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周斌
【摘要】目的:研究并觀察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按數(shù)字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以及三鉀二櫞絡合鉍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采用胃康舒寧方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較好,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胃康舒寧方;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屬于胃癌前病變的一種,患者若同時伴有腸上皮化生或是不典型增生時,癌變的可能性較大。此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胃脘疼痛及飽脹感,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以往臨床針對此類病人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雖然顯效快,但長期效果較差[1]。本次研究,筆者就對我院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部分研究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選擇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齡25~59歲,平均38.5±2.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1.8±0.5年。所有患者入院檢查時均有胃脘疼痛及飽脹感等臨床表現(xiàn)。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入院時間以及病理狀況等方面相比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以及三鉀二櫞絡合鉍進行治療,其中每天口服阿莫西林0.5g,3次/日;早晚口服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0.04g;口服三鉀二櫞絡合鉍0.48g,4次/日,每1個月為1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采用胃康舒寧方進行治療,胃康舒寧方組方為:太子參15g,半邊蓮15g,竹茹12g,當歸10g,白術10g,石斛15g,黃連6g,土元10g,佛手6g以及雞內(nèi)金10g,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癥酌情增加黨參、丹參以及半枝蓮等藥物。胃康舒寧方采用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用,每1個月為1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夠進行正常飲食,消化功能良好,胃鏡檢查顯示黏膜急性炎癥反應基本消失;②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所減輕,食欲增強,消化功能逐漸恢復,胃鏡檢查顯示黏膜急性炎癥明顯減輕;③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無任何明顯改善或病癥加重。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有9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4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觀察組用藥后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體治療情況比較,見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fā)展而來,發(fā)病原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膽汁反流等等,臨床發(fā)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胃黏膜表面在受到長期損傷后使得面膜本身固有的腺體萎縮甚至消失,胃黏膜逐漸變薄,病變時往往會伴有一定程度的腸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等等[2]。
以往臨床針對此類病人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雖然顯效快,但長期效果較差。中醫(yī)認為慢性萎縮性胃腸屬于“嘈雜”和“胃脘痛”的范疇,認為其發(fā)病機制為:脾胃虛弱導致氣機失暢,引起機體運動功能的異常,痰濕內(nèi)蘊不宣,在體內(nèi)淤積,久之是胃絡麻痹,影響胃部的氣血運行以及對營養(yǎng)的吸收,逐漸引起胃黏膜的逐漸萎縮。胃康寧舒方具有瀉陰火、升脾陽以及化濕濁等效果,臨床使用具有改善患者脾胃虛弱、使氣機通暢以及恢復機體運轉等功能,與西藥配合使用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本組研究,筆者對觀察者40例患者采用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的方法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7.5%。
綜上所述,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較好,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蔣時紅,蔡小平,張文嫻,等.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196-197.
[2]姚利云.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探討[J].吉林醫(yī)學,2011,32(33):7028.
【摘要】目的:研究并觀察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按數(shù)字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以及三鉀二櫞絡合鉍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采用胃康舒寧方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較好,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胃康舒寧方;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屬于胃癌前病變的一種,患者若同時伴有腸上皮化生或是不典型增生時,癌變的可能性較大。此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胃脘疼痛及飽脹感,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以往臨床針對此類病人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雖然顯效快,但長期效果較差[1]。本次研究,筆者就對我院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部分研究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選擇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齡25~59歲,平均38.5±2.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1.8±0.5年。所有患者入院檢查時均有胃脘疼痛及飽脹感等臨床表現(xiàn)。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入院時間以及病理狀況等方面相比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以及三鉀二櫞絡合鉍進行治療,其中每天口服阿莫西林0.5g,3次/日;早晚口服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0.04g;口服三鉀二櫞絡合鉍0.48g,4次/日,每1個月為1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采用胃康舒寧方進行治療,胃康舒寧方組方為:太子參15g,半邊蓮15g,竹茹12g,當歸10g,白術10g,石斛15g,黃連6g,土元10g,佛手6g以及雞內(nèi)金10g,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癥酌情增加黨參、丹參以及半枝蓮等藥物。胃康舒寧方采用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用,每1個月為1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夠進行正常飲食,消化功能良好,胃鏡檢查顯示黏膜急性炎癥反應基本消失;②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所減輕,食欲增強,消化功能逐漸恢復,胃鏡檢查顯示黏膜急性炎癥明顯減輕;③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無任何明顯改善或病癥加重。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有9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4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觀察組用藥后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體治療情況比較,見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fā)展而來,發(fā)病原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膽汁反流等等,臨床發(fā)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胃黏膜表面在受到長期損傷后使得面膜本身固有的腺體萎縮甚至消失,胃黏膜逐漸變薄,病變時往往會伴有一定程度的腸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等等[2]。
以往臨床針對此類病人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雖然顯效快,但長期效果較差。中醫(yī)認為慢性萎縮性胃腸屬于“嘈雜”和“胃脘痛”的范疇,認為其發(fā)病機制為:脾胃虛弱導致氣機失暢,引起機體運動功能的異常,痰濕內(nèi)蘊不宣,在體內(nèi)淤積,久之是胃絡麻痹,影響胃部的氣血運行以及對營養(yǎng)的吸收,逐漸引起胃黏膜的逐漸萎縮。胃康寧舒方具有瀉陰火、升脾陽以及化濕濁等效果,臨床使用具有改善患者脾胃虛弱、使氣機通暢以及恢復機體運轉等功能,與西藥配合使用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本組研究,筆者對觀察者40例患者采用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的方法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7.5%。
綜上所述,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較好,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蔣時紅,蔡小平,張文嫻,等.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196-197.
