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探討

      2014-08-08 10:24:19歐陽慧芳
      關鍵詞:一體化建設校園文化

      作者簡介:

      [JP2]歐陽慧芳(1974-),女,湖南嘉禾人,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館員,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檔案學與校史研究。

      注:本文曾榮獲廣東省檔案學會學術年會論文評選一等獎第一名

      摘要: 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作為校園文化的載體,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社會服務功能。在新的歷史時期,實行三館一體化建設,構建綜合文化傳播平臺,是深化檔案管理、開拓檔案工作新領域、構建新型高校檔案館的需要。打造一支多學科、高學歷、創(chuàng)新型的高素質的高校文博工作人才梯隊,深入挖掘校史資源、博物館資源,以檔案編研工作推動檔案館、校史館和博物館的一體化建設,尋求新的校園歷史文化傳播方式將是今后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檔案校史博物館;一體化建設;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C9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055X(2014)02-0000-00

      近年來,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立足于扎實的檔案基礎業(yè)務工作,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努力探索檔案工作新模式,尋求高校檔案工作的新發(fā)展,與時俱進 ,追求卓越,在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實踐,以下將就此進行一番探討。

      一、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是深化檔案管理、開拓檔案工作新領域、構建新型高校檔案館、提升檔案工作地位和形象的需要

      在多數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檔案館的工作無外乎管理一些陳舊檔案而已,向來給人一種封閉、保守的印象。目前國內尚有部分高校檔案館的工作仍局限于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立卷、編目以及對外提供利用等傳統(tǒng)的檔案基礎業(yè)務,這種單一的傳統(tǒng)檔案工作模式使檔案館的發(fā)展陷入瓶頸,日復一日、波瀾不驚。雖然基礎工作扎實,但同時,創(chuàng)新和活力不足。這使得檔案館在高度信息化、現(xiàn)代化的今天,邊緣化趨勢更明顯。只有及時地審時度勢,突破樊籬,更新觀念,調整思路,在現(xiàn)有的基礎上,謀求新的發(fā)展路徑,開創(chuàng)一片新天地,從而使檔案工作對于學校和社會而言,有更大的作為,才能在高校檔案界新一輪戰(zhàn)略發(fā)展中占據先機、取得主動,這是檔案館人必須思考并潛心為之努力的方向,而實現(xiàn)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則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式。

      (二)在國家積極倡導檔案館“四位一體”建設的大背景下,加強檔案館基本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檔案館 ‘四位一體 的含義是把檔案館真正建設成為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已公開現(xiàn)行文件集中向社會提供利用中心和檔案利用服務中心?!?[1]這就強調了檔案館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充分發(fā)揮其文化和社會功能。高等學校作為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文化陣地,其歷史積淀深厚,人文氣息濃郁,名師名家薈萃,在傳播文化、播撒文明之花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利優(yōu)勢。例如筆者所在的華南理工大學,作為一所正式建校有著近60年歷史,而辦學淵源更可追溯到百年前的廣東工專的,集合了以原國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華南聯(lián)合大學、廣東工專為基礎的共18所院校的相關系科,起點較高的理工科院校,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在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碩果累累,有著豐富而寶貴的文化資源。而檔案館作為學校歷史記憶的集中珍藏之地,其文化傳承功能必然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如何使這種功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則需要搭建更為廣闊的展示平臺。所以,積極探索檔案館、校史館和博物館一體化建設將是不錯的選擇。

      (三)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的一體化建設是互利互惠,相輔相成的

      一方面,高校檔案館豐富的館藏可以為校史展覽館及各專題展覽館、博物館的初期建設、后期補充和完善提供檔案、史料依據。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例,近年來,經過努力,檔案館征集到很多珍貴的名人檔案、實物檔案,如知名教授的講義、手稿、著作、榮譽證書,早年老照片,等等,都是校史展覽館或專題博物館建設所需的珍貴史料。另一方面,校史館、博物館的建設亦可促進檔案館的發(fā)展。通過校史展覽館和各種有特色的專題博物館,以圖文、實物、音響、燈光等相結合的方式將學校歷史、大學文化、科研成果等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其受眾面廣,能吸引更多人的關注,也將讓更多人了解檔案館,從而認可檔案工作,進而起到一種良好的宣傳作用。

