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先鋒
(鄒平縣公路管理局)
淺談路基壓實施工的影響因素及技術控制
趙先鋒
(鄒平縣公路管理局)
路基壓實施工是路面工程的基礎環(huán)節(jié),也是衡量路面施工質(zhì)量是否達到設計標準的重要指標,在公路工程建設中尤為重要。從路面荷載能力上看,壓實較好的土基強度高,穩(wěn)定性大,抵抗變形能力也大,對重型車輛行駛帶來的震波能起到減緩作用,是路面正常使用的保障。本文就影響路基壓實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在壓實施工中處理這些問題的相關措施。
路基壓實施工;影響因素;施工技術
公路路基材料一般為土質(zhì)材料,是路基構(gòu)筑的基本材料,也是影響路基壓實效果的最關鍵因素。對于不同的土質(zhì)材料,由于所包含成分與含水量不同,即便是采用統(tǒng)一的施工技術與方法,其壓實效果也有所差別,即基料選擇的合理與否決定著壓實強度大小。如選擇粘性土質(zhì)作為基料時,由于顆粒較小、表面積大、親水性能高,而土顆粒間因被大量水分包裹而整體表現(xiàn)為粘性過大,若壓實前期不作集料配置的施工處理,就會使壓實過程施工困難,且效果也不完好。
土基材料的含水量是影響其壓實強度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土料達到最佳含水量時,才能使土壤顆粒在碾壓作用下克服顆粒間的內(nèi)摩阻力,形成更強的粘結(jié)力。對于含水量不同的基料,在給予同樣壓實作用力下,含水量越低其壓實后的干密度越小;反之當含水量增加時,由于水在土顆粒間起潤滑作用,使顆粒間內(nèi)摩阻力減小,干密度隨之得到提高,但含水量超過最佳極限范圍時也不能使土基達到很高的密實度。因而土質(zhì)材料只有在最佳含水量下才能壓實到最大干密度,或大或小的含水量都得不到較大的壓實強度。
常用的路基壓實機械主要有重型、輕型、振動型和普通型壓路機,對于一定含水量的基料,施工機械的選擇對土基壓實狀態(tài)也有很大影響。比如較厚的土基若采用輕型壓路機只能得到很小的密實度,而采用重型壓路機就能使土基密實度變大。再比如低粘性或非粘性土質(zhì)、礫石料或其他混合基料若選用普通壓路機也不能使基料密實度加大,強度與穩(wěn)定性也達不到理想程度,但選用振動壓路機其壓實效果就大有不同,因而施工中應根據(jù)基料性能來選擇合適的壓路機。
在土基材料和壓實機械相對一致的情況下,壓實效果還受到機械施工過程中的碾壓厚度和碾壓遍數(shù)的影響。一般來說土基受壓時土質(zhì)能夠均勻變形的深度大約是兩倍壓模直徑,一旦超過該范圍土料在壓實力度下會急劇變小而最終趨向于零,也就是說這種狀態(tài)下土體并得不到壓實作用力,因而土基壓實前厚度應適度。另外對于最佳含水量的土基,碾壓遍數(shù)的增減也影響著其壓實強度和穩(wěn)定性。
天然砂礫土是路基構(gòu)筑的首選材料,土顆粒間級配組成良好,呈松散狀且遇水反映不敏感,最佳含水量較明顯,在壓實力度作用下強度高、穩(wěn)定性大,但與混合型基料相比,全部用天然砂礫作為基料壓實后的密實度并不大,因而為了提高路基壓實強度,碾壓前會進行填料配置。填料是依據(jù)《公路施工規(guī)范》中的相關規(guī)定,對于滿足液限塑性的土料,并且最大粒徑為15 cm或者不超過壓實厚度的2/3的土質(zhì)可以作為填料使用,而淤泥、沼澤土、凍土或有機土質(zhì)則禁止使用。另外對于液限大于50,并且塑性指數(shù)大于26的土料,不能直接作為填料來使用,應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進行規(guī)范施工處理。
基料最佳含水量的合理控制是保證路基達到壓實強度的關鍵。施工中應首先通過“干土法”或“濕土法”進行擊實試驗,以確定土基料的最佳含水量。對于高于含水量的基料,碾壓施工前應進行翻曬處理;而對低于最佳含水量的基料應在碾壓前作灑水處理,如果灑水困難時,可以采用增加壓實功的技術措施來提高基料的壓實強度,但增加壓實功時應注意壓強不要超過土料的強度極限,以免使土基塑性遭到破壞。施工中土基料的含水量一般控制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的±2%范圍內(nèi),就能使路基壓實效果達到設計強度。
機械是提高路面施工效率不可缺少的工具,選擇合適的壓實機械是確保路基壓實度達到理想效果的前提。比如粘性大的土質(zhì)可使用重型光面鋼輪壓路機,粘性小的土質(zhì)、礫石料或其他混合基料可選用振動式壓路機,而低粘性或非粘性土質(zhì)一般使用普通鋼輪壓路機,選擇使用輕型壓路機只能得到很小的密實度,而采用重型壓路機就能使土基密實度變大,振動壓路機比相同重量的普通鋼輪壓路機的壓實效果好得多。另外在有路拱與橫坡的特殊路段,可先采用用8t兩輪壓路機靜壓一遍后再用12~15 t振動壓路機進行振動碾壓,以提高土基壓實密實度。
在填料施工結(jié)束并滿足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碾壓施工開始進行,其順序一般從兩側(cè)逐漸錯輪并向路基中心,但在有超高路段上碾壓是從內(nèi)側(cè)開始逐漸錯輪分向外側(cè),并且錯輪時應每次重疊1/3寬度。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路基鋪筑分層的最大松鋪厚一般控制在30~50 cm間為最佳,而最小鋪筑厚度松鋪厚度最好不要低于12 cm,否則九部能保證壓實厚度高于8 cm的規(guī)范要求。至于碾壓遍數(shù)應視土質(zhì)類別而定,一般靜壓3遍時才能保證土基的整體強度,而振動碾壓則為6~7遍時效果最優(yōu)。
綜上所述,在公路交通日益發(fā)達的今天,路基作為路面的承重層其壓實強度對于整個公路的正常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路基質(zhì)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而在施工中應高度重視壓實機理的掌握和運用,以確保路基達到理想的剛度與強度。
[1]劉培文,邢鳳岐,王振清.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術[M].北京: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王忠.淺談路基壓實質(zhì)量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8,(9):305-306.
[3]張永強.公路路基壓實施工質(zhì)量控制措施[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0,(10):165.
[4]劉官權(quán).填石路基的壓實機理、影響因素及質(zhì)量控制初探[J].重慶建筑,2008,10):20-22.
U416.1
C
1008-3383(2014)04-0057-01
2013-12-15
趙先鋒(1975-),中級,研究方向:公路工程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