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
(蘇州外國語學校,江蘇 蘇州215011)
GAC(Global AssessmentCertificate,全球評估證書)課程和ACT(American College Tes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考試,是美國教育委員會與澳大利亞高校制定,為幫助英語非母語國家的高中生在本國完成國外大學預科課程的學習,順利進入國外正規(guī)大學而開設的課程。完成GAC/ACT預科課程,學生可直接進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多所正規(guī)大學本科。所以,現(xiàn)在中國學校開設GAC課程的情況非常普遍,學習者眾多。
GAC國際大學預科開設的課程有:高等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國際商務、自然科學、計算機、商業(yè)基礎知識及AC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培訓等科目。中國學生不僅要適應國外的教學方式,還要在全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下用英語學習數(shù)學、商業(yè)、計算機等大學階段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所有GAC課程被分為三個階段(level),而Computing作為貫穿始終的課程,也根據(jù)其不同的知識模塊和難度分為三部分,稱為Computing I、Computing II和Computing III,并對應三本教材及三次評估考核。
課時方面,官方建議每個階段的學習都需安排40個課堂課時和20個自學課時,共12周。筆者學校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安排,一周3課時,并留有充足的操作和自學時間,每個階段的學習時間都是一個學期。
Computing I部分比較簡單,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概念,文檔處理和瀏覽網(wǎng)站的基本技術。文檔編輯學習使用軟件WORD和POWERPOINT,上網(wǎng)技術主要基于瀏覽器的使用。
Computing II部分主要學習數(shù)據(jù)表格和數(shù)據(jù)庫,使用EXCEL和ACCESS。
Computing III介紹網(wǎng)絡相關技術,包括圖像處理和網(wǎng)站建設。圖像處理采用PICASA和PHOTOSHOP兩種圖像處理軟件,網(wǎng)站建設使用DREAMWEAVER和GOOGLE SITES。特別說明的是,在學習網(wǎng)站建設的章節(jié)中,有一部分HTML語言的基本內容,這也是整個GACComputing課程中唯一涉及計算機語言的地方。
從學生的角度說,整個學習過程首先被分為課堂學習和課外自主學習兩個部分,時間分配為2比1。其中,課外學習,完全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需要學生多思考,多動手,而課堂學習,也包含了大量軟件使用和上機操作的內容。教師方面,很大一部分工作在于示范講解課例、設計任務和修改評判學生作品,純粹的課堂講授,特別是理論灌輸所占比重非常有限。當然,之所以能夠普遍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還和計算機學科本身重實踐、重創(chuàng)新的學科特點緊密相關。
這里重點介紹GAC的官方指定教材,也是國內外普遍采用的第一教材。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以軟件使用為線索編排章節(jié)內容,通過介紹軟件的各項功能,講解計算機的相關知識。例如,第二階段教材的完整書名是:Computing II:Data Management(Windows and Microsoft Office),指明使用微軟Office系列軟件,教材的第一章就是:Introduction to spreadsheets using Microsoft EXCEL。GAC Computing課程的三本教材,都是采取軟件操作先行,理論知識貫穿其中的教學順序。
教材中的每個教學單元都被標記為information(知識)、task(任務)、hintsand cautions(注意)、demonstration(演示)、review(復習)、independentstudy(自學)和assessment even(考核)中的一個。其中的考核部分,就是評分的依據(jù)。
仍以Computing II為例,在課程總分里,兩次測驗各占10%,平時分占10%,兩次任務(project)完成情況則各占35%。其中占分最大的兩次任務,都是在學習相關章節(jié)之前由老師布置,學習結束則提交成果。教材中明確指出,第一個任務在第1周布置,第6周檢查;第二個任務在第7周布置,第12周檢查,完全由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完成。兩次測驗則分別安排在第4周和第9周。從以上的教學考核安排中,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其“綜合評價,階段評分,注重實踐”的原則。
對基礎概念的學習,普遍采用教師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領會理解的教學思路。雖然課堂講解花的時間不多,但上機操作的題目都是緊密圍繞知識點展開,大部分理論問題特別是基礎概念,都能通過直觀的軟件操作得到很好的理解。
例如,對數(shù)據(jù)庫中“主鍵”的概念,經(jīng)過ACCESS的相關操作,以及完成老師要求的排序、查找等任務以后,自然能夠掌握。再如,理解圖像飽和度的含義,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在PHOTOSHOP中親身試驗。利用WORD和POWERPOINT學習文檔編輯;利用PICASA和PHOTOSHOP學習圖像處理;利用DREAMWEAVER和GOOGLESITES學習網(wǎng)站建設等等,這種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模式,在GACComputing課程中是常態(tài)化的,其官方教材正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有力配合。
從上文的介紹,我們看到GACComputing課程中所使用的軟件是豐富多樣的,既有微軟公司的office系列,也有google、adobe等公司的優(yōu)秀軟件,且與軟件版本的更新同步。課程中對這些軟件的使用要求較高,與之配合,對軟件的操作技巧,教材盡量做到圖文并茂,且通過教師的課堂示范,講解的非常深入和細致。同時,課后任務和自學內容都是通過運用軟件解決實際問題,考核中,這部分的分數(shù)占比總分的70%。這些都充分體現(xiàn)出其注重實用,注重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思路。
從GACComputing三個階段的教學內容看,包含了計算機應用的所有方面,但較少涉及深入的計算機理論知識。特別是關于計算機程序,除了在網(wǎng)站建設章節(jié)中涉及到一章HTML基礎知識,再沒有和編程相關的內容。而就HTML這部分的學習,也僅是針對其標記性語言的特點,重點介紹使用方法。
分析上述課程特點,是因為GACComputing課程是面對所有高中階段的學生,進入大學后,大部分人未必繼續(xù)深造計算機專業(yè),而諸如文字編輯、數(shù)據(jù)處理、網(wǎng)絡辦公等應用技能則是各行各業(yè)都需要掌握的,所以其課程定位決定了教學方案。事實上,我國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采取模塊化的設置,分為必修和選修模塊,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
總體而言,美國GACComputing課程相較于我國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體現(xiàn)兩個突出特點:理論知識難度低和實踐環(huán)節(jié)要求高。這是由其注重實用,突出計算機的工具性的教學思想決定的。配套的教材、教法和考核都是秉承這一理念的具體實施。
通過GACComputing課程與我國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對比研究,我們在教學改革中,提出如下四個方面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
(1)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學習,盡量通過軟件演示等直觀的教學手段,避免抽象講解。
(2)根據(jù)選修必修的課程模塊設置,配合學生情況,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
(3)通過任務驅動,著重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所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改革考核方式,加大自學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評分比重。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GAC Computing的教學特點與其完整的高中階段課程體系有緊密聯(lián)系,例如后續(xù)的AP(Advanced Placement,美國大學預修課程)課程中的computing science,將會深入學習計算機編程(java)及相關知識,供部分學生選修。所以在教學實踐中,需要結合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取長補短,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何可抗.對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9).
[2]初曉婧,李藝.對英、美兩國信息技術課總結性評價的評估報告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8(4).
[3]王洵,謝偉.英美港信息技術課程(信息素養(yǎng))總結性評價調研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6(4).
[4]王靖然.中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
[5]聶海清.美國高中的AP課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