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志強
摘 要:一個學生,一個世界。新課程要求以人為本,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要“關愛一切學生”。“關愛一切學生”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種立場、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一種追求。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基本準則。
關鍵詞:個性差異;情感體驗;人格養(yǎng)成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在此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近十年的教學經歷讓我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愛學生不是嚴厲地斥責,也不是一味地寬容,更不是對學生想當然的憐憫與施舍。愛學生是“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師只有主動親近學生,細心體察、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為學生擺脫煩惱、化解困惑。
一、關愛每一個學生
每一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fā)展中的人、有尊嚴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教師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就是尊重、關心,尊重他們的想法、看法和人格,關心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心靈,使他們在學校生活中獲得快樂。其實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
亨利·海尼說過:“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隨他而生,隨他而滅的?!蔽覀兊慕逃峭髿⑦@個世界的,給他再造一個新的世界,這是多么殘忍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們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學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苯處熤员环Q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是因為“育人”是教師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坝恕钡暮诵脑谟谂囵B(yǎng)個性,發(fā)展?jié)撃?。長期以來,我們過分強調統(tǒng)一性,以考試為指揮棒,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應該挑選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選適合教育的學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怎么能像工廠的產品,分三六九等,搞優(yōu)勝劣汰呢?
三、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
教育的對象是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因此班主任工作中,要以人為本,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學生,力求教育的完美。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學生的心靈像未干的水泥,只言片語都會對他們有所影響,父母和班主任說的話,哪怕是開玩笑的戲言,都會在他們的人生中留下嚴重的后果”,對于每一個人來說,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正處于初中階段的活潑的學生,而學生犯錯誤之后最害怕的是班主任“暴風驟雨”般的批評,心理會忐忑不安。而我自始至終認為:批評的關鍵不在于怎么讓學生害怕,而在于樹立起學生的尊嚴和自己的形象,一個有尊嚴的人是不需要大聲呵斥的,一個眼神、一個暗示就可以解決問題。記得上學期教高三(七)藝術班時,一次上課時有兩位學生遲到,我沒有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訓斥他們,而是示意他們進來上課,等到下課再走到他們面前,輕輕地說了句:“我不問你們遲到的原因,但希望這是最后一次?!睂W生本人以及身邊的學生對我的反應都很詫異,后來其中一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為了班主任的這份寬容和對我的信任,我以后肯定不會遲到了?!辈⑶医忉屃俗约哼t到的原因。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這位學生言出必行,再也沒有遲到過。古人云:“責人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
四、關心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贊美。莎士比亞說過:“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社會心理學中“阿倫森效應”告訴我們:人們總是喜歡褒獎不斷增加,批評不斷減少。所以,教師不要吝惜對任何一個學生的贊揚和肯定,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要多使用表揚這件法寶?,F在比較時髦的名詞叫賞識教育。
幾年前,著名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盧勤在《做人與做事》一書中提出了“快樂人生三句話”:“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這是讓我們和學生正視困難,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學會樂于助人的有效教育方式?,F在很多學生自私自利,缺乏責任感。獨生子女怕吃苦,一有困難就退縮,對自己沒有什么自信。這些缺點,單憑傳統(tǒng)的說教很難改變。教師要善于用鼓勵的方式,對調皮的學生給予肯定,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對其進行心理暗示,這種富有親和力的德育模式既能讓學生樂于接受,又能讓學生在班主任的鼓勵中愉快地接受教育,自覺地改進、完善自我,實現自我
發(fā)展。
陶行知先生說:“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北睦先嗽f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路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感到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p>
近觀眼前滿目春,放眼遠處春更濃。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親身體會,我深深地認識到“愛”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魅力——它似綿綿細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它似一把鑰匙,開啟著學生的心扉。每當自己走向課堂時,我心里便想:只要你心里充滿春天般溫暖的愛,冰,總會融化的,花,總會開放的。讓我們以自己的愛心、耐心、真心、恒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愛在教育的海洋中為學生這艘航船能夠達到理想的人生和知識的彼岸而導航。
參考文獻:
[1]陳小娟.小學班主任轉化后進生的策略[J].青春歲月,2011(14).
[2]宋偲寅.心靈之家[J].少年寫作:小作家,2010(07).
[3]毛臣.直擊心靈的一瞬[J].青少年日記,2002(19).
[4]丁燕.大人:我心靈的歸宿[J].金色少年,2007(12).
[5]關太英.愛是甘露 滋潤心靈[J].學周刊,2011(10).
[6]黃玉梅.讓師愛走進學生的心靈[J].黑河教育,2011(0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