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蓮
[摘要] 目的 對行內窺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ERCP) 的老年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探討老年患者 ERCP 術的護理策略及意義。 方法 將采用ERCP 術的64例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對比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 結果 觀察組對護理的滿意度、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得分和生存質量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采用ERCP 術的老年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可以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護理干預;老年;全方位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4-119-03
對于原因不明的膽胰管腫瘤、結石、膽源性胰腺炎、梗阻性黃疸、慢性胰腺炎、良惡性膽管狹窄和畸形等患者,可以在內窺鏡下經十二指腸乳頭插管注入造影劑,采用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 ppancreatography,ERCP)[1] 對胰膽管逆行顯示,明確胰腺、膽道及肝臟疾病的特點,并可以完成內鏡下乳頭括約肌切開術、內鏡下鼻膽管引流術和膽管內支架植入等微創(chuàng)手術,對臨床的診斷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社會老齡化,老年患者逐漸增多[2]。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而且常常合并多種疾病,因此ERCP術相應的風險增多,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更高。本研究對 2011年 3月~ 2013 年10月期間進行ERCP 術的老年患者后進行了全方位的護理干預,探討老年患者 ERCP 術的護理策略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全部患者資料來自于2011年 3月~ 2013 年10月期間我院外科住院接受ERCP 術的老年患者。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入組患者共64例。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齡66~79歲,平均(71.1±8.8)歲;病型分布:膽總管結石39例、肝外膽管結石18例、膽道腫瘤4例、胰頭癌2例、十二指腸癌1例;合并癥:冠心病33例、高血壓病27例、糖尿病18例、腦梗死8例、慢性腎功能不全者2例,每一項合并癥記為1分;手術時間:擇期手術61例、急診手術3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將入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3] ERCP是一項新技術,很多患者和家屬對此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因此應向患者做
注:兩組之間比較,P>0.05, ①WHOQOL-BREF: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②A:膽總管結石;③B:膽總管結石;④C:膽道腫瘤;⑤D:胰頭癌;⑥E:十二指腸癌
好科普宣傳,向患者及家屬進行ERCP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告知術前、術中及術后的注意事項。老年人記憶力差、反應遲鈍,對新鮮事物接受慢,部分老年人聽力下降,因此解釋時盡量做到耐心細致、多次重復,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及主管醫(yī)生的技術水平,介紹免氣腹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相關知識以增加患者對手術相關知識的知曉,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信心。同時要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4],積極幫助患者調整心態(tài)以迎接手術。引導患者盡快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對患者的全身情況初步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報告給醫(yī)師,根據醫(yī)師的醫(yī)囑進行處理,對高血壓患者首先可以采取降壓措施,對于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保證將血糖含量控制在5.6~11.3mmol/L才能實施手術。老年人代謝、排泄的功能減退 , 因此應重視造影劑對其腎功能的損害。術前準確的評估患者的腎臟功能。術前晚20:00以后禁食、禁水,術前完成碘過敏試驗。指導患者掌握吞咽動作、張口呼吸等動作進行術中配合[5]。
1.2.2 術中護理 老年患者在進行ERCP檢查及治療時出現(xiàn)的最嚴重的并發(fā)癥是低氧血癥和心臟意外,而通過吸氧可以有效的減少低氧血癥的發(fā)生,所以術中給予常規(guī)吸氧。
1.2.3 術后護理[6] (1)術后臥床休息。(2)術后密切觀察并準確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發(fā)現(xiàn)問題時及時應對。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腹部體征,包括壓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體征,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報告及請示醫(yī)生。(3)術后監(jiān)測血淀粉酶動態(tài)變化。(4)對留置鼻膽引流管患者應妥善固定引流管并連接負壓引流袋,應該保證引流管暢通,不出現(xiàn)阻塞、折疊等問題,同時對引流管中的液體的性狀和數(shù)量進行觀察和記錄。對留置導尿患者,注意觀察并記錄尿袋里的尿量、性狀和顏色等,導尿管一般于手術后24h內拔除。留置尿管時間超過24h者,為了防止傷口感染每天更換尿袋。 (5)術后的飲食要規(guī)律,進食從流食逐漸轉變到普通食物,少吃容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做到少食多餐。(6)老年患者體質下降,同時合并其他疾病而免疫力進一步降低,多種侵襲性插管操作可對機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容易出現(xiàn)感染。因此需要加強基礎護理。同時為保護腎功能,術后應及時靜脈輸液以促進造影劑的排泄, 以減少腎功能損害的發(fā)生,同時嚴密觀察患者尿量。
