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紅玲
摘要: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首先,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多角度的體驗性朗讀,樹立體驗性閱讀教學觀。其次,教學中采用"讀、思、議、導"結合法。 還有,將"讀、寫"結合法用運到各個階段。另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更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
關鍵詞:閱讀教學觀;提高閱讀能力;多種教學方法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1-0052-01小學語文教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它使得學生的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記得好多位著名教育專家都曾經說過:"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至于選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選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很好的促進和提高作用的。如果你的教學方法不適應學生,就會造成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阻礙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因此,選擇合適的閱讀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作為一個語文教師,要會選教法,能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盡可能用最少的時間,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當今教育強調知識學習的探索性和創(chuàng)新性,教師不能再襲用傳統(tǒng)的以情節(jié)分析為中心的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模式。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據這些教育理念,教師采用怎樣的閱讀教學方法與學生獲得怎樣的學習效果是密切聯(lián)系的,因為每一種閱讀教學方法都應由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
1.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多角度的體驗性朗讀,樹立體驗性閱讀教學觀
《新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閱讀教學要根植于情感,朗讀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像《豐碑》、《桂林山水》、《四個太陽》這樣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無一不是通過學生的朗讀來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體驗的最好范例?!缎抡n標》中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小學語文教材在編排上,給孩子們閱讀的情感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園地--在內容的選擇上,多是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圖文并茂,吸引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在意境上,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這些都必須經過學生反復朗讀、吟誦、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為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為孩子們的情感發(fā)展創(chuàng)設情景,尊重并鼓勵他們獨特的閱讀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華情感體驗,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2.教學中采用"讀、思、議、導"結合法
閱讀教學不能僅限于現成的教材,那樣學生的閱讀量會太少,閱讀面太狹窄,學生的視野放不開。但教師可以利用現成的教材教會學生閱讀方法,讓學生利用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延伸到課外。在一般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力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按照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最后由教師"點撥引導"的閱讀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就是讓學生先把課文"讀一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能發(fā)現問題,做到整體感知課文所要表達的一個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讓學生"想一想"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議一議",不僅要找到以上問題的答案,還要"議一議"你對哪些問題或哪個句段、人物、環(huán)節(jié)感興趣,感興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師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引導,使學生不僅能解決課文中的問題,而且有一個明確的閱讀思路,掌握了這種閱讀方法,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會感覺輕松許多。以前那種教師滿堂講、滿堂問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需要 5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只需1課時學生就能輕松駕馭。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感到閱讀量的不足,因此,他們的閱讀內容就會從課內拓展到課外,他們需要從課外讀物中獲得閱讀知識,汲取豐富的閱讀營養(yǎng)。我們應該組織學生成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的閱讀范圍由課內擴展到課外,由教材拓展到圖書角、學校閱覽室以及圖書館、書店乃至網上閱讀等等。我特別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多讀、多看、多想。例如,在學習了《七顆鉆石》這篇童話故事之后,同學們主動找來許多童話故事進行閱讀。于是《大灰狼》、《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許多童話故事和故事集紛紛在同學們中傳閱。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擴大了學生們的閱讀量,還大大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更可喜的是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
3.將"讀、寫"結合法用運到各個階段
由讀到寫是學生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和升華。這里說的寫,并不是說寫寫生字、寫寫課文,而是從大語文教學觀來考慮。從低年級閱讀教學中的寫句子,到中年級的寫片段,再到高年級的把人物、動物、活動、事件等寫具體,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語文教師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于動手,勤于練筆的習慣,逐漸培養(yǎng)他們寫作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因此,興趣的激發(fā)是課堂教學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以教材為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依據學生特點,靈活變換角度,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并把學生引入情景,從而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萌發(fā)求知欲,吸引學生主動地去探索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