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雨
【摘 要】本文對高三學生在生物后期復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分析,從教師上課和學生學習兩方面提出解決策略,以期提高高三生物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高三;生物復習;有效策略
一、提出問題
高三生物復習的后階段,學生普遍反映:“上課聽得懂,看書看得懂,一做題就懵,老師一講又覺得很簡單!”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怎樣提高高三生物復習的效率?
二、分析原因
通過了解、分析和總結,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知識點掌握不系統(tǒng)、理解不透徹,試題變換后,不知從何下手;2.對題干中的文字和圖表信息理解不到位;3.平時做題不夠獨立,對老師產生依賴感,總期待老師評講;4.做題不善于回歸課本,不善于總結題型和做題方法,等等。以上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功底不扎實,當然就做不到以不變應萬變了。以下是我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及相關理論提出的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三、解決策略
1.備課要備“四書五經”
“四書”即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考試說明、教材。新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guī)范和質量要求,反映了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考試大綱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對高考考試范圍所做的一個具體規(guī)范,規(guī)定了各學科高考的考試目標、內容范圍、能力要求和題型示例。并允許在考試大綱的基礎上進行適度的拓展??荚嚧缶V是復習的依據;《考試說明》是在《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由教育部考試中心或各省教育招生考試院組織編寫的,是對本省高考試卷結構和形式的說明,還提供了參考試(樣)卷及參考答案。是《考試大綱》的細化或補充;教材常被許多學生甚至部分老師所忽視。其實,只要我們認真分析試題,就會發(fā)現課本是生物教學的工具,課本從生活而來,試題到生活中去。基于上述,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時,應該正確處理好“四書”的關系。
“五經”則是經常考到的、經常遺漏的、經常做了又錯的、經常擴展的、經常聯系實際的知識。
2.合理利用教材目錄
目錄是教材的縮影、知識體系的綱要。利用好課本目錄,既能幫助學生整理知識,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使書越讀越“薄”;又能夠促使學生在憶、說、寫的復習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目錄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憶,翻開目錄,檢驗學習效果。根據目錄,記憶各個課題里面的知識內容,回憶其中的概念、過程、例子等。(2)寫,用筆書面呈現目錄內容,鞏固學習成效。(3)說,即獨立回顧后,兩三人一組,描述各個章節(jié)的基礎知識、重點內容以及知識間的聯系與區(qū)別等,以此起到查缺補漏,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完善的作用。
3.精選習題限時訓練
側重選擇典型試題:一是能考查主干知識;二是能體現綜合能力;三是能關注到社會熱點。其中,能兼顧三點的習題以高考題為首選。
如(2010課標,40)請回答:(1)植物微型繁殖技術屬于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范疇。該技術可以保持品種的 ,繁殖種苗的速度_______。離體的葉肉細胞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yǎng),最終能夠形成完整的植株,說明該葉肉細胞具有該植物的全部_________。
(2)把試管苗轉接到新的培養(yǎng)基上時,需要在超凈工作臺上進行,其原因是避免_____的污染。
(3)微型繁殖過程中,適宜濃度的生長素單獨使用可誘導試管苗______,而與_______配比適宜時可促進芽的增殖。若要抑制試管苗的生長,促使愈傷組織產生和生長,需要使用的生長調節(jié)劑是______(脫落酸、2,4-D)。
(4)將某植物試管苗培養(yǎng)在含不同濃度蔗糖的培養(yǎng)基上一段時間后,單株鮮重和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如圖。據圖分析,隨著培養(yǎng)基中蔗糖濃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單株鮮重的變化趨勢是______。據圖判斷,培養(yǎng)基中不含蔗糖時,試管苗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的量_____(能、不能)滿足自身最佳生長的需要。
(5)據圖推測,若要在誘導試管苗生根的過程中提高其光合作用能力,應_______(降低、增加)培養(yǎng)基中蔗糖濃度,以便提高試管苗的自養(yǎng)能力。
4.分析丟分原因
找到丟分原因是首要問題。如上(2010課標,40)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是利用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原理進行的,是植物細胞工程的基礎。在操作過程中應注意無菌操作,避免雜菌污染,因為培養(yǎng)過程中使用的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物質豐富。適宜濃度的生長素可以誘導試管苗生根,而如果要促進愈傷組織形成芽,則需要與細胞分裂素配比。促進愈傷組織產生和生長應該使用生長素類似物——2,4-D。注意題干內容,是滿足自身生長最佳需要。顯然,隨著蔗糖濃度上升,單株鮮重先升高后降低,升高到的最高點時并不是光合速率最高點。此類答題學生存在一個普遍問題:不注意細節(jié),不會用標準的生物術語。如“遺傳特性”少寫“特性”,用分裂素替代細胞分裂素。在生物術語、名詞中,不能寫錯字、別字,也不能多寫字、少寫字,更不能改變字序。審準題目要求,按要求作答,注意語言表述的準確性,力求用生物學術語、概念、知識(上接第64頁)
原理等組織答案,才能提高學生的得分率。
5.回歸教材、盤點知識、構建網絡
概念圖可以將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以一種圖示的方式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它是用視覺再現知識結構、外化概念和命題的一種方法。這種表征知識的形式有助于教師建立整合的、結構化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教學;有助于學生把握某個知識領域的全貌,理解已有概念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習者將新概念與其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將知識融會貫通,發(fā)展對知識體系的理解。
6.查缺補漏訓練
通過(2010課標,40)高考試題看出,新課標考查內容沒有涉及動物細胞工程,此時,教師就應該及時挑選綜合性比較好的習題進行查缺補漏訓練。如(2013昆明調研,40)科學家從某無限增殖細胞的細胞質中分離出無限增殖調控基因(prG),該基因能激發(fā)細胞分裂,這為單克隆抗體的制備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請回答:(1)利用動物細胞融合技術制備單克隆抗體,常用聚乙二醇、____、電激等誘導因素誘導動物細胞融合。經選擇性培養(yǎng)的雜交瘤細胞,還需進行 和____,經多次篩選以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細胞。
(2)有人提出,用核移植技術構建重組細胞來生產單克隆抗體,請完成設計方案:
①取____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去核的____細胞中,構成重組細胞。
②將重組細胞在____條件下做大規(guī)模培養(yǎng)或注射到小鼠____內增殖,以獲得大量單克隆抗體。
(3)也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過基因工程導入該調控基因來制備單克隆抗體,其思路如圖所示。
①酶A是指____,酶B是指____。
②圖中I表示_________,對Ⅱ進行檢測與鑒定的目的是__________,III所指的細胞具有的特點是_______。
四、結束語
題是做不完的,試題中存在的問題也是講不完的。只有通過方法的引導,總結出一般規(guī)律和技巧,對教和學不斷進行反思、修正,才能真正提高高三生物復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義堂等.《新課程理念與教學策略》.中國言實出版社,2003年7月
[2]陳國平,魏為焱.《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國教師報,2006.5.31
[3]張倩葦.概念圖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導刊,2002(11).
(作者單位:貴州省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