      二、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的實踐

      (一)整合學校校史資源、博物館資源,構建 “四館一室”綜合文化傳播平臺

      在新形勢下,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高瞻遠矚、抓住機遇,遵照學校的安排,于2009至2010年的兩年內先后接管了校史館、無線電電子博物館、電視機工業(yè)博物館,逐步形成了集檔案館、校史館、電子博物館、電視機博物館、南校區(qū)檔案工作分室為一體的“四館一室”、多館并存的綜合文化傳播平臺。

      1校史展覽館是在2008年校慶56周年前夕,由校宣傳部、檔案館、發(fā)規(guī)處等多部門通力配合,在原來的校史展基礎上重新改造完成。檔案館作為主要參與單位,承擔了前期校史的文稿撰寫和歷史照片的搜集、整理等工作,為校史館的成功展出作出了貢獻。館內全面展現(xiàn)了學校各方面的發(fā)展歷程,分為一館和二館,一館主要包括辦學溯源、組建與初期發(fā)展、文革十年、科學的春天、歷任領導、名師廊、領導關懷等主題版塊;二館主要包括黨建工作、科技工作、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桃李飄香等主題版塊。校史館是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學校建設與發(fā)展的縮影,是宣傳學校的重要窗口,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愛校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來訪我校的國內外嘉賓經常參觀的重要場所。

      2.無線電電子博物館和電視機工業(yè)博物館分別由我校無線電技術專業(yè)1977級校友、被譽為“收音機大王”的德生通用電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偉和我校無線電技術專業(yè)1977級校友、創(chuàng)維集團創(chuàng)始人黃宏生捐建,均為國內高校首家,開創(chuàng)了全國高校此類專業(yè)博物館之先河,兩博物館分別于2006年和2009年11月校慶前正式開館。電子博物館內陳列著300多臺出自不同年代、不同產地的款式、品牌、型號規(guī)格不一的各式收音機,絕大多數為梁偉校友廣泛搜羅,從世界各地淘回來的私人珍藏,主要包括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軍用、民用電子管、晶體管收音機(接收機)。梁偉校友從小就是一個狂熱的無線電愛好者,正是這種愛好和熱情讓他選擇了大學的無線電技術專業(yè),激勵著他畢業(yè)后從事了收音機的生產行業(yè),并且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使德生電子成為全國最大的收音機品牌。

      電視機工業(yè)博物館內珍藏著各式各樣,大小、品牌不一,出產年代各異的電視機。由黃宏生校友出資,采用向社會和個人征集的方式對各個年代各個品牌的電視機進行搜集,最后從1000多臺電視機中選擇了50多臺作為展品,開辦了這個電視機工業(yè)博物館。其首開國內電視機全景式展覽之先河,改變了零散的收藏方式,把散落的記憶理順在高雅的殿堂,每件展品都是電視歷史的剖面,每幅照片都是一個時代生動的寫照,具有深遠的歷史價值意義。黃宏生校友于1988年創(chuàng)辦創(chuàng)維公司。經過二十多年的奮斗,創(chuàng)維集團已成長為蜚聲國際的中國家電巨子,位列中國國內彩電行業(yè)第一名、世界彩電十大品牌以及中國電子百強位列第十六位的優(yōu)秀企業(yè)。

      兩博物館極具收藏價值,在面向學生、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愛國愛校教育,推進素質教育、傳遞人文精神和人類文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endprint

      (二)實行一套人馬,多塊牌子的運行機制

      目前,華南理工大學實行的是,檔案館、校史館、電子博物館、電視機博物館多塊牌子、一套人馬的運行機制,由校長領導,校黨委副書記主管,在人員編制、機構設置、崗位職責、經費保障方面有相應的規(guī)定。檔案館下設3個科室,分別是綜合文書檔案管理科、信息與科技檔案管理科以及展館管理與編研科。其中展館管理與編研科不僅承擔著3個展覽館的日常管理、維護及宣傳推廣等工作,也要負責人物類、實物類、聲像類檔案的管理以及檔案館編研類工作,目前該科室有正式編制2人、臨時編制1人。如此一體化設置,可節(jié)省人力、物力、財力,也提高了效益,有利于整合檔案、校史、博物館信息資源,拓展檔案、校史、博物館的服務功能,逐步建設成“學校重要檔案的保管基地、校史研究基地、愛國愛校教育基地、為學校各項工作提供依據性材料基地” [2],以及檔案、校史、博物館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中心,從而促進檔案、校史及博物館工作與學校其他工作同步發(fā)展。

