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改深入的當下,有兩個文本解讀的問題值得我們審視與反思:一是教材內(nèi)容遠離時下的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自己相關的情感經(jīng)驗;二是教師的經(jīng)驗化教學局限在多年之前的社會情感之中,與作者的本意貌合神離。那么,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怎樣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文本解讀呢?
這里所說的重塑自身指的是教師要對自己以往的閱讀體驗,進行重新審視,將年代和自我的一些因素剝離開來,給學生一個純凈的閱讀體驗引導。例如,在教學《項鏈》一文中,如何理解文本中魯瓦在夫人的形象?許多年長的教師總是把自己年代經(jīng)歷的情感夾雜在里面,將魯瓦在的虛榮心解釋成是資產(chǎn)階級的產(chǎn)物。殊不知,這是人性的表現(xiàn),不是任何階級的特殊產(chǎn)物,難道我們要說孔子表達的仁愛是封建社會的產(chǎn)物嗎?
而尊重學生,則是要求教師盡量減少自身情感對文本的解讀,讓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帶入文本之中,然后醞釀,沉醉其中,得到與別人不同的感悟。教師可以給學生做一范例,自己重新進行一次情感洗禮,帶入文本,將自己釀制的文本理解的美酒分享給每一個學生。這給學生的是借鑒、比較、鑒別,讓學生不僅學會方法,更要提高鑒賞能力,教師就是一個主持人,將作者的本意介紹給學生,讓他們?nèi)υ?、談心?/p>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里,對一件事物的理解會有不同的答案,這正是不同理解方式產(chǎn)生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閱讀同樣如此。即我們常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這就給我們初中語文教師提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將自己當成光源,將各種方式方法當成光線,照射到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有不同的體驗方式,這樣才能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這也是人文性的要求,更是現(xiàn)實生活的影射。即人文性的尊重人、理解人、主體性等的必然產(chǎn)物。因此,教師如何充實自己,將是我們需要自我思考、自我定位、自我成長的前提。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很多文章難以理解,難在文章描述的場景、情境所表達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這就是說,由于學生沒有相應的生活經(jīng)歷、更沒有幾十年的人生感悟,所以難以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難以與作者取得共鳴。對此,我在教學中,將多媒體引入課堂,將文本描寫轉化成動態(tài)的多媒體畫卷展示,并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從而讓學生在感官上取得文章的共鳴,進而為文章情感的理解,打下相應的基礎。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對于我們榆林地區(qū)的學生來說,月下的荷塘在日常的生活中是難以見到的,更別說天馬行空地去體會文章中朱先生的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相互交織的矛盾心情。而當我拉上教室的窗簾,打開多媒體播放自己制作的荷塘月色景象,淡淡的One Man'S Dream(雅尼先生)搭配著,畫面的遠近搭配、波紋亂月……One Man'S Dream 共鳴著朱先生的淡淡哀愁與喜悅,學生們從驚訝到驚喜,然后默默地沉入進去,細細體味;當音樂結束時,那醒悟與情感的皺眉就是學生對《荷塘月色》的最佳體悟。
讓學生學會體驗文本,我們教給學生的是方式方法。同樣,我們作為語文老師,更是以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作為根本出發(fā)點的。所以,在對文本的解讀中,我們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教給他們分析文本的方法,而不迷信教師的權威,人云亦云。另一方面,我們還應注意對學生獨立思考的培養(yǎng),為孩子終身發(fā)展考慮。這如同嬰兒學步,我們教師要學會撒手,以培養(yǎng)一個能獨立思考的人。比如,《紅樓夢》選段《林黛玉進賈府》,如何定位這篇文學經(jīng)典的體悟,這是很難有統(tǒng)一答案的。記得曾經(jīng)有位長者說過:“人生各個階段,都去讀紅樓夢,但是各個階段的感受卻是不同。”這里,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讀到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學這篇文章時,為學生把文章背景進行了分析,分析了幾個閱讀的角度。之后,就是我等待學生疑惑提問的時間。這樣的安排,每個學生都沉靜在自己的“賈府”之中,所得到的體會更不會千篇一律,重要的是他們通過老師的分析,懂得了如何入手文本的解讀,這更是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的有效方式。
總之我們?nèi)绾稳ソ庾x文本,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方式,更是教會學生獨立思考行走、成為一個獨特個體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