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發(fā)現型問題教學

      2014-08-30 04:12吳春燕
      教育教學論壇 2014年38期
      關鍵詞:布魯納發(fā)現科學探究

      摘要:化學教學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探究欲望,學會自主學習。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提出了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體驗發(fā)現型教學案例為例,剖析了發(fā)現型問題教學過程并對教學設計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布魯納;發(fā)現;學習;教學過程;科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8.2,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120-02

      一、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沉悶,以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為主,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學答”,而當學生回答不出時,教師只能自問自答,知識只是單一地由教師復制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沉悶,缺乏生氣,難以喚起學生的熱情和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更不要說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馬克思說過: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主觀性便是從客觀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動變?yōu)橹鲃?、能動的特征?!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關專家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探究未知事物的需要和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適當的方法。為此,他們建議,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途徑之一就是設置新的課程,強化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一些實際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其主動學習的動力。

      二、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

      根據布魯納的研究及我們的思考,我們認為,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以下6個步驟。(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即讓學生在一種包含未知的、新的東西的環(huán)境中處于一種心理困境。(2)教師為學生提供資料,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性結論的實例,提供每一組資料可包括關于概念的各種肯定的例證或否定的例證。資料涉及的內容為事件、人物、物件、故事或圖片等。每一例證標有“是”或“否”的標簽。教師要告訴學生:所有肯定的例證都有共同性。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現象的顯著特點并逐步縮小觀察范圍,把注意力集中于某個中心點。(3)引導學生提出關于概念的假設。學生對不同的例證加以比較,最后根據例證的基本屬性,給概念命名、定義或闡述規(guī)律,亦即形成概念。(4)對獲得的概念進行檢驗。讓學生從已提供的例證以外去尋找與概念同一的無標簽的例證,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他們的例證。接著用新例證來檢驗假設是否成立,有必要時修正假設。(5)引導學生將獲取的新知識(即通過自己的發(fā)現得出的結論)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的適當位置,并運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之中,使其得以鞏固和深化,形成遷移能力。(6)要求學生分析他們獲得概念的策略。反省自己是如何獲得概念的,通過反省逐漸認識到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其中哪一種最有效。

      三、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類型

      在發(fā)現型問題教學中,發(fā)現學習可根據教師所起的作用不同,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體驗發(fā)現型。在這類學習中,學習課題、假設、驗證用的資料、實驗都由教師事先準備好,學生憑借已有經驗,從幾種假設中選取一種,并圍繞所選取的假設展開討論。第二類是指導發(fā)現型。在這類發(fā)現學習中,教師提出學習課題,設想、假設都由學生自己提出,但是驗證假設用的資料由教師事先準備好,或者由學生提出要求,教師再準備。第三類是獨立發(fā)現型。在這類發(fā)現學習中,課題由學生自己或教師提出,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獨立進行,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組織者。根據發(fā)現學習的三種類型,也可以將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劃分為三種類型: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指導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和獨立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在教學中不同的內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筆者在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方面,做過一些嘗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基本過程

      體驗學習是教師設置教學情境,以問題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強調實踐活動,重視合作交流,并以建構為指向。我們可以用圖1來表示體驗學習的基本特征。學生根據老師所設置的情境,以基于自身的好奇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主動地通過實踐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收集證據,做出解釋達成對問題的合理構建,進而獲取知識,理解科學的本質,培養(yǎng)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這就是新一輪化學課程改革所大力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發(fā)現型問題教學過程剖析

      在問題形成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可以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做出一定的反應,同時在腦海中呈現出問題的基本框架。

      在接著的問題集中確定階段,以老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將問題盡量具體化。學生這時可以提出自己推導出的結構,提出自己的假設,那么接下來是實驗設計階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分析與探討問題,鼓勵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參與、醞釀,探究問題解決的良策,完善補充設計的方案。學生根據自己的假設,同時依據所提供的實驗試劑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這個階段是非常關鍵的,設計的實驗是否科學,是否可操作,直接影響對最初假設的驗證效果。

      實驗設計的實施階段,是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索的機會。在實驗的組織上,強調小組的榮譽、協作精神,引導學生樂于合作。在巡回過程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做法,而要多加鼓勵,引導他們積極地發(fā)現問題,多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使思維具有深刻性、獨立性,使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問題小結階段,學生應該學會傾聽、接納、吸取和尊重他人,同時可以在別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果某些意見不統一,可以重新通過實驗驗證,而不是盲目的隨從和否定,最終達到對苯酚化學性質的統一認識。

      六、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由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深深體會到以下幾點:

