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本期話題:
對打賭式教育,
你怎么看?
據(jù)媒體報道,某培訓學校校長徐善萍與該校5名老師打了個“賭”,“賭”的是老師能否解決學生的厭學、網(wǎng)癮等問題,為期一個月。每位老師的目標是10名學生,如果有一人沒有拿到10位家長的“贊”,也就是沒讓家長滿意,徐善萍就要剃光頭。到最后,5名老師中有一名沒有完成,徐善萍履行了諾言。無獨有偶,不久前,有校長打賭 “只要學生不亂丟垃圾,他就當眾親小豬”,結果學生衛(wèi)生習慣好轉,他也以行動兌現(xiàn)了諾言,這些舉動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到底這些“一諾千金”的打賭式的教育方式意味著什么,是教育正途還是歧路呢?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怎樣看待這一問題呢?
在任何時候,一諾千金的誠信之人都受到人們的尊重,其事也會被人們傳頌。但是,新聞中所講的這兩位校長的“誠信”之舉卻引發(fā)了人們的爭議,之所以如此,原因是他們的“誠信”有點另類,有點無厘頭。他們的舉動是以“誠信”為籌碼,以賭的方式來杜絕某種行為的發(fā)生——“剃頭校長”是賭老師能否解決學生的厭學、網(wǎng)癮等問題,“吻小豬校長”是賭“學生不亂扔垃圾”。
對學生出現(xiàn)的不良習慣問題,用這樣搞笑滑稽的方式來解決是否合理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校長用這種方式解決的最多只是這次打賭期限內的行為問題,因為學生想要看到校長能否履行“諾言”,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控制自己的行為習慣。所以,它根本就沒有達到真正解決問題的目的。其次,學生是一屆一屆畢業(yè)的,不良行為習慣的問題在很多學生身上都存在,假設某一屆學生通過這種手段達到了制止的目的,那下一屆學生是否還要用另一種更加另類搞笑的方式去解決呢?
教育是一種藝術,也是慢工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生亂扔垃圾、厭學、網(wǎng)癮這些都是每個學校、每個老師經常面對的問題,也是一個老大難的問題。如果校長想用打賭的方式予以一次性解決,肯定錯誤的,永遠無法達到目的,反而還會給人留下笑柄。
教育的藝術在于“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在于讓受教育者自省、自覺,達到“知行合一”。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非一事一時之舉就可以達成。因此,當面對學生的這種普遍性問題時,一定要從常規(guī)教育抓起,時時抓,日日抓,一點一滴,一事一例,老師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這些不良習慣的危害,從而自覺克服不良習慣,養(yǎng)成正確的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這才是正確的教育之道。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通過外育達到內省時,任何事情都會朝著教育者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
因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萬萬不能把教育作為“表演”,試圖通過無厘頭式的教育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自覺意識”,而要沉得住氣,耐得住性子,研究學生心理,研究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尊重教育規(guī)律,以學生能夠接受、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從而達到“養(yǎng)成良好習慣,為學生一生奠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