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霞
(硅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日本樂壇天后中島美嘉的一首《桜色舞うころ》,以童話般純凈的鋼琴音階,小提琴的悠揚與悵然若失,唱出了櫻花紛飛時節(jié),人們的心靈感受,或沉溺其中不可自拔,或憂傷的婉轉,或發(fā)喧囂的暴走,或孤寂的徘徊,縷縷綿密縈繞不休。同樣是在講櫻花,不僅在歌曲中,而且書中也是俯拾皆是。渡邊淳一的《櫻花樹下》,少了櫻花淡淡的憂傷,綿綿的情意,而是用緩緩的情節(jié),細致的描寫,勾勒出外表柔弱的櫻花內心的狂野,以致讓人感覺櫻花樹內心里蘊含的瘋狂和絕望。正如書中所言:“如此的怒放只是為了明天就要凋零?!睓鸦ê我栽谌毡疚幕姓紦?jù)如此重要的地位,日本民族為什么對于櫻花有如此深層的愛戀?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日本文化中濃厚的櫻花情結。
櫻花又名仙櫻花、福島櫻、青膚櫻等。根據(jù)日本有關學者編纂的權威性的櫻花專著《櫻大鑒》記載,櫻花原生中國,最早是從喜馬拉雅山脈傳入日本的。還有說法記載,日本櫻花的祖本是由僧人從云南帶回去的,這與有的日本人堅稱他們的祖先是云南白族人一樣具有探索性不謀而合。但是,櫻花是從喜馬拉雅山脈傳入日本的,這個似乎更具有可信性。因為據(jù)文獻資料考證,中國栽種櫻花的歷史至今為兩千余年歷史,早在唐朝時期,詩人白居易在自己的詩中就有描繪櫻花的句子:“小園新種紅纓樹,線繞花枝便當游?!笨梢姰敃r櫻花已經(jīng)被移植到庭院、園林。而日本栽種櫻花的歷史至今才有千余年。因此,日本櫻花起源于中國是毫無疑問的。在此,需要一提的是,因為櫻花后來成為日本的國花,它在日本受到廣泛的關愛,也更受到大量的培養(yǎng),出現(xiàn)觀賞更強的高等品種,而櫻花盛行的日本使得櫻花在日本的名聲蓋過我國,這一現(xiàn)象的發(fā)展,才導致很多人都有了中國櫻花傳自日本的假想認識。
櫻花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奈良時代(710~794 年),說到花,就是指梅。在平安時代(794~1192 年),日本人已對櫻花抱有深情,他們把櫻花直接稱之為“花”,櫻花成了主角。櫻花的生命很短暫。在日本有一民諺說:“櫻花7 日”,就是說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7 天,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 天左右,形成櫻花邊開邊落的特點,也因這一絢爛壯烈的生死特性,櫻花在日本不但有“國花”之殊榮,又有“死亡之花”之別稱。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干脆的精神,被尊為日本精神。日本的櫻花自南向北開放,沒到開放時節(jié),人們在櫻樹下擺上豐盛酒宴,或合家歡聚一堂,或邀上好友,吟詩作畫,開懷暢飲,一醉方休,每年都吸引著眾多游客。櫻花本作為一種觀賞花木,其花朵絢麗令人心曠神怡。然而,對把櫻花為視為國花的日本國來說,這種魅力十足的花朵所擁有的含義便不單單停留在供人觀賞這個層面上了。櫻花作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中去了。
日本人一提到櫻花,常常和日本武士或武士道精神聯(lián)系。因為櫻花身上的很多特點都符合武士道的精神特點。日本武士很重視集團精神,他們輕個體而重整體,輕個性但重共性。就如同開放的櫻花一樣,單個的櫻花并不美麗,但成片成片的櫻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如一片一片的白云或霞霧,共同開放,共同凋謝,永遠凝固在一起。另外,櫻花的花期很短暫,花期常常幾天,便迅速凋落。而日本人的人生觀便是認為人生短暫,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日本武士崇尚自殺,他們認為自己的一生已經(jīng)不可能有更大的輝煌了。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像櫻花一樣毫無留戀的凋謝,這樣才更光榮。因此,日本的武士道就是“武士就是櫻花:一夜之間群體凋零是無尚的光榮和美麗,武士一生中最大的追求就是這光榮的死亡”。這些是日本武士對自己生命的一種覺悟,一種對自己已經(jīng)達到頂峰的一種判斷,是一種滿足,是對櫻花凋謝的凄美的一種神往。這也體現(xiàn)了櫻花對日本文化中武士道的集體團結、光榮自殺的思想的形成。
櫻花文化可謂已經(jīng)完全融入大和這個民族的骨髓里面。日本也通過他們最拿手的傳播媒介,如電影、動漫,將日本櫻花文化向世人展示著,以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滲入方式讓世人接納著,通過場景、感情、視覺等各個方面的沖擊。它用耳濡目染這種方式,讓人們對櫻花和日本一起有了第一印象,接受櫻花文化的日本唯一性與專屬性。它通過這種可視可感的直觀效果來建設人們對日本和櫻花的骨血相連感與不可分割感。如日本著名的動漫《名探偵コナン》、劇場版《迷宮的十字路口》《犬夜叉》等,都是以京都漫天櫻花為背景,描繪出櫻花漫天飛舞時,朦朧飄零的美感。在電影中,也隨處可見充滿櫻花的環(huán)境背景。
櫻花與日本的傳統(tǒng)服飾——和服也有著密切聯(lián)系。和服不僅融合了優(yōu)雅氣度與深層內斂之本質,更反應了穿著之人的方方面面。每一套優(yōu)美的和服,都經(jīng)精心裁制,講究穿著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及步驟。不論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經(jīng)由完整的學習訓練,而成為內外在兼具的完美禮儀。和服又有另外一個名稱叫“賞花幕”,因為和服的圖案與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體意象,當人們穿著和服走動時,會因為晃動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塊動態(tài)的畫布,非常美麗。舊時,女性對賞櫻著裝和打扮特別注意,雖然現(xiàn)在已不講究一定要穿和服,但是,日本人注重賞花衣著的傳統(tǒng)并沒有消失。賞花時穿的衣裳,被叫做“花衣”。從住所前往賞花處,日本人稱其為“櫻狩”或“花狩”。
作為日本人民心目中最神圣的花,櫻花也常常出現(xiàn)在各種文學作品中。在日本的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中往往把櫻花作為描寫和歌詠的重要對象。日本最古老的詩歌集《萬葉集》中便有“志賀都城,已成廢墟。舊日宮殿,付之一炬。昔日山櫻,依然如故。峰巒疊翠,五彩繽紛”描寫櫻花的詩句。像這樣關于贊美櫻花的詩句在《萬葉集》中比比皆是。同樣在日本古典小說《源氏物語》里也有眾多描寫日本櫻花的段落。
關于日本文化中的櫻花情結,筆者僅在此文作簡要的概述。文化反映一個民族的靈魂,櫻花在日本的發(fā)展已經(jīng)深入到整個國民的內心,日本整個民族已經(jīng)與櫻花有著割舍不斷的聯(lián)系。
[1]中西進.花形——日本人和櫻花(古典篇)[M].日本:角川書店.
[2]小川和佐.櫻花的文學[M].日本:文春新書,2004.
[3]鴻巢盛廣.萬葉集詮釋[M].東京:光書房,1983.
[4]白曉光.櫻[J].日語知識,1999,(4):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