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關鍵詞〕班級管理;心理學;
“兵法”
中學時期是個體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都產(chǎn)生巨變的特殊時期,也可以說是“心理斷乳期”,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學生不會再像小學生那樣把父母和教師看作至高無上的權威,更不會再像過去那樣順從和聽話。這種“逆反心理”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帶來了很多困難。有的家長一下就懵了,不知如何處理孩子的叛逆行為。班主任也會經(jīng)常聽到家長說“我家孩子以前什么都說,現(xiàn)在回到家就把門一關,話也變少了”。也有的家長情緒急躁,認為這么小的孩子現(xiàn)在就管不了,以后還了得,于是會采取簡單粗暴和壓制的方式。所以班主任還會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孩子做錯了一道題,家長或者教師會實施懲罰,如要求罰抄10遍。學生則認為自己認識到錯誤并改正錯誤就可以了,從而倔強地拒絕罰抄,卻因此而招致更多的責罰,如沒收零花錢等,無奈之下,孩子被逼就范??梢?,在沒有使用暴力的情況下,權威人士(家長或教師)也能成功地將權威強加在學生心里,使得很多學生在這種權威下迷失了自我,乖乖“順從”。也就是說,學生在這種控制和被控制的斗爭中,很容易形成三種狀態(tài):一種是乖乖聽話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模式,因為權威人士喜歡聽話的孩子;一種是無法接受被控制,形成逆反的心理狀態(tài)和逆反行為模式;還有一種更需關注的狀態(tài)是表面順從(行為模式),內心逆反(心理狀態(tài))。
第一種學生無疑是大家都很喜歡的,因為不用家長或教師操心太多,他們不會經(jīng)常惹是生非。在家里,他們是父母的小棉襖;在學校,他們則是教師的好幫手。
第二種學生從內到外都很逆反,在不順心的情況下,尤其是在憤怒、委屈的情況下,他們敢于宣泄,不會長期把不良情緒壓抑在心中。對中學生來說,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活動過程一般是興奮大于抑制,這種不良情緒的宣泄會更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此外,教育實踐發(fā)現(xiàn),逆反心理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學生具有獨立、勇敢、創(chuàng)新、進取等眾多積極的心理品質。
第三種情況是最值得關注的情況,由于學生表面順從,教育者很難發(fā)現(xiàn)其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父母給予再多關注,教師進行再多的苦口婆心的教育,在學生看來都只是流于形式的說教和灌輸,不會真正內化,教育效果甚微。對于家長和教師的教誨,學生往往“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我們的兒童不能分裂在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中。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xiàn)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在一些家長和教師的心目中,學生只是一個學習知識的人,而實際上,他是一個擁有豐富的精神世界的獨立的個體。我們期望通過教育來造就孩子,可是他們卻在自己的世界里驕傲地怒放。
這不,我就在班級管理中采用了一些小策略,沒想到,收獲了意外的成果。
一、無中生有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很多時候是一種微妙的心理互動,當說服不起作用的時候,“心理戰(zhàn)術”就會像調味料一樣,讓你的教育有滋有味,從而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下接受你、認可你?!盁o中生有”出自《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第七計,計曰:“誑也,非誑也。實其所誑也。少陰,太陰,太陽?!苯庠唬菏篃o如有,瞞過敵人的眼目。但是,很難繼續(xù)瞞下去,所以,必須迅速地由無轉為有。這是利用假象隱瞞真實,讓學生產(chǎn)生錯覺,達成教育的目的。
一個教育契機的出現(xiàn),源于我給學生們制定的一個規(guī)定:每天交一篇字帖練筆。有學生在周記里寫到:“老師,班上有些同學拿以前寫的字帖糊弄你!”
