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道云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結構,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升掌握課堂知識的能力等方面,闡述了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能力;提高效果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2-0169-01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質量如何,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中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筆者根據多年的高中教學經驗認為:必須激起學生的學習渴望,優(yōu)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擺正導與學的關系,注重學生優(yōu)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達到掌握知識,提升能力的目的 。
1.靈活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如存款利率問題、環(huán)境問題、旅游問題等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無疑地,數學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深奧,每堂數學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所以,要及時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對數函數及其性質時,先讓同學們回憶對數式與指數式的轉化,再通過列表、描點、連線得到圖像。接著,分組討論對數函數的性質,每組得出結論后,由一名代表發(fā)言說出他們的結論,最后,師生共同商討得出統一結論。然后,我再利用多媒體方式演示,肯定學生的結論,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及時地進行表揚與鼓勵,也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課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tài)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如在學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并回答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學習一個例題后,讓學生歸納其解法,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一些基礎問題,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耐心細致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和信心。當學生的作業(yè)做得很好時,解題方法新穎時,成績有進步時,刻苦鉆研時,都要給予適度的表揚,達到表揚一個人,激勵一大片的目的。
2.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層次布局,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jié)數學課最重要的因素。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使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初步理解概念后,應安排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同學們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對某一例題的推演,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領會。其次,設計課堂教學層次還必須注意緊扣學習目標與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基本要求與能力要求,從多方面圍繞學習目標來組織課堂教學。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講清重點,解決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關鍵,讓學生自己探索、討論,必要時教師可以點撥指導學生自學完成;課堂容量不大時,可安排學生分析評論,并進行一些深化練習,進行比較、提高,這樣,課堂結構緊湊,時間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實現課堂學習目標和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實際教學中,在安排課堂結構時,是基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提高學生學習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有效利用時間的原則,要優(yōu)化課堂結構,除了要精心設計課堂層次,還要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和教學能力。
3.恰當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吸收。具體一堂課,到底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必須根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考慮,一般地,每節(jié)數學課都要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自學、提問、討論、總結、練習相配合的方法。 例如,講函數概念時,第一節(jié)課主要是識記理解概念,運算較簡單可用問答式,采取歸納法為主;講利用不等式求函數最值時,這節(jié)課主要是提高學生運用技能,運算上技巧性強,采用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合作學習較為合適,練習可層層深入。 同時,也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自學能力。
有些課題要數形結合求解,此時可聯系圖形,用談話式"依形探數" 或"用數定形",以使問題直觀易懂,學生吸收自然好。對于一些綜合題,可結合分析,采用點撥法,要挖盡條件,點其竅門,減緩坡度,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也便于學生吸收。也可適當講解,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或練習時間,內容步步深入,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有助于課堂調節(jié)。對于一些較難例題,切忌蜻蜒點水,不深不透。采取探究法,分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為主,應在必要時啟發(fā)思路,以免同學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
教師必須在備課上下功夫,創(chuàng)新學習設計,回歸學習本質,狠抓"課堂"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啟發(fā)式、探索式、討論式相結合,講解時做到深入淺出,語言規(guī)范簡潔,練習時做到難易適中,適時啟發(fā)反饋,力求使學生在認識與實踐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達到消化吸收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要提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形成熱烈的學習氣氛,憑借數學思維性強、靈活性強、運用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教案、學案,擺正導與學的關系,注重學生優(yōu)秀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