      (三)著力加強校史館、博物館的建設

      校史展覽館、電子博物館、電視機博物館作為展示學校歷史文化、展現(xiàn)理工科院校特色、體現(xiàn)我校辦學成果的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科普教育功能。然而,此前,這種功能的體現(xiàn)并不明顯:囿于管理單位的不清晰、職責的不明確及人員的不足,校史館的開放時間每個星期只有半天,且未有專人負責,大部分的管理事務如接待參觀、日常開館等都是交由學生打理,雖然學生中不乏能力強且認真負責者,但畢竟學習任務較為繁重,有時根本無暇顧及,故而使得校史館的日常管理并不是很規(guī)范。而電子博物館和電視機博物館除了在開館當天接待了一批前來參加剪彩儀式的來賓或無線電愛好者之外,更是少人光顧,加之學校先前并未明確管理部門,使得兩個博物館在建成之后,除了偶爾作為電信學院學生教學實踐的場所之外,就似乎被束之高閣,日常也未對外開放,致使校內外人員對其知之甚少。

      如何讓學校寶貴的展覽資源活起來,從而發(fā)揮其應有的文化傳承和教育功能?這是檔案館人在接管了上述各館之后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懷抱著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一顆以建設校園文化為己任的赤誠之心,館領導和相關人員或上其他高校網站瀏覽、去外校調研學習,或與來訪者交流溝通,借鑒同行經驗,自行摸索探討,使管理逐步走向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并在此基礎上,重點進行推介和宣傳,使更多的人進館參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明確職責,落實到人,制定規(guī)章,強化管理。

      要想充分發(fā)揮各展覽館應有的作用,首先要將其“管”起來。檔案館下設的展館管理與編研科承擔了此項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先后制定了《華南理工大學展覽館管理辦法》、《華南理工大學展覽館值班制度》,指派專人負責日常開館,明確職責,落實到人;二是對展館內各項設施如展柜、燈光、展板、櫥窗等進行全面檢查、修繕,加強各展館的日常管理,密切關注各展館的保管、參觀環(huán)境,做好館內防潮、防高溫、防曬、防蟲、防霉等工作,確保展館的干凈、整潔及各展品的安全;三是加大校史館、博物館的日常開放力度,從2010年11月起,根據參觀者的需求,校史館開館時間由原來的每周半天增加到兩天半,電子博物館和電視機博物館亦開啟了緊鎖的大門,開始對外迎客。后又多次調整開放時間。目前是周二至周六全天開放。如此一來,參觀者逐漸增多;四是及時將開館或臨時閉館的時間安排以公文通知的形式發(fā)送到學校的公務信息以及檔案館的網站上,并打印出通知的紙質版,張貼在各展館門上,讓校內外參觀者及時了解日?;蛴龉?jié)假日臨時調整的開放時間。

      2打造志愿者解說員隊伍,做好校史館、博物館的解說工作,為接待參觀增添亮色

      校史館作為集中展示學校幾十年發(fā)展歷史的文化場所,經常有接待參觀的任務,其中不乏來校視察工作的國家、省、市上級領導,或前來學習、交流、參加國際會議的國內外高校嘉賓,以及來訪的港澳臺大中學師生、本校師生校友,等等。校史館解說員擔負著向參觀者講解校史的重任,從某種意義上講,解說員就是校史展覽館的一張名片,也代表著學校的形象。所以,其角色尤為重要。幾年來,我們已先后在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當中招募7批志愿者解說員。鑒于解說員工作崗位性質的特殊性,我們在身高、形象氣質、普通話等方面都作了較高的限定。對于解說員的培養(yǎng),主要采取舉辦校史知識、禮儀方面的培訓講座、現(xiàn)場觀摩學習、分發(fā)校史資料自學自練、重點培養(yǎng)、以老帶新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經考核后上崗,使一批批解說員迅速成長起來,較好地擔負起解說工作。針對參觀對象的不同和參觀時間的各異,講解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要求解說員們準備好幾套不同的解說方案,有針對性地靈活運用。同時,鑒于經常會有國外來賓和港澳人士參觀,我們也把“能用英語或粵語跟參觀者交流”列為解說員的招聘條件之一。