      1.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施過程中,筆者深深體會到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2.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加速知識的經驗轉換。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是以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研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分析、研究、探索、總結,最后獲得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發(fā)現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識是經由學生研究獲得的,回歸學生的經驗生活世界,在學生的經驗世界里找到種種有效的生長基點、源泉和底料,使學生的知識有血也有肉更有自身意義色彩的某種靈氣。

      3.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促進積極情感的生成。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卑l(fā)現型問題教學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

      4.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能夠實現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要求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問題,要求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所以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此外,發(fā)現型問題的教學中,我們必須首先注重學生的求實精神,要求他們闡述任何觀點都應該有自己的依據。另外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求實而壓抑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大膽假設,甚至鼓勵他們在必要時運用直覺。第三,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習是學生個人的探索,如何激發(fā)起探索的興趣、動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第四,探索是人的活動,人的交往對探索結果有很大的影響,要鼓勵學生組成研究團體,在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質疑。

      作者簡介:吳春燕(1974-),女,陜西西安人,1998年6月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現在陜西省體育運動學校工作,講師。endprint

      摘要:化學教學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探究欲望,學會自主學習。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提出了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體驗發(fā)現型教學案例為例,剖析了發(fā)現型問題教學過程并對教學設計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布魯納;發(fā)現;學習;教學過程;科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8.2,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120-02

      一、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沉悶,以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為主,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學答”,而當學生回答不出時,教師只能自問自答,知識只是單一地由教師復制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沉悶,缺乏生氣,難以喚起學生的熱情和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更不要說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馬克思說過: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主觀性便是從客觀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動變?yōu)橹鲃?、能動的特征?!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關專家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探究未知事物的需要和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適當的方法。為此,他們建議,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途徑之一就是設置新的課程,強化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一些實際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其主動學習的動力。

      二、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

      根據布魯納的研究及我們的思考,我們認為,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以下6個步驟。(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即讓學生在一種包含未知的、新的東西的環(huán)境中處于一種心理困境。(2)教師為學生提供資料,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性結論的實例,提供每一組資料可包括關于概念的各種肯定的例證或否定的例證。資料涉及的內容為事件、人物、物件、故事或圖片等。每一例證標有“是”或“否”的標簽。教師要告訴學生:所有肯定的例證都有共同性。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現象的顯著特點并逐步縮小觀察范圍,把注意力集中于某個中心點。(3)引導學生提出關于概念的假設。學生對不同的例證加以比較,最后根據例證的基本屬性,給概念命名、定義或闡述規(guī)律,亦即形成概念。(4)對獲得的概念進行檢驗。讓學生從已提供的例證以外去尋找與概念同一的無標簽的例證,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他們的例證。接著用新例證來檢驗假設是否成立,有必要時修正假設。(5)引導學生將獲取的新知識(即通過自己的發(fā)現得出的結論)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的適當位置,并運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之中,使其得以鞏固和深化,形成遷移能力。(6)要求學生分析他們獲得概念的策略。反省自己是如何獲得概念的,通過反省逐漸認識到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其中哪一種最有效。

      三、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類型

      在發(fā)現型問題教學中,發(fā)現學習可根據教師所起的作用不同,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體驗發(fā)現型。在這類學習中,學習課題、假設、驗證用的資料、實驗都由教師事先準備好,學生憑借已有經驗,從幾種假設中選取一種,并圍繞所選取的假設展開討論。第二類是指導發(fā)現型。在這類發(fā)現學習中,教師提出學習課題,設想、假設都由學生自己提出,但是驗證假設用的資料由教師事先準備好,或者由學生提出要求,教師再準備。第三類是獨立發(fā)現型。在這類發(fā)現學習中,課題由學生自己或教師提出,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獨立進行,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組織者。根據發(fā)現學習的三種類型,也可以將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劃分為三種類型: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指導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和獨立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在教學中不同的內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筆者在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方面,做過一些嘗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基本過程

      體驗學習是教師設置教學情境,以問題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強調實踐活動,重視合作交流,并以建構為指向。我們可以用圖1來表示體驗學習的基本特征。學生根據老師所設置的情境,以基于自身的好奇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主動地通過實踐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收集證據,做出解釋達成對問題的合理構建,進而獲取知識,理解科學的本質,培養(yǎng)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這就是新一輪化學課程改革所大力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發(fā)現型問題教學過程剖析

      在問題形成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可以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做出一定的反應,同時在腦海中呈現出問題的基本框架。

