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假日小隊通過發(fā)揮少先隊的組織作用,著力構建一個以小隊為中心,家庭為基礎,學校為指導,社會為背景的教育環(huán)境。它一般以隊員居住地為基礎,本著“自愿組合、就近就便、合理編隊、易行有效”的原則由隊員自己創(chuàng)建,自己管理。每個小隊有5名隊員左右,小隊確立后,隊員們無論是學習、活動,還是競賽,基本上都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隊員們在教師的指導和父母的協助下,利用雙休日、寒暑假自己制訂活動計劃,自己組織開展活動。它具有簡便性、靈活性和自治性的特點。這樣小規(guī)模的團隊,減少了大集體的壓力感,讓隊員與隊員之間能更緊密地聯系和交流,展示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它不但可以鍛煉兒童的競爭、合作、交往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自信樂觀、互幫互助的好品質,而且能直接影響少先隊活動教育功能的全面發(fā)揮,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
一、與自然共舞,與游戲同樂——娛樂類假日小隊活動創(chuàng)設自主交往的融洽氛圍
娛樂類假日小隊活動,主要開展一些休閑、娛樂為主的活動,如野外踏青、燒烤、真人CS等。這樣的活動,特別適合忙碌了一周的小隊員們放松自己的心情,尋找快樂,同時也為不善交際的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自主交往的融洽氛圍。
【策略研究】
環(huán)境具有教育功能,兒童正是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來認識周圍世界,增長見識的。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交往能力,需要給兒童創(chuàng)設一個想交往、敢交往、樂于交往的物質條件和精神環(huán)境。娛樂類假日小隊活動的作用就在于此。
首先,娛樂類假日小隊活動給兒童自主交往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在交往類型中屬于慢熱型的孩子,需要給他提供足夠的時間適應環(huán)境,讓他感受到周邊環(huán)境和接觸的人都是善意的、安全的,從中產生信任感后,才會有勇氣踏出自主交往的第一步。此外,只有有充足的時間,才能給兒童創(chuàng)造大量的交往空間。假日小隊活動開展的時間是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在時間的安排上有絕對的優(yōu)勢。
其次,娛樂類假日小隊活動為兒童的交往之初提供了一個自由、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是指環(huán)境中的人際關系。假日小隊活動的參與者除了隊友之外,還可以有父母陪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他們學習人際交往的首要對象。孩子對父母天生就有一種依戀關系,只要有父母在,兒童就能感受到一種安全感,從而放松心情。同時,娛樂類的活動是休閑式的,以游戲為手段親近自然、親近社會。游戲是化育心靈的“隱性手段”。任何一種游戲,都給兒童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交往機會。游戲不僅能吸引兒童的興趣,也能激發(fā)他們交往的欲望。游戲中的許多活動需要大家合作完成,在合作中就會產生交往,而交往中的矛盾與沖突恰好積累了兒童的交往經驗,無形中提高了兒童的自主交往能力。所以,娛樂類假日小隊的融洽氛圍有效促進了小學生的自主交往的主觀能動性。
二、給興趣助威,給特長吶喊——文體類假日小隊活動激發(fā)自主交往的信心
文體類假日小隊活動,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展開的活動。如:登山比賽、才藝大比拼、出黑板報等。文體類的假日小隊活動,給兒童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臺,外來的關注和贊揚能大大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能有效激發(fā)他們自主交往的信心。
【策略研究】
被動接受外來關注,不喜歡主動交往的兒童,從根源上是因為對自身缺乏自信,認為自己不行,什么都不如別人,沉重的自卑感讓他們對人際交往望而卻步。因此,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契機,幫助兒童樹立信心,贏得關注和友誼。有效開展文體類假日小隊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交往的信心。
文體類假日小隊活動能發(fā)揮兒童的個人優(yōu)勢,增加交往的自信。任何人只有先認同自己,然后才能讓別人認同你。兒童的交往過程,其實就是不斷尋求他人的認同,得到他人的關注,增強自信心的過程。文體類的假日小隊活動,讓自卑型的孩子的個人能力有了展示的舞臺,從而得到了同伴的認同感,給自卑的心靈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并且找到了自尊自愛的人生支點,使他的自信心失而復得,重新贏得了珍貴的友誼。
當然,交往過程中,要想獲得成功,教會兒童學會理解與寬容,忍讓與克制也非常必要。健康的人際交往應建立在利益相互、互相幫助的基礎上,而不是一方付出、一方獲得的基礎上。理解和寬容能讓同伴感受到你的真誠和善良,這是人際交往過程中必須學會的處事準則。
三、讓愛心傳遞,讓生活飛揚——公益類假日小隊活動給予自主交往的情感需要
公益類的假日小隊活動,就是一些服務他人,奉獻愛心的活動。如看望孤寡老人、參加社區(qū)勞動、植樹造林等。它能夠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道德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為自主交往給予了情感的需要。
【策略研究】
