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佳勇
策劃『中國日』
◎ 劉佳勇
幾個長條桌拼湊在一起,桌子上整齊地擺放著一些中國結(jié)、中國畫、絲綢、扇子、文房四寶、印花陶瓷水杯等,乍一看,還以為是北京潘家園的小攤。桌子外面圍著一群看熱鬧的老外,他們一會看看這個小東西,一會兒摸摸那個小玩意兒,覺得很是新鮮。每個老外離開時都能免費領(lǐng)取一件印有奧斯納布呂克大學LOGO圖案的T恤。
這是我?guī)ьI(lǐng)當?shù)貙W生會策劃的一場“China Tag(中國日)”活動,目的在于宣傳中國的文化。
在當時的情況下,舉辦這個活動困難很大,既沒有經(jīng)費支持,也沒有組織保證。當時我為了拉到一些贊助,把積累的人脈資源全都用上了,甚至連自己打工的小餐館也不放過。
學生會內(nèi)部也組織了一些活動,比如請一些有書法、繪畫才能的同學現(xiàn)場展示才藝,然后當場拍賣中國字畫,同時也展賣一些文化衫、中國結(jié)等小件物品。總之,扣掉活動經(jīng)費,最后結(jié)算下來還略有盈余。
當時文化衫一般都在外面的印刷店訂做,每件大概是10歐元,我們要印100件左右,合起來差不多1000歐元。最后,我們花1700多歐元買了一個小印刷機,自己印刷,成本大大降低。我們買空白的文化衫成本大概是每件1.5歐元,分攤印刷成本大概是1歐元,這樣每件文化衫的成本只有2.5歐元。后來,我們以每件5歐元的價格賣給大學,使雙方都受益。在那以后,大學一有印文化衫的需求都會找我。這個印刷機可是功勞不小,在我們后來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做的展會宣傳活動中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在“中國日”活動結(jié)束后,學生會的宣傳部門充分發(fā)揮了作用,迅速寫了一些通稿給學校,簡單介紹活動概況的同時,積極傳播了中國文化。
學校方面非常高興,對我們的活動大加贊賞,并鼓勵我們堅持每年都舉辦這樣的活動。
每到年末,大使館教育處都會邀請各地學生會主席去交流經(jīng)驗。我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把“中國日”活動向大使館作了詳細的介紹,沒想到大使館的官員非常贊賞。此后,大使館每年都會為我們提供一些經(jīng)費、組織方面的支持。
(摘自《勇氣可“佳”:屌絲突圍記》 當代中國出版社 圖/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