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
【摘要】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客觀規(guī)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
【關鍵詞】高中化學;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遵循客觀規(guī)律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它要求教師擁有有效的教學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的有效學習。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更強調高中化學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我認為高中階段的化學有效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用課程觀解決機械“教教材”的問題
過去教師一般是“教教材”,目標意識不清,照本宣科,缺少師生互動,學生參與的過程。而新課標是要求我們“用教材教”。教材是為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一個例子,一個手段,是提供給我們教學的素材,而不是讓我們完整地傳授教材本身。要明確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各個模塊的內容設計都有其內在意圖,不同階段對學生有著不同的要求,了然于心才能做出有效的教學設計。例如,必修1中探究鐵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還原性,工具欄提供了試劑稀硝酸,只是要求學生知道稀硝酸能夠氧化二價鐵即可,而不要求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
二、用課堂互動解決教學方式單一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實現(xiàn)知識信息和各種情感的交流,實現(xiàn)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從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師生互動仍然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盎印笔墙虒W過程中師生的“交流”互動?!敖涣鳌辈皇切问缴系慕涣?,而是師生間相互理解與交流的打造,是師與生,師生與教材間的雙向理解、問題解決的活動,是形成共識的共創(chuàng)共生活動。教學中的有效交流要體現(xiàn)“三個有效”,即尊重客觀事物的真理性,社會規(guī)律的正當性和“捧一顆心來”的真誠性,課堂教學強調時空共有,內容共創(chuàng),意義共生,成功共享。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是多元的,是多情況、多內容、多難度、多形成的互動體。在情境上既有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還有融洽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發(fā)人深省的問題背景;內容上不僅是課本知識的學習,還有生活經(jīng)驗的積淀,生命意義的領悟。
三、設計有效作業(yè),用“三導”進行有效訓練
與以往學生“接受”式學習相比,素質教育倡導自主的學習方式。我們不能像以前一樣對作業(yè)進行逐一講授,所以如何設計作業(yè)、如何引導學生做作業(yè),如何指導學生復習成為關鍵。學校提倡的三導(導作業(yè)、導預習、導復習)正好迎合了這一做法。
首先,導預習:在授課之前,編寫預習題綱,通過題綱,學生讀書預習,知道本節(jié)要學習哪些內容,需要重點掌握哪些知識都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并且標明哪些需要自己解決,哪些需要教師引導,并跟上相應的例題解析及簡單練習(學生能做對的),讓學生在預習中增強能力也得到了滿足。
其次,導作業(yè):作業(yè)要基于課標,切忌一步到位。根據(jù)不同層次的學生編寫不同的作業(y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都有成就感,不能千篇一律,否則會引起嚴重照抄現(xiàn)象。作業(yè)批改之后,根據(jù)情況列出解題思路及答案打印給學生,給學生自主解決的機會。對于問題比較嚴重的問題,進行課堂上重點講授。至于個別同學還無法解決的問題,及時進行個別輔導,達到學會的目的。
最后,導復習:利用每周的雙休日,將本周的學習內容以復習題綱的形式發(fā)給學生。題綱內容主要有本周知識回顧、重點類型題的解析、反饋練習、能力提升。讓學生通過復習題綱,對這一周的學習得到鞏固提高。
四、指導自主學習,引導有效合作交流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使他們做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提供學生從事化學活動的機會,要留給他們充足的探索時間和空間,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探索、解決問題。每個學生學習基礎、興趣愛好、智力與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必然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水平,教師也應尊重這些差異,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盡可能讓更多的同學多一些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愉悅,盡可能讓更多的同學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化學思想方法,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對于教學中具有一定探索意義的問題或開放性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開展合作交流,鼓勵學生開展討論和辯論,使他們合作中相互幫助,在交流中共同提高,逐步形成合作互助的意識和技能,促進自己學習能力的提高。
總之,要實現(xiàn)高中化學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把握好必修課程的教學要求,根據(jù)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樂,寓教于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化學教學活動中樂學、肯學,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