[2]姚利云.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探討[J].吉林醫(yī)學,2011,32(33):7028.
【摘要】目的:研究并觀察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按數(shù)字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以及三鉀二櫞絡合鉍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采用胃康舒寧方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較好,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關鍵詞】胃康舒寧方;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療效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消化系統(tǒng)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屬于胃癌前病變的一種,患者若同時伴有腸上皮化生或是不典型增生時,癌變的可能性較大。此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胃脘疼痛及飽脹感,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以往臨床針對此類病人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雖然顯效快,但長期效果較差[1]。本次研究,筆者就對我院部分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采用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令人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部分研究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研究,選擇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間確診收治的8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7例,女33例,患者年齡25~59歲,平均38.5±2.2歲,病程6個月~5年,平均1.8±0.5年。所有患者入院檢查時均有胃脘疼痛及飽脹感等臨床表現(xiàn)。研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的情況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入院時間以及病理狀況等方面相比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以及三鉀二櫞絡合鉍進行治療,其中每天口服阿莫西林0.5g,3次/日;早晚口服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0.04g;口服三鉀二櫞絡合鉍0.48g,4次/日,每1個月為1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采用胃康舒寧方進行治療,胃康舒寧方組方為:太子參15g,半邊蓮15g,竹茹12g,當歸10g,白術10g,石斛15g,黃連6g,土元10g,佛手6g以及雞內(nèi)金10g,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癥酌情增加黨參、丹參以及半枝蓮等藥物。胃康舒寧方采用水煎服,日1劑,早晚服用,每1個月為1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能夠進行正常飲食,消化功能良好,胃鏡檢查顯示黏膜急性炎癥反應基本消失;②有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所減輕,食欲增強,消化功能逐漸恢復,胃鏡檢查顯示黏膜急性炎癥明顯減輕;③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各項臨床癥狀無任何明顯改善或病癥加重。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觀察組患者用藥后有9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對照組有14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觀察組用藥后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組間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具體治療情況比較,見
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由慢性淺表性胃炎發(fā)展而來,發(fā)病原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膽汁反流等等,臨床發(fā)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胃黏膜表面在受到長期損傷后使得面膜本身固有的腺體萎縮甚至消失,胃黏膜逐漸變薄,病變時往往會伴有一定程度的腸上皮化生以及不典型增生等等[2]。
以往臨床針對此類病人多采用西藥進行治療,雖然顯效快,但長期效果較差。中醫(yī)認為慢性萎縮性胃腸屬于“嘈雜”和“胃脘痛”的范疇,認為其發(fā)病機制為:脾胃虛弱導致氣機失暢,引起機體運動功能的異常,痰濕內(nèi)蘊不宣,在體內(nèi)淤積,久之是胃絡麻痹,影響胃部的氣血運行以及對營養(yǎng)的吸收,逐漸引起胃黏膜的逐漸萎縮。胃康寧舒方具有瀉陰火、升脾陽以及化濕濁等效果,臨床使用具有改善患者脾胃虛弱、使氣機通暢以及恢復機體運轉等功能,與西藥配合使用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本組研究,筆者對觀察者40例患者采用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的方法進行治療,總有效率為97.5%。
綜上所述,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較好,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蔣時紅,蔡小平,張文嫻,等.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196-197.
[2]姚利云.胃康舒寧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探討[J].吉林醫(yī)學,2011,32(33):7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