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波
在新世紀里,人的自身發(fā)展愈來愈受關注。就教育而言,對于人本的看重越來越受人群所重視。那么在教育中又如何更好地關注人本呢?素質教育的概念便應運而生了。歸結一處,學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當然,素質教育只是教育中一種模式目標,其對人的素質定義比較寬泛。有思想、能力、個性、心理諸方面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提出,是時代的要求,是對應試教育的一種革新。在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理念指引下,為了達到提高學生的考分的目的,實際教學往往不擇手段地給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這里的灌輸不僅僅是一個教學方式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一個教育目的問題。這樣一種教育方式全然抹殺了人本意識,知識似乎就是終極目標。因此,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必須堅持教育方針,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實處。
要給予學生一碗水,必須自己先有一桶水。這句俗話說的好,充分地形象地詮釋了知識輸出與輸入的關系。教師在知識輸出中的前提條件是就是必須有一定的知識素養(yǎng),否則教師對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進行知識的輸出。教師要有常說的過硬的“本事”。教師對于中外古今的文學知識的儲備如何,對名家的掌握程度如何,都是一個教師素養(yǎng)高低的體現(xiàn)。為了更好地教育教學,教師必須自己先擁有一定的知識素養(yǎng),才能夠用這些知識素養(yǎng)感染學生。
在教學中,誠然需要深厚的文學功底,但這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口齒伶俐的表達能力和技巧。在教師素養(yǎng)中,表達能力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素養(yǎng)。比如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極具煽動的語言情感,都是教師所必須擁有的基本技能和素養(yǎng)。試想,一個具有深厚知識素養(yǎng)的教師,如果缺乏了語言表達能力,缺乏了這種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又如何對學生進行教學呢?教師只有具備了這些表達的技能,才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此外,語文教師在教態(tài)上,在板書上,在文字表達上,也應該具有自己的特色。
在對學生進行語言素質和文化知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過程中,文本教材是最好的載體。畢竟選入文本的篇目,都是經(jīng)過專家和學者精心編輯的,在語言標準上、在語言精致程度上以及思想意義上都經(jīng)過全面的衡量,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鑒于此,有必要利用教材文本對學生進行語言素質和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而不必舍本逐末地過多地在課外閱讀作品中苦求。語文學習,不僅要學生對字詞句進行識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這個窗口的學習,充分地感受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善美,進而體驗我們生活的斑斕色彩;讓學生在精美的文本中,受到熏陶和感染,逐步提升自我人文素養(yǎng)。
為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積極整合現(xiàn)代多媒體學習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教學,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為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著強大的呈現(xiàn)功能。尤其是對于有形象化要求的一些教學內容,多媒體信息技術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高中語文教學,畢竟不是影視作品,我們在充分整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時候,不應該被這些手段所迷惑。
隨著新課改在教學課堂中的不斷深入,在教壇上所凸顯的一些新理念新觀念,大部分都是經(jīng)歷了論證。對這些觀念,有必要積極地吸取,革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找到適宜自己的教學觀念進行相應的教學,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該對高中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應該徹底弄清楚,然后進行素質教育。尤其是對于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技能素養(yǎng)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一是充分利用教材,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二是積極整合現(xiàn)代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三是革新教育觀念進行教學,學生的素質的全面提高,一定會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