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艷
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已成為目前大力倡導的學科主題。每個學生都是一座擁有無限潛能的寶藏,作為語文教師,激活學生的內在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前提,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我潛心思考,大膽嘗試,在激發(fā)學生潛能,提高課堂實效的領域,積累出一些經(jīng)驗,與同行們一起分享。
一、巧用多媒體,讓學生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jù)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聲情并茂的事物這一特點,我有效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極大地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執(zhí)教《風姑娘送信》一課時,我精心制作了動畫課件,一片片飛舞的樹葉,一個個活潑生動的小動物,仿佛走出課本,來到學生的面前,和他們對話、玩耍,當時只有一年級的他們居然整節(jié)課被課文深深地吸引,沒有人溜號。我深深感受到課件的魅力,更覺得自己一周以來的熬夜工作是值得的。隨著學生們年齡的增長,他們不再滿足于有趣的動畫和好聽的音樂,而是期待在課件中開闊視野,了解未知的世界。我們的家鄉(xiāng)是一座邊陲小城,學生的見聞相對閉塞,對于外面的世界了解有限,我就讓課件成為他們瞭望世界的窗口。在學習《我愛大?!愤@一課時,課文的內容對于我們北方的學生來說,實在是陌生而遙遠,因為北方的孩子很難有機會看過大海,即使課堂上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解,孩子們還是很難體會大海一天之內的不同變化,要達到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不可能的。于是,我在上課之前,在網(wǎng)上認真地搜集了大海的視頻,并通過電腦對不同時段大海的情形進行剪輯,然后在課堂上擇機為學生放送。這樣一來,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聽海音,看海色,了解大海,走進大海,以最快的速度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并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多媒體的適時運用如同一座橋梁,讓文本和學生不再遙遠,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好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毙W語文教材圖文并茂,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佳的平臺,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語文教師應該用最大限度的能力,在上課伊始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有效情境,利用文本去引起學生的情感,發(fā)揮文本的情感力量,形成情感記憶,培養(yǎng)學生與作者心靈情感的共鳴,從而調動學生對學習語文產生興趣,這樣,課堂教學實效性也會提高?!逗倩⑼愤@一課是有趣的寓言故事,無需教師的講解,一個有趣的情境拉開學習的帷幕,讓學生自主地走進課文才是最好的安排。我找到《狐貍和烏鴉》的視頻,學生在收看后哈哈大笑,對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愚蠢各抒己見。我巧妙引導:“你們知道嗎,這只狡猾的狐貍在森林里又遇到老虎了,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這個有趣的情境創(chuàng)設,讓學生對狐貍的狡猾天性一目了然,又對課文講述的故事充滿期待。接下來的學習輕松而愉快,學生在反復讀文的基礎上,我放手讓他們編排了課本劇。在表演開始時,我為他們配上有情趣的動物音樂,陣陣鳥鳴,學生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森林之中,他們穿上角色的服裝,戴上小動物的頭飾,投入而認真地演出,引得觀眾陣陣愉悅的笑聲。在精彩的表演中,學生把自己對文本人物的理解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展示了他們的表演才能,通過表演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和理解,更加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歡聲笑語中課堂實效實現(xiàn)了最大化。記得教學《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抗日戰(zhàn)爭的歷史,激發(fā)學生對五位壯士的敬佩之情,我課前查找了日寇在掃蕩時所犯下的罪行,當學生們看到一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看到一個個血腥殘忍的場面,他們一下子就明白了為什么五位壯士寧可跳崖也不投降,用盡全力把石頭向敵人砸去,那是發(fā)自內心的民族仇恨,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學生的眼里閃著激動的淚光,朗讀課文慷慨激昂,動人心魄。我精心創(chuàng)設的情境把學生們帶回到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激發(fā)了他們內心的共鳴。學生的認知與課本的解讀達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三、合作共享,讓學生會學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并在合作中學會共享。要實現(xiàn)這個終極目標,在課堂上學生要學會合作,在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后,在小組內討論的過程就是合作學習的過程,更是分享的過程,提升的過程。記得三年前執(zhí)教《桃林那間小木屋》時,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學生思維的環(huán)節(jié),請他們想象桃林主人是什么樣的人,允許使用各種方法來完成這個任務,當時我沒有期待他們有什么特別的表現(xiàn),可學生們卻給我不小的驚喜。他們在小組里踴躍地準備起來,有的畫頭像,有的寫小詩,有的編了一段順口溜……真是百花齊放,我真為他們感到驕傲。這屆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就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我平時只是感到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強了,有團隊精神,沒想到在應對新問題時,小組內能迸發(fā)出這么燦爛的火花,從此我更加重視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了。例如,在教《爺爺?shù)膲簹q錢》一課時,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針對壓歲錢怎樣用,我讓學生自由組合為攻守雙方打擂,各方先在組內合作,準備答辯內容,雙方要說出自己的觀點,并說出相應的根據(jù),然后向對方提出一個問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這并不是一個容易完成的任務,但是我鼓勵他們發(fā)揮團隊的智慧,在組內充分凝聚大家的力量,共同梳理、總結,查找資料,進行分工,安排順序……一切安排在小組內一氣呵成。小組合作給了學生再探究的機會,由自己個人的淺薄體會,演變成為復雜而有條理的理性思維,組內的多向對話,充分交流,使學習更加深入,更加透徹。課堂不再是學生孤軍奮戰(zhàn)的戰(zhàn)場,而是同學團結合作的舞臺,“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合作共享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伙伴互助的快樂,更在互通有無中,提升和完善自己。尤為重要的是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從課堂被動的傾聽者,變成了主動參與的組織者,這是由“被動”到“主動”的飛躍,更是學習方式的變革,真正實現(xiàn)了“我的課堂我做主”的教育夢想。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學語文教師,沒有高深的理論基礎,但是卻在二十余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悟出了一個道理:語文是融語言訓練、情感熏陶于一體的教學藝術,我們的工作不只是培養(yǎng)會寫中國字,會說中國話的學生,而是要為國家培養(yǎng)“樂學、好學、會學”的具有終身學習習慣的公民,這才是真正的教書育人。今天課堂的實效就是明天的人才奠基,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中發(fā)揮無限的潛能,就是我為之不懈奮斗的目標。
(黑龍江省雞西市園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