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副院長 焦建利
在探討顛倒教室(翻轉課堂)的時候,我們需要弄清楚顛倒教室(翻轉課堂)的本質到底是什么,我們也需要用經(jīng)典的教育理論,來分析怎樣運用微課來設計翻轉課堂中的學習活動。這是我們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需要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否則我們的探索就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網(wǎng)絡,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要學習的幾乎任何東西。這是人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我們必須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來思考課堂改革,我們甚至要重新來思考學校的功能和教師的角色。因為在過去,我們認為,學校是知識的集散地,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
而只有我們將課堂教學改革放在一個大的時代背景下來思考的時候,我們才能對其有一個整體的、系統(tǒng)的考慮和把握。
在2013-2014年間,我讀了一個美國人的博客,之后,受其啟發(fā),我撰寫了一篇博客文章,題目叫做《2013-2014年度最有前景的教育技術》,我將其歸納了七條:
1.通過/基于社會性網(wǎng)絡的教育(SNS in Education);
2.教育APP(Educational APPs);
3.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課程(慕課,MOOCs);
4.顛倒教室(Flipped Classroom);
5.專門性培訓(Specialized training);
6.移動學習(Mobile Learning);
7.微課(Micro-Course Online Video)。
在今天來看,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標題修改為《2015-2020年度最有前景的教育技術》。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微課與翻轉課堂中的學習活動設計,探討怎樣通過技術,借助微視頻、微課和學習活動,來提升學校環(huán)境中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教師教學的效率。大家知道,自從2000年開始,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wǎng)絡培訓中心主辦了面向全國高校的“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了第一屆面向中小學的“中國微課大賽”。到今天,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部到各省市區(qū)縣教育局、各級各類學校,許許多多的企業(yè),學會、協(xié)會和各種聯(lián)盟都在積極地推動微課的發(fā)展,微課資源建設使得教育資源呈現(xiàn)出與過去教育信息化前20年完全不同的一種格局。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劉利民副部長在全國高校教師網(wǎng)絡培訓中心成立五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指出,微課教學比賽是符合時代要求的積極探索,并希望借此推動高校教師培訓方式方法的改變,便捷有效地解決培訓中出現(xiàn)的多樣性和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促進高校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既然微課是如此的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微課呢?
對此,人們的理解五花八門。其實,只要涉及到“課”或者“課程”一詞,其意義就難免會陷入眾說紛紜的境地。對于微課,有人將其理解為微格教學,有人理解為微型教學,還有人理解為微型教學視頻。廣西師范學院鄭小軍教授曾經(jīng)做了一個關于“微課”的微課,題目叫《什么是微課》,其中細數(shù)了各家的觀點和看法,從中不難看到人們對微課的理解可謂是五花八門。
對于微課,我將其定義為: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
我們將其界定為在線教學視頻。其突出的四個特點是①短:視頻長度短;②?。何⒄n選題主題?。虎劬涸O計、制作、講解精良;④悍: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
一線教師在設計與開發(fā)微課的時候,要注意其便捷性和可重用性。因為微課是為了個性化學習而生的,是為了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而應運而生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為了微課而微課,那將是死路一條。不考慮應用的微課設計與開發(fā),注定是徒勞的。微課是為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而準備的。其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讓教師教得更輕松,學生學得更快樂、更高效。
在過去幾年,我們一直在幫助一線教師解決他們的技術問題。其實,真正好的微課,技術是浮云。好的課程,總歸是好的課程;垃圾課程,無論披上多么華麗的外衣,它都是垃圾。設想一下,一位老師在課堂中把課講得很糟,而在攝像機前面講得很精彩,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說,教學設計、創(chuàng)意和教師的教學智慧才是微課的設計與開發(fā)真正重要的東西,它才是微課的生命力所在。緊扣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關注教學策略的設計以及微課的應用,我覺得這些才是微課和翻轉課堂真正重要的東西。
顛倒教室(翻轉課堂)模式最早是美國科羅拉多州一所中學的兩位化學老師提出來的。后來,國內(nèi)有人把它翻譯成“翻轉課堂”,我把它翻譯成“顛倒教室”。
那么,顛倒教室(翻轉課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隨著學校教育的發(fā)展和時間的推移,學校教育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除了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面對面教學,又出現(xiàn)了教學的新形態(tài)——在線教學。而今天,我們說,微課的發(fā)展也是順應了在線教學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隨著教育實踐的發(fā)展,人們試圖把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這就派生出了第三種教學/學習的形態(tài)——混合學習。
其實,所謂的顛倒教室(翻轉課堂)本質上就是混合學習。
在教與學活動上,傳統(tǒng)課堂與顛倒教室有何不同呢?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校通常被認為是學生來上新課的地方,教師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在下課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yè),學生回家完成作業(yè),以此來實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化、應用和遷移。
