忘記傷痛,超塵脫俗。

      蘇軾是真正意義上悼亡詞的開創(chuàng)者,納蘭性德是繼其后寫悼亡詞最多的文人,納蘭是東坡悼亡詞的忠實傳承者,在繼承中又有發(fā)展,將悼亡詞的創(chuàng)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1]王國維.人間詞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潘榮江.淺論納蘭性德悼亡詞的特色與成因[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07(3).

      [3]張魯明.蘇軾與納蘭性德悼亡詞比較.文學教育,2008.

      [4]因無端之事作有關之想——小議納蘭性德悼亡詞[J].文山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18(3).

      [5]黃天驥.納蘭性德和他的詞.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

      [6]張錫梅.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和月——評析三大悼亡詞[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07(3).

      猜你喜歡
      亡妻納蘭納蘭性
      畫扇
      詩歌月刊(2024年6期)2024-06-24 06:15:48
      行書納蘭性德《長相思》(35cm×35cm)
      關東學刊(2022年3期)2022-10-14 11:51:02
      《納蘭的雪》
      納蘭性德: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學生天地(2019年30期)2019-08-25 08:53:12
      愛恨兩難說納蘭
      再婚相處有講究
      長壽(2017年8期)2017-09-08 10:03:28
      點絳唇·詠風蘭
      情到深處自然濃
      真切自然:納蘭性德悼亡詞風格
      “紅樓”與“納蘭家事說”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15
      永靖县| 襄垣县| 凉山| 德昌县| 竹溪县| 肇源县| 农安县| 定远县| 台东市| 清远市| 肇州县| 丹东市| 厦门市| 三都| 应用必备| 宜良县| 调兵山市| 麻城市| 东平县| 泽库县| 辉南县| 通道| 阿鲁科尔沁旗| 神木县| 鹤岗市| 益阳市| 泸水县| 万宁市| 光山县| 玉溪市| 育儿| 荣昌县| 榆中县| 车致| 土默特右旗| 盐津县| 会东县| 周至县| 健康| 平潭县| 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