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摘要: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作為培養(yǎng)音樂教師的搖籃,肩負著重大的責任。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在培養(yǎng)學生走向真正的教學崗位之前,其教育實習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僅從筆者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出發(fā)以教育實習者的身份來反思高師音教專業(yè)學生教育實習,望對高師音教專業(yè)實習有所啟示。
關鍵詞:高師 音樂教育 教育實習 反思
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作為培養(yǎng)音樂教師的搖籃,對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實習作為該專業(yè)必修課程對于就讀該專業(yè)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及其職業(yè)發(fā)展尤為重要。當從一種校園走進另一種校園時,所帶給實習生的已不僅僅是環(huán)境的變化,更多的是一種學術知識與音樂教學實踐所交織在一起的映射在實習生本人身體上、精神上的一種所謂真正的“音樂教育”的體驗。體驗之中所引發(fā)的一系列的未曾謀面或者似曾相識的教學問題、教學知識以及各種自身的不足與感觸都是實習者所要學習的。音樂教育實習對于音樂教育學習的研究生來講應該從更高層次的視覺出發(fā)來獲取“知識”,也許更多的是一種從理念上去反觀現(xiàn)實中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利與弊,以此為自己的學習探索來指明理論上與實踐上的方向。筆者通過自身教學實踐經(jīng)驗及其觀察從以下三方面著手提出對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在教育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的反思。
一、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應處理好音樂教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的關系
音樂教育實習過程中,實習者真正的踏入講臺,是一番有別于書本上所描述的或者講臺下自我練習的實踐,雖未脫離傳統(tǒng)的教室實踐的模式,但作為一名“教師”給予實習生的尤其是長期生活在“學生模式”的實習生來說,比在理論上的學習所獲取的能量要踏實充足的多。當理論性的知識與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一連串的境況問題相碰撞時,大多數(shù)實習生便會在第一時間出現(xiàn)所謂的“大腦空白”的反應,這應該是缺乏實踐的大學音樂教學的詬病。因此,在扎實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如何將其應用于實踐教學之中并通過學生的反饋來獲取自己關于音樂教學的各種信息仍是實習生們所要真正解決的問題,當然對于高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而言這必然也是一個大問題,在此不再多討論。在實踐教學中實習者會發(fā)現(xiàn)自己理論知識的缺乏,沒有方向感,對音樂教育這個大學科的疑惑會更加強烈,音樂教育哲學、音樂教育學、課程教學論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欠缺對每一位實習生來講都是很大的難題,在實踐中以上理論知識的匱乏則表現(xiàn)出了狹隘的教學認識觀,如對教學目標的認識僅僅完成此目標即可等等。殊不知音樂教育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所肩負的力量,其實在音樂教學課堂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充斥著諸如此類的意味,如何理解他,這是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與音樂教育學習者所應反思的。
以上理論與實踐交織所引申出來的教育實習中的問題是值得大家來思考的,筆者將其歸為以下三點:
(一)音樂教育理論知識(音樂教育哲學、學科理論及其相關文化知識、技能)學習的匱乏是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詬病,學習者應該加強此方面的學習,以此才能為實踐指明方向。
(二)教學實踐過程中如何在已有的理論支持下有效地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并不斷反思自己的音樂教學。
(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與理論知識相出入的教學情境等實際問題如何去反思指正。
二、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應處理好教師與學生角色轉換關系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音樂教學中對于每一位實習生來講,這確實是一個新的問題。面對音樂教育界所倡導的各種音樂教育新理念以及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新氣象(包括課改之后的教材、教學要求等)以及日益發(fā)展的音樂教育學術爭議,每一位音樂教育實習生都應該以新的眼光來看待音樂教學,學生自然是首要“問題”,作為教師的“我們”與作為學生的“他們”這種主體間性的一元關系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合理安排成為很多實習生頭疼的大事,往往一開始出現(xiàn)現(xiàn)象最多的是教師很怕學生,學生也怕教師,這種緊張不自在的感覺在很多實習生眼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接下來的變化也許更多的是教師可能會變得和藹或者越來越嚴厲,甚至在有些實習生身上還會出現(xiàn)對學生的懲罰等問題,對于實習生來講這雖是一種現(xiàn)象,但音樂教學中應該杜絕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每一位實習生都應該在認清自身位置的前提下,以一種文化傳承者的姿態(tài)來進行教學與學生溝通。這種教學關系的建立不單單是單向的教師傳授學生的流動,而是雙向的,教師在以教師的姿態(tài)向學生傳授音樂文化知識的同時也應以一種學習者的姿態(tài)來接受學生所反饋給自己的一系列的音樂信息符號。這種雙向的音樂教學不僅會排除以上所出現(xiàn)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弊端現(xiàn)象,而且從文化的角度來闡釋了主體與主體之間一元論的音樂教育的哲學思考,同時也將音樂知識與文化緊密結合,以此從更深層次的理念來推動中小學音樂教學。但往往這在音樂教育實習生的身上很少能反映出的。這不僅僅是實習生本人的問題,更多的重任在于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時如何讓學生在潛意識間樹立這種文化姿態(tài),以此來推動這種高校與中小學教育的銜接。由此引發(fā)的反思筆者僅提及以上所述。
三、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音樂教育教學意識的淡薄
此點之所以放之最后來描述,在于筆者在實習過程中深深感受到這不僅僅存在于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實習生中,在許多以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師中這種現(xiàn)象仍存在。許多實習生不知道音樂教育專業(yè)是“干什么的”,盲目的學習,盲目的實習,自上個世紀末一直至今,音樂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自身“上講臺”與“上舞臺”的問題一直普遍存在于我國的高校音樂教學中,至今仍大有人在,當學生對這種關系迷惑不清時,自然對音樂教育到底“干什么”更是不清楚,音樂教育教學意識自然更是淡薄,實習過程中,這種問題便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藝術師范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主要不是上舞臺,而是上講臺,這一點是藝術師范教育專業(yè)與專業(yè)藝術教育的分水嶺”。①音樂教育實習生應該在明白自己“上講臺”的基礎上,認真的學習關于音樂教育的相關知識體系及其它的相關音樂文化知識的自我學習,同時應注重自己的實踐教學,以此來充實。而教育實習自然為學生實習提供很好的平臺。只有在明確目標學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為實習打好基礎,同時做到此點,實習生們還會從生活中體驗音樂教學的樂趣而不是煩躁。做到此點,實習生們會以此來反思教學實踐,向著科研型教師的方向無意識或潛意識的出發(fā)。由此可見音樂教育意識的重要性,仍然如上述兩點所陳述的一樣,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以音樂教育實習者的角度所反思的實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的三點大問題,以此三點為出發(fā)點,望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實習及其音樂教學實踐有所啟示,并希望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感受音樂教育過程中文化傳承的魅力,以新的姿態(tài)做好自己,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綿薄之力。
注釋:
①郭聲健:《藝術教育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