社會心理學家舒茨認為,情感需要是個體在人際互動中的基本需要之一,是人際交往的原動力。真摯的情感投入、順暢的情感表達是人際交往順利進行的條件。公益類活動是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是傳遞愛心、播種文明的過程,需要服務者具有一顆友愛、寬容和無私的心。因此,參與這類活動首先給予了參與者自主交往的情感需要。
公益類假日小隊活動能幫助兒童樹立自主交往意識。自主交往意識是建立積極主動的人際關系所必需的。當孩子自認為自己是強大的,就會交出交往的主動權,潛意識里就會將以往習得的外部規(guī)范內化為內在道德,主動做出獨立的道德判斷:我應該幫助他,并且迅速付諸行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對人熱情是獲取別人好感的重要條件之一。當孩子的真誠付出得到對方的回應和肯定時,那么無形中就滿足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更樂于交往,進一步體會交往的樂趣。
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為經驗能促進交往順利開展。歐洲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假使一個兒童未曾學會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產生牢固的自卑情緒?!焙⒆与m然年幼,但想擁有快樂童年,掌握適應社會生活的技巧,就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為經驗。
四、使課堂拓展,使知識增長——實踐類假日小隊活動培養(yǎng)自主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實踐類假日小隊活動是指與課堂教育相結合,把課堂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提高學生的技能的一種活動。如:參觀科技館、夏令營、圍繞一個課題做調查研究等,實踐類假日小隊活動開展得好,能培養(yǎng)兒童自主交往的技巧和方法。
【策略研究】
兒童的自主交往能力要以足夠的交往知識、方法為基礎,缺少知識與技巧,兒童交往的主動性就不會憑空產生。因此,家長和教師都不要只是說教,讓孩子們紙上談兵,而應放手讓他們大膽去實踐,在交往實踐中積累經驗,掌握技巧。
實踐類假日小隊活動涉及的交際面更廣,正確的禮貌用語、文明的言行是幫助兒童打開交往之門的鑰匙。有活動就有交流,有交流就有互動,有互動就有交際。要想交往順利,必須使用正確的禮貌用語、做出文明的言行。幾句“你好”“歡迎光臨”“謝謝”打開了交往的僵局,能讓學生勇敢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礙,順利地展開了與顧客的交往。實踐類假日小隊活動是應用交往語言的有效途徑。
實踐類活動相較于其他假日活動,過程更為復雜,往往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但是在解決矛盾與沖突的過程中卻能更好地積累交際經驗,掌握技巧?;顒舆^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有矛盾和沖突是很正常的現象。當學生在自己解決交往中的矛盾和沖突時,無形中體會到了理解與寬容的重要性,在以后的交往中就會更加謙讓,懂得合作與分享。一次交往的成功體驗,也會讓他們更有信心更有熱情地投入到下一次的交往中去。
假日小隊活動讓學生從有限的校園中走出來,讓隊員們在社會實踐中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既培養(yǎng)了隊員的主人翁精神、獨立意識與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它的活動形式還有很多,只要開展得當,對培養(yǎng)兒童的自主交往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然,要想組織好假日小隊活動,更好地為培養(yǎng)兒童自主交往能力,還需注意以下幾點:1.家長和教師必須是活動的全員贊助人和支持者;2.活動的開展必須面向小隊里的每一位成員;3.活動的形式必須不斷推陳出新,靈活多變;4.活動的次數必須有間隔性。
總之,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yǎng)的,小學生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待人處事應有的態(tài)度,獲得社交技能,發(fā)展社會行為。交往是門藝術,也是一種才能。每一個人并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教師和家長要幫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接觸交往,逐漸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并能初步根據社會規(guī)范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發(fā)展自主交往能力。培養(yǎng)兒童自主交往能力的途徑很多,我們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假日小隊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能幫助兒童打開交往之門,激發(fā)他們的交往欲望,提升他們的交往技能。但無論哪一種培養(yǎng)途徑,都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本著以生為本,促進兒童發(fā)展為原則,讓兒童在學中交往,在交往中學,最終使他們樂于交往,自信于“我交往我做主”,讓夢想在自主交往中美麗綻放,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浙江省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團浙大附小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