      為激發(fā)解說員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我們還不定期地組織他們集體外出參觀學習、座談交流等活動,另外,還制定了優(yōu)秀志愿者解說員的評定標準,以一定比例在解說員隊伍中擇優(yōu)評選,每兩年評定一次,定期召開表彰會,每位優(yōu)秀解說員都將獲得檔案館頒發(fā)的榮譽證書和紀念品,評選結果在檔案館網站公示,并且撰寫相關的新聞發(fā)到學校及檔案館網站。將優(yōu)秀解說員的講解過程用攝像機拍攝下來,并為他們拍照,刻成CD贈送給解說員本人以作紀念,這些都增強了他們對校史解說工作的認同感和集體歸屬感,有效激發(fā)了同學們的積極性。

      與電信學院學生社團組織——無線電愛好者協(xié)會合作,做好電子博物館和電視機博物館接待參觀的講解工作。對于科學性、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兩個博物館,其解說工作是非專業(yè)同學較難勝任的。我們的做法是,請無線電愛好者協(xié)會的同學來幫忙。若遇上一些重要嘉賓來訪,則會邀請電信學院退休教授朱燊權老師為客人講解。朱老師是無線電技術專業(yè)出身,曾擔任過博物館捐贈者梁偉、黃宏生兩位校友的班主任,帶過他們實習,也曾親歷博物館的捐建過程,對博物館有著深厚的感情。應該說,朱老師對博物館的人和事,館內每一件展品,校友背后的故事,等等,都非常熟悉,而且他作為退休老教師,有較多閑暇時間,他為人熱情周到,有求必應。同時,我們還請朱老師對無線電愛好者協(xié)會的同學作講解培訓,使他們能更好地把握講解內容和技巧,在實踐中領悟無線電專業(yè)知識,并進行多次練習,從而更好地勝任博物館的講解工作。

      3多途徑開展校史館、博物館的對外推介與宣傳工作

      一是設計制作宣傳頁和宣傳海報。先后制作了校史館和兩個博物館的宣傳頁,在對各展館進行簡要文字介紹的同時,輔以有代表性的館內展品圖片,做到言簡意賅,圖文并茂。印刷上萬份,派發(fā)到每一位來館參觀者的手中,讓他們在展覽館內獲得直觀感受的同時,亦可通過宣傳頁加深印象,而參觀者回到各地,又使更多的人通過宣傳頁了解我們的展覽館,起到了間接的宣傳作用。同時,我們還制作了相應的大規(guī)格彩色室外型宣傳海報,一部分張貼在學校南北校區(qū)人流量比較大的宣傳欄處,以吸引師生校友及外校人員駐足瀏覽,另外一部分海報連同宣傳頁派發(fā)到各學院,張貼在各學院大樓的醒目位置,并長期保留。

      二是借助媒體的強大力量,抓住契機,適時宣傳。2010年11月,檔案館先后接受了《廣州日報》和南方電視臺記者對我校無線電電子博物館和電視機博物館的采訪。于是,關于我校電子博物館的報道《“英雄兒女”電臺背上肩 酷》以較大篇幅登上了11月11日的《廣州日報》“都市關注”欄目版面。隨即,南方電視臺拍攝的關于我校博物館的節(jié)目《華工電子博物館》也在《今日一線》和《今日最新聞》欄目中播出。對于廣州兩大主流媒體的關注,檔案館以《華工兩大博物館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為題及時撰寫了通訊稿,結合新聞圖片,在學校網站主頁發(fā)布,該新聞的點擊率一度攀升,成為同時期最熱的新聞之一。隨后,不少廣州市民或其他縣市的無線電發(fā)燒友通過電視或報紙了解到我們的博物館,不辭舟車勞頓,輾轉幾趟公交、地鐵,紛紛前來參觀;也有很多校內外學生、家長或老師來電咨詢集體參觀事宜;更有不少無線電愛好者來電表示愿意將自己收藏的許多收音機珍品以捐贈或有償征集的方式轉讓給我們的博物館。原本“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兩個博物館,霎時間熱鬧起來,成了眾多收音機發(fā)燒友交流和大中小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的平臺。