      在接著的問題集中確定階段,以老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將問題盡量具體化。學生這時可以提出自己推導出的結構,提出自己的假設,那么接下來是實驗設計階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分析與探討問題,鼓勵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參與、醞釀,探究問題解決的良策,完善補充設計的方案。學生根據自己的假設,同時依據所提供的實驗試劑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這個階段是非常關鍵的,設計的實驗是否科學,是否可操作,直接影響對最初假設的驗證效果。

      實驗設計的實施階段,是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索的機會。在實驗的組織上,強調小組的榮譽、協作精神,引導學生樂于合作。在巡回過程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做法,而要多加鼓勵,引導他們積極地發(fā)現問題,多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使思維具有深刻性、獨立性,使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問題小結階段,學生應該學會傾聽、接納、吸取和尊重他人,同時可以在別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果某些意見不統一,可以重新通過實驗驗證,而不是盲目的隨從和否定,最終達到對苯酚化學性質的統一認識。

      六、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由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深深體會到以下幾點:

      1.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施過程中,筆者深深體會到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2.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加速知識的經驗轉換。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是以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研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分析、研究、探索、總結,最后獲得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發(fā)現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識是經由學生研究獲得的,回歸學生的經驗生活世界,在學生的經驗世界里找到種種有效的生長基點、源泉和底料,使學生的知識有血也有肉更有自身意義色彩的某種靈氣。

      3.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促進積極情感的生成。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卑l(fā)現型問題教學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

      4.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能夠實現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要求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問題,要求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所以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此外,發(fā)現型問題的教學中,我們必須首先注重學生的求實精神,要求他們闡述任何觀點都應該有自己的依據。另外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求實而壓抑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大膽假設,甚至鼓勵他們在必要時運用直覺。第三,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習是學生個人的探索,如何激發(fā)起探索的興趣、動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第四,探索是人的活動,人的交往對探索結果有很大的影響,要鼓勵學生組成研究團體,在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質疑。

      作者簡介:吳春燕(1974-),女,陜西西安人,1998年6月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現在陜西省體育運動學校工作,講師。endprint

      摘要:化學教學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探究欲望,學會自主學習。根據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fā)現學習理論,提出了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和類型,以體驗發(fā)現型教學案例為例,剖析了發(fā)現型問題教學過程并對教學設計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思考。

      關鍵詞:布魯納;發(fā)現;學習;教學過程;科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718.2,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8-0120-02

      一、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必要性

      長期以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沉悶,以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為主,教師往往比較注重引導學生“學答”,而當學生回答不出時,教師只能自問自答,知識只是單一地由教師復制給學生,這種教學方式比較沉悶,缺乏生氣,難以喚起學生的熱情和思維活動的積極性,更不要說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馬克思說過:人是主體,自然是客體,主觀性便是從客觀世界的角度揭示人由受動變?yōu)橹鲃?、能動的特征?!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關專家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探究未知事物的需要和獲得新的體驗的需要、獲得認可與被人欣賞的需要、以及承擔責任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適當的方法。為此,他們建議,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途徑之一就是設置新的課程,強化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一些實際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其主動學習的動力。

      二、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

      根據布魯納的研究及我們的思考,我們認為,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一般過程包括以下6個步驟。(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即讓學生在一種包含未知的、新的東西的環(huán)境中處于一種心理困境。(2)教師為學生提供資料,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性結論的實例,提供每一組資料可包括關于概念的各種肯定的例證或否定的例證。資料涉及的內容為事件、人物、物件、故事或圖片等。每一例證標有“是”或“否”的標簽。教師要告訴學生:所有肯定的例證都有共同性。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現象的顯著特點并逐步縮小觀察范圍,把注意力集中于某個中心點。(3)引導學生提出關于概念的假設。學生對不同的例證加以比較,最后根據例證的基本屬性,給概念命名、定義或闡述規(guī)律,亦即形成概念。(4)對獲得的概念進行檢驗。讓學生從已提供的例證以外去尋找與概念同一的無標簽的例證,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他們的例證。接著用新例證來檢驗假設是否成立,有必要時修正假設。(5)引導學生將獲取的新知識(即通過自己的發(fā)現得出的結論)納入到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的適當位置,并運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之中,使其得以鞏固和深化,形成遷移能力。(6)要求學生分析他們獲得概念的策略。反省自己是如何獲得概念的,通過反省逐漸認識到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其中哪一種最有效。