而顛倒教室是傳統(tǒng)教育情境中家庭與學校功能的倒置。前一天晚上,學生的知識傳輸?shù)倪^程由學生在家中完成,學生看視頻(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微課)上新課;第二天,學生到教室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作業(yè)、參加研討、開展研究性學習、做他們的“大項目”。
讓我們一起來分析比較一下,這兩者到底有何不同?顛倒教室到底好在哪里?我們認為,顛倒教室本質上是一種混合學習模式,目前國內(nèi)談顛倒教室的比較多,而談混合學習的比較少。其實,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混合學習本身,也就是怎樣把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教的方法是齊步走,而所謂的因材施教,實質上是只照顧了三分之一的學生,也就是學習成績居中的那部分學生,因為學習最好的三分之一的同學,教師不教,人家本身就會了;而學習最差的三分之一的同學,教師教了,他也不會。
學生在家中寫作業(yè)的過程中,往往遇到很多很多困難,而這些問題學生自身又無法解決,這使得學生備受挫折。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家長便不得不把學生送到一對一課外輔導機構。君不見,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城市鄉(xiāng)村,大凡是升學率不錯的初中和高中周邊,往往都有一堆這樣的所謂的一對一課外輔導機構。
這里,讓我們一起來用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思想來分析一下我們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可以說是影響全世界的教學思想,它是1956年誕生的,被譽為二十世紀影響全球教育的四大理論之一。其實每一天,在全世界的每一間教室里,每一個合格的教師都熟知并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這一理論。
在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中,布魯姆把知識領域的目標分成6個不同的層次: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這是一個明確的教育目標,每個教師在教學時,都要通過這一教學理論來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從識記到創(chuàng)造,學習的難度越來越大。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通常是會把“識記”和“理解”這些難度比較小的環(huán)節(jié),放在學校和課堂中進行;而把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這些難度比較大的環(huán)節(jié),放在學生家中讓學生自己解決,堅持學習。
而顛倒教室教學模式中,教師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網(wǎng)絡上,讓學生在自己的家中通過微課來完成。這樣,學生便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來學習,可以隨時隨地在線與同學交流互動,在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顛倒教室將教室和家庭的功能和順序進行了倒置,即把識記、理解這些難度比較小的環(huán)節(jié)放在家中,讓學生通過視頻和網(wǎng)絡給學生提供較少的幫助;而把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這四個難度大的環(huán)節(jié),放在教室中進行,教師給予了學生比較多的幫助和選擇。這就是顛倒教室與傳統(tǒng)課堂的區(qū)別。
目前,在國內(nèi),已經(jīng)有許多學校在積極推動顛倒教室教學改革實驗,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比如重慶聚奎中學,他們從“541”高效課堂到“翻轉課堂”,提出了“課前四步驟”、“課中五環(huán)節(jié)”的翻轉課堂基本模式。
而他們所謂的課前四步驟分別是:①教師集體備課,制作導學案。②由學科組教師代表錄制微課,上傳到云平臺。③學生們在獨立預習教材的基礎上,觀看教學視頻和導學案??赐曛?,通過網(wǎng)絡學習平臺,做預習檢測題,學習平臺立即對答題情況進行評判反饋。④教師通過軟件平臺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進度、難度,制定個別輔導計劃,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
課中五環(huán)節(jié)分別是:①學生在課堂先獨立做作業(yè),②對于難題則通過小組、師生之間討論協(xié)作予以解決。③教師巡視課堂,給學生以必要的個別指導。④學生完成網(wǎng)絡平臺上或其他資料上的相關練習。⑤通過觀看答案詳解或教師的習題評析視頻,自主糾錯鞏固所學知識,反思總結。
再比如山東濰坊昌樂一中的實踐,他們提出了“二段四步十環(huán)節(ji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中,“兩段”是指兩種課型:即自學質疑課和訓練展示課;四步是指備課“四步”流程:①課時規(guī)劃,②微課設計,③兩案編制,④微課錄制。十環(huán)節(jié)是指每一種課型的基本流程。自學質疑課包括五個環(huán)節(jié):目標導學、教材自學、微課助學、合作互學、在線測學;訓練展示課包括五個環(huán)節(jié):疑難突破、訓練展示、合作提升、評價點撥、反思總結。二者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即“十環(huán)節(jié)”。
總之,我們所謂的顛倒教室(翻轉課堂),歸根結底是一種混合學習,它是把我們面對面的教學與在線教學進行優(yōu)勢互補,通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技術和微課的學習活動設計來提升學習的效果。事實上,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們習慣了傳統(tǒng)講授式課堂教學,而要把在線學習、個人學習、自主學習、混合學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包括了許多不同的維度:比如,非正式學習與正式學習,自主學習與社會性學習、在線學習和非在線學習。我們在設計翻轉課堂的學習活動的時候,要把它放在這3個維度、6個不同層次中來進行(在線的、面對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個人的、集體的學習活動),通過這樣一種學習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今天,在全球基礎教育領域中,顛倒教室(翻轉課堂)作為一個炙手可熱的術語,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它是復雜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改革,而不是局部的變革,它不是僅僅有了微課、平板電腦就可以實現(xiàn)的。無論是一對一數(shù)字化學習、電子書包、翻轉課堂……,我們開發(fā)這樣的系統(tǒng),推進這樣的變革,必須清楚它的本質。
安迪和迪伊恩在《可持續(xù)領導力》一書中談到,“教育中的變革,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維持變革更難”。的確,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我們的基礎教育備受爭議,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為之付出努力。我的好朋友余志海在幾年前演講時說道,“世界的改變,不是少數(shù)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一點點”。
是啊,只有每個人都做一點的時候,也許我們基礎教育的面貌才能真正得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