      endprint

      三是充分利用網絡等現(xiàn)代化信息手段,通過多種方式傳播各校史館、博物館信息。建設和維護好網上校史館、網上電子博物館、網上電視機博物館。目前,各展館內所有展品的數字化工作已經完成,并且通過數據整合、處理,已建成基于網絡的,能夠系統(tǒng)性、多層次、多維度對外展示的網上校史館和網上博物館。訪問者可以通過檔案館網站主頁點擊“網上展廳”之“校史博物館”進入各展館網站,為參觀者足不出戶瀏覽館內展品、了解學校歷史和相關動態(tài)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為校內外廣大無線電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和學習的良好平臺;順應學校發(fā)展的新形勢,針對學校每年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及時做好實體校史館和網上校史館的內容更新和補充工作;將制作的校史館和博物館的宣傳頁、宣傳海報的電子版發(fā)送到校內外各個QQ群,并建議分頭轉發(fā),將優(yōu)秀解說員講解過程的視頻上傳到解說員群共享,供新人觀摩學習;同時在新浪和搜狐網開設華南理工大學檔案館微博,有關檔案館和各展覽館的宣傳海報以及任何新聞動態(tài)都將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通過微博及時傳送出去,供關注者瀏覽大尺寸圖片,并設立與關注者的互動平臺,利用微博為他們答疑解惑,實時反饋信息,等等。

      四是抓住新生入學、畢業(yè)生離校、新教工崗前培訓等時機,與各學院聯(lián)系師生參觀事宜,為將校史館、博物館建設成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努力。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畢業(yè)生離校教育、新教工崗前培訓等,組織學生或新教工參觀校史館、博物館,可以讓廣大華工人對學校歷史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激發(fā)同學們和新教工的愛國愛校情懷,亦使畢業(yè)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以母校為榮,時時關注母校的發(fā)展,積極展開宣傳母校的工作。在相應的時期,與學校多部門合作,以學生工作處、校團委、研究生院和檔案館的名義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參觀各展覽館的通知,并及時將通知在學校公務網發(fā)布。同時,為確保落實,還將紙質版通知逐一抄送至各學院主管學生教育工作的書記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今,關注展覽館的人越來越多,很多學院或部門在有校外客人來訪或是學生集體活動時,都會很自然地想到去參觀本校的校史館或博物館。

      (四)深入挖掘校史資源、博物館資源,以檔案編研工作推動檔案館、校史館和博物館的一體化建設

      “高校檔案編研和校史研究都是以高校檔案館(室)藏為基礎,以滿足高校和社會利用檔案的需要為目的,在研究檔案內容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課題目標,對檔案資料進行收集、挑選,編輯和評議,是為高校和社會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是使檔案管理‘深化,檔案資料‘活化,主動有效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重要手段?!?[3]

      近幾年,華工檔案館立足于豐富的館藏,深入挖掘校史資源,開展深度編研工作,成果迭出。如編著型成果有:正式出版書籍《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筑與人文景觀》, 本書精選了華工南、北校區(qū)60余個校園建筑與人文景觀,其中既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立中山大學石牌辦學時期建造的蘊含著豐富文化內涵的老建筑、老景觀,也有1952年華南工學院組建以后陸續(xù)建造、體現(xiàn)了各個時期建筑特色的新建筑、新景觀,采用圖文結合、新舊對比的方式,用精美的圖片配以意蘊深邃的文字說明,向師生再現(xiàn)了這些校園建筑和人文景觀的歷史背景及其內涵與象征意義,構筑了一個校史教育和校園文化底蘊探索的新平臺,既給人以視覺享受,又富含歷史和建筑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感嘆我校半個多世紀的建設成就的同時,增強了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彩圖折頁《華南理工大學景觀擷英》(南、北校區(qū)各一冊),折頁是《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建筑與人文景觀》一書的濃縮版,內容豐富而又規(guī)格小、輕巧簡便,易于攜帶,是贈送給師生校友、社會各界來訪人士的精神佳品,為宣傳華工歷史文化起到很好的作用;畫冊《經霜楓葉見丹心——紀念張進同志誕辰100周年》,該畫冊反映了張進同志一生的輝煌成就、以及他尊重知識和知識分子、愛惜人才、關心學生、為學校的發(fā)展竭盡心力、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操;畫冊《治學風范 士子楷?!o念馮秉銓教授誕辰100周年》,反映了馮秉銓的教育思想、治學理念,為培養(yǎng)青年教師和學校發(fā)展嘔心瀝血、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兩本畫冊制作精美,內容全面、詳實,圖文并茂,受到師生校友的廣泛好評,為紀念活動的成功舉辦作出了貢獻;另有編述型研究成果、正式出版書籍《口述華園》,編寫本書目的是為了搶救老華工人心中珍藏的華工故事,挖掘華工歷史,豐富館藏種類,為傳承與發(fā)揚華工文化和華工精神貢獻力量。通過實地采訪,選取30多位自華工組建之初就工作或學習在華工,并為學校發(fā)展付出辛勤勞動的老華工人的訪談實錄,以口述歷史的形式,將他們珍藏的華園故事挖掘出來,編輯成書,生動展現(xiàn)了老一輩華工人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開拓精神,為傳播歷史文化、教育啟示后人起到了很好的積極作用,該書的出版在師生校友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另外還編輯出版了《歲月華園》一書,該書“以對華園歷史上的人、事、景等的回顧、講述、描寫為主體,全景式地展現(xiàn)華園從20世紀40年代至21世紀初師生員工的生活、學習、工作,以及園景變遷等方面的情況。其中,有師生實習實踐的難忘經歷,戰(zhàn)斗中的火熱青春,鮮為人知的往事回眸;有校園景觀的懷舊故事,校史長河中的浪花拾貝;也有大學生活的喜樂與哀愁,同窗之間的情深意長,校友聚首時的百感交集;更有教師潛心鉆研,投入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忘我境界的生動場景?!?[4]本書激發(fā)了校友們強烈的情感共鳴。

