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鴻雁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8-0074-0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y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而語文課堂應(yīng)該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活化語文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1.激發(fā)興趣,求同存異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的,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事物或關(guān)心某種事項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學生探求知識,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愿望,是學生學習的基礎(chǔ),獲取知識的開端,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所以"點燃"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一種"向往之"的意識就成為教師教學成功的關(guān)鍵。那么,教師該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時時有新意,樂于學習呢?較好的開場白就可以起到如此的效果。
我在講八年級語文教材上冊《奇妙的克隆》這課時,是這樣開場的:大屏幕上放映著《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的一個令人拍岸叫絕的絕招:孫悟空與妖魔作戰(zhàn)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來參加戰(zhàn)斗。學生邊看邊議論,氣氛活躍,這時我說:"這當然是神話,但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xiàn)類似的奇跡,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廣大?我們還是來聽聽遺傳學家的解釋吧。"這樣的導入方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尊重愛護,溝通理解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同樣學生也需要教師的尊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guān)系不過是位置的不同。以朋友式的身份與學生相處,可以接收到各種反饋信息,并能促進教學。對于剛接觸新教材的七年級學生來說,反映最多的就是怎樣才能對語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學好語文?
在一次作文課上,我引導學生開展四想四對照活動,我首先借用多媒體出示四想四對照的內(nèi)容:①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送我來學校讀書盼什么,對照自己在學校的表現(xiàn)是否對得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②想一想我在學校做什么,對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是否達到父母的期望;③想一想我將來走向社會干什么,對照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達到培養(yǎng)目標;④ 想一想我要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憑什么,對照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自己應(yīng)該如何努力。其次,我從學生的心理特點、思想道德特征出發(fā),采取從最親的人、最小的事著手,抓住"現(xiàn)在"和"未來",圍繞"父母的愛""自己的行""未來的路"等幾個學生容易接受也樂于接受的話題,讓學生互相討論、對照,重在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情感,強化成才意識。大家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知識、練技能的熱情空前高漲,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風變好了,語文課堂更加活躍,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3.活躍氣氛,調(diào)動積極性
任何一個教師都希望學生能在課堂上積極行動思路與教師一致,思維處于活躍狀態(tài),課堂氣氛熱烈、歡快。怎樣才能活躍氣氛,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這就需要教師去調(diào)動,去激活,力爭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比如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插入一個逗趣的小故事,一句幽默的話,一個形象而有趣的手勢,一段精彩的多媒體等都是很不錯的方法,只要能活躍課堂氣氛,而又服從于教學方法,我們都有可以嘗試。
4.及時評價,體驗成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xiàn)課程標準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shè)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評價是端正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成功的體驗對學生發(fā)展良好的自我意識,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個性是非常重要的。"做一個成功的學習者",是每個學生的共同愿望。發(fā)展性學習,是讓每個學生--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把學生參與學習的結(jié)果反饋給學生,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注重激勵,評價性語言的運用,讓學生體驗成功。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只要努力去營造好的學習氛圍,活化語文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調(diào)動起來,也不會再把學習當作一件苦差事了。學生在不斷參與實踐中增強了自尊心、自信心,獲得了愉快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加強了團結(jié)合作意識,從而更加扎實地掌握好語文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語文能力,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效果也會越來越好了。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