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越
【摘 要】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死亡是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無可回避的話題,死亡與瀕臨死亡問題是老年社會工作重要部分。如何幫助病痛中的老人面對瀕臨死亡的過程,如何幫助老人家屬面對喪親的現(xiàn)實,這就得在老年社會工作中開展臨終關懷服務。在此,探討分析臨終老人及其家屬的需求、臨終關懷工作開展的指導思想與方法及臨終關懷實踐案例。
【關鍵詞】老年社會工作;臨床關懷
一、老年社會工作與臨終關懷的關系
老年社會工作包含許多內(nèi)容,涉及不少領域,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死亡就成為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不能回避的話題。因此,死亡與瀕臨死亡問題是老年社會工作重要部分,也是對老年社會工作者的一個挑戰(zhàn)。如何幫助病痛中的老人面對瀕臨死亡的過程,如何幫助老人家屬面對喪親的現(xiàn)實。這些決定了要在老年社會工作中開展臨終關懷服務。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個是幫助老年人面對死亡,包括幫助他們面對自己的死亡和親人的死亡;二是幫助家屬或其他相關的人面對老人的死亡問題,如一些善后事宜等。這一切都匯集于臨終關懷的社會工作服務中。如,面對死亡,協(xié)助老人樹立正確的死亡觀。應用個案或小組的工作方法,與老年人一起探討死亡的話題,使老年人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死亡,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心理。
二、老年社會工作中的臨終關懷工作實務
(一)臨終老人及其家屬的需求。一個臨終的老人,在即將辭別人世的最后歲月中,身體通常已飽受病痛折磨,不僅身體喪失了部分或全部的活動能力,疾病與死亡的預期,也給臨終的老人帶來了情緒、心理方面的問題,其次他們通常久臥病床,久違了朋友交往等社會活動。因此,臨終老人需要他人給予身體、心理情緒、精神乃至社會生活方面的關愛與滿足。
臨終老人的家屬在照顧老人,陪伴臨老人走向死亡的過程中,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壓力,包括在長期照料生病的老人的艱辛過程中,所承受的經(jīng)濟負擔和身體的勞累,另一方面,面對老人死亡的過程與現(xiàn)實,均能引發(fā)家屬悲傷的情緒,帶來精神上的震動。因此,臨床終老人家屬也需要被支持和幫助。他們需要社會幫助其舒緩因照料臨終老人而產(chǎn)生的種種壓力和負擔,需要獲知臨終關懷的理念、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的知識。
(二)臨終關懷工作開展的指導思想與方法。社會工作者在臨終關懷的工作中,承擔著案主情感支持及組織與協(xié)調(diào)作用,其次還承擔部分資源整合作用。
社會工作者要為臨終老人及其家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在臨終服務開展的過程中,臨終老人及其家屬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心理情緒上的困擾。社會工作者首先需要幫助臨終老人及其家屬認識死亡,讓他們能夠坦然地面對和談論死亡這一話題。同時,對于臨終老人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恐懼和焦慮感,及老人家屬的悲傷情緒等,也需要社會工作者提供相應的情感支持。這種支持,當然是建立于臨終老人及其家屬對社會工作者充分的信任和依賴的基礎之上。
社會工作者還需要擔負協(xié)調(diào)者的角色,是臨終老人與其他老人之間、與家人、與照料機構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者。因為,老年社會服務工作的臨終關懷,本質(zhì)是為臨終老人及其家屬建立一個社會性的支持系統(tǒng),這個社會支持系統(tǒng)需要相互聯(lián)系和協(xié)調(diào)。這種協(xié)調(diào)能帶來盡善盡美的臨終關懷服務,滿足臨終老人尊嚴、自信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需要,讓其在最后的歲月中生活得更好。如在制定臨終關懷服務計劃時,多方探討與考慮臨終老人及其家屬的需求,為臨終老人提供最需要、最合適的關懷服務。
再者,是對臨終老人及其家屬進行適當?shù)乃劳鼋逃?。死亡教育是臨終關懷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開展臨終關懷服務的基礎,也是提高臨終關懷服務質(zhì)量的保證。死亡教育可以幫助瀕死病人做好迎接死亡的思想準備,減少對死亡的恐懼,減輕病人及其家屬的精神痛苦。死亡教育不僅針對臨終老人和其家屬,也涉及其它的專業(yè)工作者。
對臨終老人家屬的關懷主要分兩個階段。一是臨終老人在世時,使家屬盡早對病情進展及預后形成正確認識,做好心理準備,并指導家屬參與對臨終者的護理,使其得到安慰,減少將來的遺憾和內(nèi)疚。二是老人去世后,對家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關心,幫助老人家屬接受現(xiàn)實、盡快回到正常的現(xiàn)實生活中去。
(三)臨終關懷實踐案例簡析。某位患重病,即將離世的老人,我們對其開展了臨終關懷。過程如下:
首先對其需求進行全面的評估,發(fā)現(xiàn)老人的需要主要在個人與家庭方面。臨終關懷工作分三個階段進行。
臨終關懷初期,主要是說服老人積極的接受治療,工作方法采用懷舊法,就是引導老人回顧過往生活中重要、難忘的時刻和事件,從回憶中重新體驗生命中的快樂、尊嚴和成就等,幫助老人找回榮耀,以調(diào)節(jié)老人不佳的情緒和心態(tài)。我們有意識地談起老人過去的驕傲事跡,但起初老人一直沉浸在病痛的陰影中,少有回應。經(jīng)過幾天時間里與老人多次的聊天,當一次提及老人退休前工作的成就時,引發(fā)了老人的自豪與成就感,慢慢使其找回信心和勇氣,開始勇敢面對現(xiàn)實,積極的配合治療。
臨終關懷中期,觀察臨終老人的感受與變化。老人不害怕即將到來的死亡,主要是當心疾病帶來的痛苦,以及為自己患病給家人和朋友償帶來負擔,而充滿內(nèi)疚和羞愧式的自責。老人期望在人生的最后階段能像正常人那樣活著。這時,我們主要通過組織和協(xié)調(diào)家屬、老人朋友、醫(yī)生和護工等。給老人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環(huán)境,讓老人提供能夠平靜地面對一切的優(yōu)良環(huán)境。
臨終關懷晚期,主要針對老人家屬進行服務。針對老人一些家屬進行相關的死亡教育,幫助老人家屬理性面對老人已經(jīng)故去的現(xiàn)實,幫助他們理性管控老人離世后的哀傷情緒,順利度過親人離世后的悲傷期。至此,完成了老人生前的照顧、護理,再圓滿做好善后的工作,為臨終關懷工作畫上了句號。
三、結語
臨終關懷是老年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社會工作中的臨終關懷工作實務包括分析臨終老人及其家屬的需求、為臨終老人及其家屬提供情感支持、擔負協(xié)調(diào)者角色和對對臨終老人及其家屬進行死亡教育等,關懷對象包括臨終老人及其家屬。本文,結合實踐分析探討了上述內(nèi)容,除了工作思想理念、方法的指導外,如何根據(jù)不同的案主,開展適情的臨終關懷,是臨終關懷社會工作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愷悌,郭平.老年社會工作實務[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
[2] 夏侯炳,陳瑾譯.斯特里克蘭著.最后的舞蹈:關于死亡[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