      校史挖掘、檔案編研工作的深入,有效地優(yōu)化和盤活了館藏檔案資源,為舉辦各種檔案展覽、專題展覽、校史展覽積累了大量素材,也為博物館資源的開發(f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對今后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的構想

      總的思路是:檔案信息化建設、檔案史料編研、校史館、博物館建設多頭并進,爭創(chuàng)現(xiàn)代化的先進、新型高校檔案館。

      (一)加強硬件建設,積極擴張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面積,擴大各展覽館的規(guī)模。

      與公共關系處合作,尋求校友資助,興建一座集檔案館、校史館、電子博物館、電視機博物館的“四位一體”的華南理工大學文博館,集檔案保管、學術研究、社會教育、管理服務、陳列展覽、文化休閑等多功能于一身,“該館建筑風格與學校早期文物保護建筑相協(xié)調,最佳層高為5層(地上4層,地下1層),建筑面積約8860平方米,使用面積約6200平方米(使用系數為07),內部建設滿足展櫥、展板、展柜及多媒體展覽等多元化需求,以及學校檔案存儲、保護、利用等特殊需要,形成一個具有華工特色、保存華工歷史、展示華工文化、傳承華工精神的綜合性平臺?!?[5]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有計劃、分步驟引進各類優(yōu)秀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多學科、高學歷、創(chuàng)新型、年齡層次合理的高校檔案館、校史館、博物館一體化建設所需的高素質人才梯隊。

      華工檔案館現(xiàn)有人員在學科上涵蓋了檔案學、計算機技術、藝術設計、行政管理學、文學、歷史學、新聞傳播學等,學科全面,且老中青搭配較為合理,但是人員編制仍顯不足,離建設現(xiàn)代化、多功能高校文博館的人才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所以,接下來,我們要繼續(xù)引進優(yōu)秀人才,創(chuàng)設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為館內人員的個人發(fā)展提供良好的平臺,進一步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耙匀藶楸?,努力營造適合服務型、研究型、管理型人才成長的工作環(huán)境,建設一支具有服務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精神的學習型檔案工作團隊,為師生員工打造優(yōu)質的檔案工作服務平臺?!?[6]

      endprint

      (三)進一步豐富和優(yōu)化檔案館館藏、校史館、博物館藏品。

      繼續(xù)加大名人檔案、珍貴檔案史料的征集力度,廣泛發(fā)動全校師生員工、海內外校友、離退休教職工及家屬、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到征集活動中來,以留住華園記憶、傳播華工文化和華工精神;遵照國家文物局、教育部于2011年5月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高校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的通知》要求,“將高校博物館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規(guī)劃,納入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納入博物館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 [7],積極建設作為大學深厚學術和文化積淀以及優(yōu)秀大學的重要標志的高水平高校博物館,以征集或接受無償珍貴捐贈等形式收集博物館目前缺少、且極具收藏價值的有代表性的不同時期的國內外收音機、電視機等相關電子產品,優(yōu)化博物館館藏,以吸引更多人來館參觀,從而進一步擴大無線電電子博物館和電視機博物館的規(guī)模和影響力,充分發(fā)揮博物館的科普教育、文化教育功能。