      三、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類型

      在發(fā)現型問題教學中,發(fā)現學習可根據教師所起的作用不同,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體驗發(fā)現型。在這類學習中,學習課題、假設、驗證用的資料、實驗都由教師事先準備好,學生憑借已有經驗,從幾種假設中選取一種,并圍繞所選取的假設展開討論。第二類是指導發(fā)現型。在這類發(fā)現學習中,教師提出學習課題,設想、假設都由學生自己提出,但是驗證假設用的資料由教師事先準備好,或者由學生提出要求,教師再準備。第三類是獨立發(fā)現型。在這類發(fā)現學習中,課題由學生自己或教師提出,整個過程都是由學生自己獨立進行,教師僅僅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組織者。根據發(fā)現學習的三種類型,也可以將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劃分為三種類型: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指導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和獨立發(fā)現型問題教學。在教學中不同的內容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筆者在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方面,做過一些嘗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體驗發(fā)現型問題教學的基本過程

      體驗學習是教師設置教學情境,以問題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強調實踐活動,重視合作交流,并以建構為指向。我們可以用圖1來表示體驗學習的基本特征。學生根據老師所設置的情境,以基于自身的好奇心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中心,主動地通過實踐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收集證據,做出解釋達成對問題的合理構建,進而獲取知識,理解科學的本質,培養(yǎng)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這就是新一輪化學課程改革所大力推崇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發(fā)現型問題教學過程剖析

      在問題形成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原有認知可以對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做出一定的反應,同時在腦海中呈現出問題的基本框架。

      在接著的問題集中確定階段,以老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將問題盡量具體化。學生這時可以提出自己推導出的結構,提出自己的假設,那么接下來是實驗設計階段,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分析與探討問題,鼓勵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的參與、醞釀,探究問題解決的良策,完善補充設計的方案。學生根據自己的假設,同時依據所提供的實驗試劑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這個階段是非常關鍵的,設計的實驗是否科學,是否可操作,直接影響對最初假設的驗證效果。

      實驗設計的實施階段,是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參與、探索的機會。在實驗的組織上,強調小組的榮譽、協作精神,引導學生樂于合作。在巡回過程中,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做法,而要多加鼓勵,引導他們積極地發(fā)現問題,多角度、多側面、多方向思考問題,使思維具有深刻性、獨立性,使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問題小結階段,學生應該學會傾聽、接納、吸取和尊重他人,同時可以在別人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果某些意見不統一,可以重新通過實驗驗證,而不是盲目的隨從和否定,最終達到對苯酚化學性質的統一認識。

      六、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設計的幾點思考

      由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深深體會到以下幾點:

      1.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施過程中,筆者深深體會到課堂教學的中心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方式,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思考問題,主動探求問題的解決辦法。

      2.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加速知識的經驗轉換。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是以學生對問題的探索和研究為主的教學方法,它通過學生對教師設計的問題的分析、研究、探索、總結,最后獲得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發(fā)現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識是經由學生研究獲得的,回歸學生的經驗生活世界,在學生的經驗世界里找到種種有效的生長基點、源泉和底料,使學生的知識有血也有肉更有自身意義色彩的某種靈氣。

      3.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促進積極情感的生成。愛因斯坦認為:“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以學習為享受,所以人們在濃厚的興趣下所獲得的一切常會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

      4.發(fā)現型問題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現型問題教學能夠實現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要求學生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回答問題,要求學生設計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亦不相同,所以有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此外,發(fā)現型問題的教學中,我們必須首先注重學生的求實精神,要求他們闡述任何觀點都應該有自己的依據。另外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求實而壓抑學生的創(chuàng)造和大膽假設,甚至鼓勵他們在必要時運用直覺。第三,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習是學生個人的探索,如何激發(fā)起探索的興趣、動機,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第四,探索是人的活動,人的交往對探索結果有很大的影響,要鼓勵學生組成研究團體,在交往中學會尊重和質疑。

      作者簡介:吳春燕(1974-),女,陜西西安人,1998年6月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現在陜西省體育運動學校工作,講師。endprint

      猜你喜歡
      布魯納發(fā)現科學探究
      化學教學中科學探究存在的幾個偏差
      突圍與重構——小學科學課堂中師生交往的真效性實踐探究
      布魯納發(fā)現學習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通许县| 东阳市| 三门峡市| 淮北市| 平乐县| 白朗县| 双流县| 莱西市| 通江县| 遵义市| 林周县| 苍溪县| 静宁县| 广元市| 行唐县| 平罗县| 曲靖市| 浙江省| 陵水| 浦东新区| 崇左市| 疏勒县| 靖江市| 南宫市| 抚松县| 渝北区| 镇宁| 大安市| 临邑县| 桑植县| 师宗县| 塔城市| 达尔| 新竹市| 上思县| 正安县| 丘北县| 瑞丽市| 民勤县| 富民县|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