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舟, 王惠珍, 景慧麗
(第二炮兵工程大學理學院 數學與軍事運籌教研室, 西安 710025)
現階段的教學改革主要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向現代教學模式的轉變,從改革目標看,仍以“提高教學效率、改善傳承效果”為目標,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課堂講授不能完全滿足實際問題的需要”。日新月異的新問題通常需要新知識來解決,而這些新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自主學習完成的。 但是,無論是自主學習方法還是自主學習能力,以知識傳承作為目標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實現傳授方法和培養(yǎng)能力,這是因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員的學習行為首先是被動的。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需要將學員的學習行為從被動轉變?yōu)橹鲃?,以課堂的主動學習逐步獲得課外的自主學習。 課堂上的主動學習,要求教員在給出學習任務后,學員能以主動的形式參與知識的整個發(fā)現過程,教員在這一過程中與學員互動以推進教學進程。學員的主動學習過程從簡單的信息認識到復雜的信息處理,都要求學員以積極的行為主動參與,通過長期的這種主動行為訓練即可形成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
高等教育中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重在知識傳承, 忽略了知識創(chuàng)新所需的基本能力諸如觀察、探索、整合、實踐等的綜合培養(yǎng), 而這些能力是學員在進行自主學習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高等教育亟須能夠體現這些綜合能力培養(yǎng), 并以互動形式推進教學進程的新型教學模式, 其主要特點是要求學員以積極行為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 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曾有三聯(lián)(觀察、探索、整合)式教學實踐于物理、化學、醫(yī)學、生物學等課程,而數學類課程也曾提到三聯(lián)式教學,主要強調知識間的思維聯(lián)系、教學與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和數學與計算機應用之間的聯(lián)系[1][2]。交互式教學由Palincsar 于1982年首次提出, 強調以學員為中心,教員提供材料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3]。 而這里提出的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主要指激發(fā)并培養(yǎng)學習者四個積極行為:觀察、探索、整合、實踐,體現“教員組織、學員獲取”的互動教學模式。
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主要由觀察、探索、整合、實踐四個環(huán)節(jié)貫穿實施教學,教員通過合理引導、學員通過積極反饋以交互式推動教學進程[4]。 課程教學的整個實施過程, 無論從教法還是學法均以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弊端為特點。 抽象概念嚴格擯棄開門見山地講授方式, 要求學員能對背景、 材料進行細致觀察,結合已有知識進行探索,教員可以設置問題進行必要引導,但對知識發(fā)現結果需要學員獨立進行整合,而并非由教員給出相關結論, 學員在理解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疑惑,由學員借助計算機或通過查閱資料、編程驗證等方式自行解決。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模式,就是要求學員在教學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面對問題的觀察、探索、整合和實踐習慣, 逐步形成方法和能力并應用到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這四個方面的主動行為,體現了學員對信息從低層認識到高層處理的完整過程[5]。 觀察、探索、整合、實踐是在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答案過程中,體現自主學習的四個方面。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學習,是指以學員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員獨立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6]。 從自主學習的定義可以看出,其明顯特點是強調學習者的主動行為。 在實施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求自主學習者必須具備三種能力:學習前具有設定目標的能力,學習中具有調整方法的能力,學習后具有自我檢測的能力。
自主學習要求的設定目標、調整方法和自我檢測,需要學習者具備一些基本能力。學習前的設定目標,要求學員對外在信息具有基本的觀察能力, 不是簡單的目視或閱讀, 而是結合已有知識, 將其轉化為學習目標。 學習過程中要調整學習方法, 要求學員能對信息進行探索和整合,結合已有知識,借助各種渠道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不斷調整,不同的學習渠道取決于平日積累的各種學習方法。 學習后的自我檢測,要求學員能對學習結果進行正確與否的判斷。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自我檢測的實質是要求學員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
自主學習的定義要求學員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主動性,自主學習的方法要求學員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具有觀察、探索、整合和實踐這些基本技能。傳統(tǒng)的接受學習強調學員接受已有的知識,教員以高效傳授知識, 學員以高效接受知識為衡量教學的唯一標準,難以發(fā)揮學員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 就是強調教學過程不能簡單地將知識呈現給學員,而是應以傳授工具和方法為目標,這里的工具和方法最終將成為學員面對信息能產生濃厚興趣、通過探索和整合能分析問題、 通過實踐能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可以說,自主學習要求的這些能力,傳統(tǒng)的接受教育是無法實現的。 而前面提到的“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從低層的觀察和探索到高層的整合和實踐,通過教學過程中的教員引導和點撥, 學員能在這種教學過程的訓練中,逐步培養(yǎng)觀察、探索、整合、實踐等一系列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就是以自發(fā)行為應對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對問題的積極態(tài)度,對問題的認識方法,對問題的處理途徑和對問題的解決方案等方面。 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員的自發(fā)學習行為為目標,教學中通過各環(huán)節(jié)的長期訓練,逐步培養(yǎng)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其間還包括自主學習方法的訓練。
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模式首先要求學員仔細觀察背景材料或案例,這是因為,觀察是認識事物、積累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思考、積累、表達的前提[7]。由于背景材料或案例通常與講授內容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借助這些與實際相關的材料,讓學員重新認識所學知識的應用意義而不是理論意義。 通過學員對材料的多角度觀察,盡可能對材料深化認識,從而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 從當前看是培養(yǎng)學員對所給材料具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從長遠看是培養(yǎng)學員對材料的感知能力, 以激發(fā)學員的求知欲,從而使得實施自主學習的自主行為成為可能。