      (四)持續(xù)深入地開展檔案史料編研工作,進一步加強檔案館網站建設。

      不斷豐富網上展廳內容,及時將館內編研成果如畫冊、折頁、口述檔案實錄等添加到網上專題展覽的子欄目,供訪問者在線瀏覽。同時,配合檔案館的史料征集、編研工作的持續(xù)深入開展,將照片、文字等史料性資料全部掃描數字化,上傳至檔案管理系統(tǒng)的各個子系統(tǒng),逐步建成功能強大、查詢利用方便快捷的聲像系統(tǒng)、口述檔案庫,等等。

      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的手段,展示校史館、博物館的內容 。采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展覽中結合運用圖像、聲音、光影等效果,給校史館、博物館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力,使得展出更加生動活潑而不枯燥,以此達到提高辦館質量的目的。逐步完成博物館內展品文字說明的英文翻譯工作,以滿足外國友人的參觀講解的需要 。

      (五)積極尋求新的校史館、博物館宣傳方式。

      不定期地舉辦一些小型專題展覽,場地選在學生聚集、經常出入的地方,以加強展覽的教育功能。今后還計劃將這些臨時性專題展覽走進中小學、走進社區(qū),“充分發(fā)揮其在科教興國、學習型社會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8]。做好展覽成果的開發(fā)工作,對每次展覽及時總結經驗,將成果形成文字,投到校報等各類報刊上發(fā)表,也可考慮不定期地將成果制作成宣傳畫冊,派發(fā)給師生校友等。

      高校檔案工作是大有可為的,相信憑著檔案人奮發(fā)進取、追求卓越的信念和勇于開拓、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一定能譜寫出高校檔案事業(yè)新的華美篇章!

      參考文獻:

      [1]翟紅.校史館建設之我見[J].北京檔案,2008,(6):38-39.

      [2]、[3]朱玉玲.論高校檔案館校史館一體化建設[J].中國檔案,2009,(5):42-43.

      [4]杜小明,王迎軍.歲月華園 [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366.

      [5]張娟娟.華南理工大學檔案工作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EB/OL].(2011-06-11)[2013-12-03]http://20238193142/s/55/t/34/a/87382/infojspy

      [6]劉琪瑾.凝心聚力促進學校和諧快速發(fā)展——在2011年華南理工大學工作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EB/OL].(2011-07-07)[2013-12-03]http://20238193142/s/55/t/34/a/87384/infojspy

      [7]、[8]國家文物局、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博物館建設與發(fā)展的通知[EB/OL].(2011-05-31)[2013-12-03]http://wwwsachgovcn/art/2011/5/31/art_59_123045html

      The Integrative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 and the Academia

      Historical Muse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UYANG Hui-fang

      (Archives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e archives and academia historical museum in a university are the carriers of culture, and have important functions for cultural and social services At present, the building of an integra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archives and academia historical museum is very much needed for the spread of culture in a univer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building of such a construction

      Keywords:archives; academia historical museum;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campus culture

      (責任編輯:余樹華)

      endprint

      猜你喜歡
      一體化建設校園文化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探究
      統(tǒng)籌推進城鄉(xiāng)規(guī)劃一體化的實踐與思考
      高職院校專業(yè)群與實訓基地一體化建設探索
      應用型本科院?!秶H貿易》一體化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
      會計電算化向會計信息化過渡研究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4:22:30
      創(chuàng)建校園文化的意義探究
      文學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2
      以老區(qū)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淺談礦區(qū)鐵路調度指揮管理系統(tǒng)的應用
      科技資訊(2015年5期)2016-01-14 17:55:32
      中國城鄉(xiāng)發(fā)展中資源與環(huán)境問題解析
      霍邱县| 万宁市| 博客| 义乌市| 碌曲县| 贵南县| 孙吴县| 龙山县| 洛扎县| 荣昌县| 红原县| 大渡口区| 武宣县| 井研县| 崇州市| 望都县| 花莲县| 清苑县| 吐鲁番市| 陕西省| 灵台县| 丰台区| 韩城市| 正阳县| 岳西县| 枣强县| 甘德县| 古田县| 林西县| 昆明市| 惠安县| 镇沅| 隆安县| 静乐县| 边坝县| 天台县| 韩城市| 盖州市| 大悟县| 巴里| 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