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紅
【摘要】目的:分析CT檢查在顱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于我院就診的118例顱腦外傷患者,為全部患者行CT檢查,統(tǒng)計患者骨折發(fā)生情況,做好相關記錄。結果:CT診斷結果顯示,118例患者中,共50例患者發(fā)生顱骨骨折,骨折發(fā)生率為42.37%。50例顱骨骨折患者中,25例為頂骨骨折,10例為顳骨骨折,10例為額骨骨折,5例為枕骨骨折;從骨折類型看,33例為線狀型骨折,8例為粉碎性骨折,8例為凹陷性骨折,1例為顱縫分離。結論:CT檢查在顱骨骨折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準確顯示患者顱骨骨折的直接征象及間接征象,值得進一步應用。
【關鍵詞】顱骨骨折;118例;CT;診斷價值
CT可有效診斷外傷性腦腫脹、腦挫裂傷、顱內(nèi)血腫,關于CT是否在顱骨骨折中具有較高診斷價值,臨床上存在諸多爭議[1],本文將分析CT檢查在顱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隨機抽取2011年6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8例顱腦外傷患者,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58例,年齡25~76歲,平均年齡61.2±2.5歲,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級積分法(Glasgow coma scale score,簡稱GCSS)分型[2]:58例患者為輕型腦外傷,40例患者為中型腦外傷,20例為重型腦外傷。全部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神經(jīng)定位、顱內(nèi)壓升高及意識障礙。
一般方法:①CT檢查方法:全部患者行CT檢查,儀器選擇GE-9800Quiek型掃描機,以聽眥線為基線橫斷掃面,常規(guī)向上掃8~9層,設置層距為10mm,層后10mm,120kV,120mA,掃描時間以2s為宜,同時用骨窗(L350HU)和腦窗(L350HU,W100HU)進行平掃。②分析方法:以手術所見確定患者是否發(fā)生顱蓋骨骨折,以CT檢查結果為依據(jù)對顱骨骨折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誤診結果由兩位高年長期從事CT影響診斷的醫(yī)師用雙盲法閱讀片,分析并找出誤診原因。
結果
顱腦外傷骨折情況:骨折發(fā)生率統(tǒng)計:CT診斷結果顯示,118例患者中,共50例患者發(fā)生顱骨骨折,骨折發(fā)生率為42.37%。
骨折部位統(tǒng)計:50例顱骨骨折患者中,25例為頂骨骨折,10例為顳骨骨折,10例為額骨骨折,5例為枕骨骨折。
骨折類型統(tǒng)計:50例顱骨骨折患者中,33例為線狀型骨折,8例為粉碎性骨折,8例為凹陷性骨折,1例為顱縫分離。
骨折征象:①直接征象:CT斷面顯示,骨質(zhì)不連續(xù)即可判斷出現(xiàn)顱骨骨折。②間接征象:向顱內(nèi)突出的凹面;顱內(nèi)積氣;竇、乳頭氣房積血。
誤診:首診誤診6例,占全部骨折病例的5.08%,3例為顱蓋骨骨折漏診,3例為顱底骨骨折漏診。
討論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118例患者中,共50例患者發(fā)生顱骨骨折,骨折發(fā)生率為42.37%。50例顱骨骨折患者中,25例為頂骨骨折,10例為顳骨骨折,10例為額骨骨折,5例為枕骨骨折;從骨折類型看,33例為線狀型骨折,8例為粉碎性骨折,8例為凹陷性骨折,1例為顱縫分離;首診誤診6例,占全部骨折病例的5.08%,3例為顱蓋骨骨折漏診,3例為顱底骨骨折漏診。
CT為橫斷位圖像,與X線片相比,CT片無重疊,可有效顯示凹陷性骨折及粉碎性骨折,此外,CT檢查的密度分辨率高,可有效顯示顱內(nèi)其他損傷[3],已在臨床廣泛應用,本組118例患者中,CT片顯示共50例患者發(fā)生顱骨骨折,骨折發(fā)生率為42.37%。
但CT檢查也存在其局限性,它不能有效診斷沒有移位的線性骨折,因此,在臨床應用時容易造成漏診,本組病例中漏診率為5.08%,均因沒有移位的線性骨折漏診。為提高臨床診斷率,診斷醫(yī)師應先觀察軟組織窗,通過骨窗觀察患者的骨折情況,此外,還應詳細比較患者的作業(yè)顱蓋骨,逐層觀察,必要時可輔助應用正側位X線平片等其他診斷方法[4]。
綜上所述,CT檢查在顱骨骨折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應用。
參考文獻
[1]江紹禹.CT診斷顱骨骨折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23(14):68-69.
[2]高鵬.急性闌尾炎的CT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0(17):4808-4809.
[3]張紹金,唐誠,徐其顯.46例結腸癌致腸梗阻的CT診斷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20(19):4779-4780.
[4]黃天練.顱腦損傷的CT診斷與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9(10):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