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模式中的探索環(huán)節(jié), 要求學員結合已有知識, 對當前問題或學習任務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解決方案。在尋求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不拘泥于某種單一形式??紤]到多媒體教學現代化設施的多樣性,鼓勵學員可通過翻閱教材、計算機網絡,甚至于課后在圖書館查找相關文獻資料等。 教學過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論講授外,還針對具體問題向學員介紹網絡搜索、館藏圖書的使用方法等, 看似說明具體問題的具體解決途徑, 但實際上是教會學員采用不同途徑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這里提到的翻閱教材、網絡搜索和文獻閱讀等方法是自主學習的常見方法。
整合環(huán)節(jié),要求學員對材料的觀察結果、探索結果進行整理、合成并形成適于自身的知識架構。這種知識架構具有系統(tǒng)性的特點, 也就是說學員在整合觀察結果和探索結果時, 能以實用性為依據對結果具有保留和刪除的處理能力。整合獲得的系統(tǒng)性知識架構,能融合至學員的個體知識系統(tǒng)中, 同時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提供一定的知識基礎。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的整合環(huán)節(jié),由學員自行對各種討論結果進行整合, 就是在培養(yǎng)學員的系統(tǒng)歸納能力, 這種歸納能力在學員自主學習結果的知識性反映中具有重要作用。 這一過程中教員只是對學員的整合結果進行必要補充并給予更為精確的表述。整合能力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現代科學的研究來看,資源整合能力的高與低,往往是衡量一位創(chuàng)造者水平高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8]。
實踐環(huán)節(jié),在文史類教學中可以是社會實踐活動,在工程類教學中可以是計算機實現過程。 實踐環(huán)節(jié)在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可以是對已有結果的驗證性實驗,也可以是針對問題的發(fā)現性試驗。實踐作為動手能力的提升環(huán)節(jié), 在培養(yǎng)學員自主學習能力中同樣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實踐,可以驗證學員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探索結果, 尤其是自主學習過程中持懷疑態(tài)度的內容,可以通過計算機加以驗證。驗證獲得的實驗結果,除了能深化理論認識,更重要的是學員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結論能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為進一步自主學習提供可能。實踐過程中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鍛煉和加強, 又為以后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計算機實現這一具體的學習方法。
綜上所述,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模式中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不僅從興趣方面激發(fā)了學員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更從方法上訓練了學員自主學習的具體行為。另外,教學過程中教員與學員的交互行為, 教員以問題驅動學員的積極思維,學員回饋以積極的主動參與,更體現了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問題與求解”的互動形式。
以四聯(lián)交互式組織課程教學,學員以觀察、探索、整合、實踐等行為參與教學過程,對材料信息具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 針對問題獨立思考和協(xié)作探索能力逐漸增強,對獲得的信息和知識能夠加以整合,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 通過近幾年該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教學效果尤其是工程數學類課程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在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上,學員從最初的背景材料或案例的被動觀察, 到現在的針對材料采用多種途徑進行分析探索, 并能系統(tǒng)性地給出探索結果。 學員的動手能力尤其是計算機編程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對數學課程中的不少算法能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編程實現, 在課堂講授中能對實驗結果給出確切的分析結果。從近幾年參加數學建模競賽結果來看,以往過分依賴指導教練分析材料, 現在能針對題目自行從互聯(lián)網、圖書館查閱文獻資料,在數據處理方面也從過去的手動處理到現在的計算機實現, 獲獎等級逐年有了明顯提高。 這些都說明了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模式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方面是有效果的。 但是在實施該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 諸如教學過程中教員和學員的互動體現得不夠合理, 僅僅從學員感興趣的材料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興趣還顯得不夠, 如何在教學過程的開始階段進行必要的準備, 以激發(fā)學員更為積極自主地學習還有待進一步思考。另外,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盡管有助于培養(yǎng)學員的自主學習能力, 但能否將自主學習這一理念納入教學模式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實踐。
[1]胡偉文.工科大學數學課程的“三聯(lián)”教學法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6(88):34-36.
[2]溫中山.三聯(lián)教學法在醫(yī)學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1,29(12):62-64.
[3]宋春梅,肖雪農,洪蕊.多媒體環(huán)境下交互式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2,(18).
[4]趙偉舟,張輝,景慧麗.淺談“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4,2(1):80-82.
[5]趙偉舟,屈娜.四聯(lián)交互式教學應用于大學數學類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數學理論與應用,2013,12(4):115-119.
[6]自主學習[EB/OL].360 百科http://baike.so.com/doc/5411158-5649256.html,2014-10-16.
[7]米金英.淺談學員實驗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J].晉中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12(4):32-33.
[8]任孔冰.論大學生知識整合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電力教育,2010,(24):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