于是,在一堂班會課上我這樣開場:“同學們,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最近我發(fā)現(xiàn)了一件特別好玩的事?!?/p>
學生們聽了之后立馬炸開了花。
調整好狀態(tài),我竊喜:“這個小秘密就在大家每天寫的字帖里,由于沒有時間一一批閱字帖,我就在大家的字貼上都點了一個黑點,但是最近我卻收到了一些已經(jīng)點了黑點的字帖,這些同學的名單都在我手上,名字我就不一一點出來了。你們仔細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交了一份黑點字帖,如果是,請到我辦公室來拿回自己的字帖?!?/p>
課后,守株待兔的我等來了第一批來說明情況的學生,這是一批班主任最容易掌控的學生,他們有這樣的特點——膽小、老實,成績中等;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卻又容易被成績差的同學影響。我只是很溫和地向他們了解了一些其他學生的情況,對字帖的事只字不提。當然他們都很聰明,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二、反客為主
《孫子兵法》中說,“我為主,敵為客,則絕其糧道,守其歸路。若我為客,敵為主,則攻其君主。計曰:乘隙插足,扼共主機,漸之進也?!苯庠唬嚎吹綄W生的“縫隙”,插進來,抓住關鍵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教育。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人往往會更具有心理優(yōu)勢,做事會更有把握,底氣也會更足。這種信息和資源上的不對稱,明顯有利于教師發(fā)揮主動優(yōu)勢。在辦公室里討論事情,教師本身就會有“主人優(yōu)勢”,這種心理上的優(yōu)勢使得學生在比耐心的時候,不管是“教師的辦公室”,還是“辦公室里的教師”,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迫使他們乖乖就范。所以班主任是選擇在班級里解決問題,還是選擇在辦公室解決,其實質是選擇了一個人對多個學生,還是對每個學生各個擊破,這兩種方式教育結果都會不同。
就這樣,又一批學生名單進入我的視野,他們通常在教師面前比較乖,不會主動鬧事,也不會主動承認錯誤;通常他們的成績差一些,但他們并不全心投入學習,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張×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代表。
“說說吧,到底什么情況?”(亦真亦假的“地雷戰(zhàn)”)
“老師,您說的是什么事?”
“你說呢?”
“老師,我真不知道呀,是不是上次值日我提前走了?”
沒想到還有這收獲,肯定還有更大的,不能打草驚蛇。
“你不好好值日我早就知道,只是想給你機會主動承認錯誤。不是這個,比這還嚴重的!”
“老師,真的沒有!”
“那就站在這兒再想想,什么時候想到了什么時候再告訴我。”
比耐心的時候,在教師的辦公室里,學生會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很難逃過這招。
“老師,那件事真不是我干的,我只是在他們看的時候湊過去看了一下,就一下而已?!?/p>
我也不由自主地嚴肅起來。
“說吧,到底怎么回事?!?/p>
“放學的時候,他們總是圍著吳×在轉,還邊看邊笑。我就很好奇,湊過去也看了一下。”說完他就低下了頭……
三、瓦拉赫效應
這確實是一件讓我很震驚的秘密,幾個七年級的小男生聚在一起看三級片,影響太惡劣。我知道是吳×帶的頭,但是我不能大怒,更不能在班級里大肆批評。吳×是班上成績最差的學生,說難聽點就是混日子的學生,他的身邊總會跟著一群“小弟”,他們會在校外打架,但很少在班級鬧事,除了不交作業(yè)、上課睡覺,對班主任來講也不算什么十惡不赦的學生,大多時候我也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是這次我知道我該出手了。
根據(jù)張×的線索,我在吳×的褲兜里收到了他的PSP。人證物證俱在,他只能跟著我進辦公室。
“我想看看這里面是什么。”
“老師,你不要看!”
“那你告訴我這里面是什么?!?/p>
他沉默……
“老師,我知道您什么都知道了。好好學習是不可能的,您說吧,想讓我做什么?”
“疏”還是“堵”?我在思索著……
的確,我可以利用班主任的權威使他被動地服從于我,但是我相信,這也會使他對我抱有反感甚至怨恨情緒,我不希望這樣一個在某些方面還挺有影響力的學生和我對抗,這無益于班級管理,更別談發(fā)揮他的個人潛能,這不是我想要的雙贏策略。
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你試圖改變一個人,那么就盡可能使自己等同于他,或者使他等同于你,你們的相似程度越高,彼此就越會把對方看成“自己人”,相同的需要和動機會減弱排斥心理。如同瓦拉赫一樣,學生的智能發(fā)展是不均衡的,都有強點和弱點,他們一旦找到了發(fā)揮自己智慧的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發(fā)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所以我決定積極地給學生搭橋鋪路,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最強點。
“PSP我先收著,這件事到此打住,我不會告訴你的家人,但是你要把這件事交代清楚,并寫個保證書給我。另外,還要交給你一個任務:做我的幫手,幫助我管理班級。你的位置在班級最后,便于觀察全班動向,并及時向我匯報班級情況。你說會不會有些事情我都知道了,你還不知道呢?”
“那當然不會!”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笑了。
都說教育是一種喚醒、一種發(fā)現(xiàn),那么它又何嘗不是一種慢慢與默默的等待?在班級管理中,適當運用一些小策略、小竅門,掌握一些“心理兵法”,往往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作者單位:安徽省廬江二中,合肥,231500)
編輯 / 王晶晶 終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