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娟
摘要: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是一種技巧,更是一門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決定著一節(jié)課的成敗,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爭先恐后的表現(xiàn)自己,既讓學生有所悟、有所獲,又使學生感受到一種身心上的愉悅和享受,此種情形之下的課堂教學勢必事半功倍。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中尤其要注意問題的設計。做到有效提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8-0054-011.問題的提出要有針對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準一樣,設置問題的目標也要對準中心點。設計課堂提問要根據(jù)教學目標,扣住重點,抓住難點,這樣也就抓準了方向,重點解決了教學的任務,扣住重點引導點撥,可謂事半功倍。難點是教學過程中的攔路虎,也是教師解疑的一個靶心。抓難點,體現(xiàn)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針對重點、難點設計問題,猶如寫文章之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比較干脆利落。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文末的"但少閑人始悟兩人者耳"中的"閑人"一詞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學生正確理解"閑人"為教學中的難點,注釋中譯為"清閑的人",但更應從中去領悟蘇軾身遭貶謫仍有如此閑情雅致的情懷,體現(xiàn)其樂觀曠達胸襟這一深意。教學中提出"從蘇軾自比閑人中我們讀出了什么?"學生從相關注釋資料中明確了這一點。
2.抓住契機,設置矛盾,激活思維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者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他們心理上的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問題)時,也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死海不死》一文,一開篇可讓學生思考:題目中的兩個"死",是什么意思?"死"與"不死"矛盾嗎?文末又說"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個"死"又是指什么?這一番提問,勢必能激發(fā)學生對本文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找答案。最后,當學生理解了"死"的三個不同含義時,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過程。本來一篇看似枯燥無味的說明文卻能使學生學得饒有趣味,關鍵在于教者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上海的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就很注意發(fā)問的技巧。她一開篇就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一個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的問題,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地研讀課文。教者在此基礎上,接著順勢利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梢姡プ∑鯔C,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設置問題的"矛盾",應從實際出發(fā),不能故弄玄虛,把學生弄糊涂。
3.設計深刻性問題,促進思維拓展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提的問題一定要"準",即抓住學生的心理,找到合適的切入點,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這里所說的"準",是指要圍繞教學目的,從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出發(fā),抓住主要問題層層設問,啟發(fā)學生思考;同時必須抓住課文內(nèi)容的邏輯關系,一步一步地深入,不能提過大過空的問題。如教沈從文的散文《云南的歌會》時如果這樣問學生:"課文如何體現(xiàn)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肯定不知從何下手,只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難以回答。長此以往,必將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秾W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木。"所以,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一定要抓住學生的心理,問準問題,以"小切口"來體現(xiàn)大問題。例如,學習《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這篇課文時,因為課文很長,如果教師在提問時沒有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學生就不知道該怎么下手,而出現(xiàn)無所適從的情況。因此,在教這篇課文時只要抓住兩個問題:一是魯提轄為什么要打鎮(zhèn)關西?二是魯提轄是怎樣打死鎮(zhèn)關西的?從這兩個問題出發(fā),作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和課堂討論的風向標,讓學生圍繞著它自由發(fā)揮提出問題。這樣逐漸深入,學生們由此就能透徹理解全文。
4.提問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yǎng)的,因此,課堂提問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徹底改變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基本教學模式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要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于能力訓練。如《桃花源記》的教學,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妻子"在文中是一個詞,還是兩個詞?本文中像這種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詞義不同的情況,你能找出幾例?
5.評估、提高
課堂提問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讓學生回答問題上,而是要求教師要及時、準確地運用這一信息反饋,正確引導研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拓展知識范圍,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課堂提問也有"質量"優(yōu)劣之分,當學生的課堂發(fā)言形成習慣之后,教師就應當在提高學生的口語質量上下工夫。
開始對學生回答問題后是鼓勵性的評估:"基本準確,但不足之處是……""大體上正確,只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應該用"及格""正確""很好"等準確性的詞語進行評估。在不知不覺中將口答的難度逐步加大。標準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也就會逐漸提高。一堂成功的語文課,能像磁石般吸引學生。這除了教師具有淵博的學識外,還要能從教材內(nèi)容里巧妙地提出問題,而問題的答案又往往是當堂教學的重點、疑點、難點。問題一提出,就會吸引學生再看書、再思考。在學生有疑問,渴求解答的時候,教師"撥開云霧見晴天",一經(jīng)點撥,學生便豁然開朗,這個問題就會牢牢地印在腦子里了。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不僅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進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方法,也是一門教學的藝術,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提問藝術,通過有效的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