1.3 療效觀察指標[7]
(1)患者的滿意度:出院時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2)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分3級:顯效指臨床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日常生活完全自理;有效指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改善,日常生活部分自理;無效指臨床癥狀、體征無顯著變化,甚至病情惡化、死亡等??傆行?有效率+顯效率。(3)護理質量:護理質量總分為100分。(4)并發(fā)癥:觀察并統(tǒng)計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簡表 (WHOQOL-BREF) :為自評量表,了解患者對自己的生存質量、健康情況以及日常活動的感覺如何,共26個題目,采用1~5五級評分,分值越高,患者對自己的生存質量越滿意。
1.4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 SPSS1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進行數(shù)據的錄入、整理、統(tǒng)計和分析。對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用()表示,成組設計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高、護理質量得分高、生存質量量表得分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并發(fā)癥
觀察組出現(xiàn)高淀粉酶血癥1例、急性膽管炎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90%(2/34);對照組出現(xiàn)高淀粉酶血癥3例、術后急性胰腺炎2例、急性膽管炎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3.30%(7/30),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4.016,P=0.04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
組別 滿意度[n(%)] 護理質量(分) 總有效[n(%)] WHOQOL-BREF(分) 并發(fā)癥[n(%)]
觀察組(n=34) 33(97.10) 98.54±2.14 33(97.10) 91.06±4.17 2(5.90)
對照組(n=30) 24(80.00) 97.44±2.21 27(90.00) 88.35±4.27 7(23.30)
x2/t 4.761 2.029 1.355 2.566 4.016
P 0.029 0.047 0.244 0.012 0.045
3 討論
膽胰疾病是常見于外科的一類疾病,且發(fā)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老年人的膽道患病率高于年輕人,帶給老人身心痛苦。ERCP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疼痛輕等優(yōu)勢,在臨床應用的越來越廣泛,大部分膽胰疾病的患者通過ERCP術治療后可以獲得滿意療效[8]。但一方面,ERCP術存在出血、胰腺炎、穿孔和感染等風險,有報道顯示診斷性ERCP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1%~8.69%,治療性ERCP為1.03%~12.28%[9]。另一方面,老年患者全身器官機能減退,常常合并高血壓病、心肺腦疾患、糖尿病和血管功能異常等其他基礎疾病,增加了手術的危險性[10],且術后常常缺乏典型癥狀和體征而容易被忽視,不當?shù)尼t(yī)療護理措施也會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給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應對老年患者ERCP術給予更加高標準、更加全面的護理措施[11]。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患者接受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后,對護理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得分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測定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的總有效率高,提示通過強化護理干預干預,可以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使患者得到更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既有助于患者機體健康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又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改善了護患關系,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同時提高治療的有效率,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病率[12]。
對采用ERCP 術的老年患者,通過全方位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可以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同時可以提高臨床療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隨著醫(yī)學模式的改變,對護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簡單地配合醫(yī)師完成某個操作,而是要考慮到心理、生理、社會、生物等諸多因素對患者的影響,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新的全方位護理模式[13]。
[參考文獻]
[1] 唐蕾.內鏡下逆行胰腺管造影術的臨床應用及進展[J].上海護理,2009,11(6):59-62.
[2] 李玉鑾,黃少容.ERCP 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4):213.
[3] 劉丹紅,孟憲強,趙楊蘇,等.50 例高齡老年患者 ERCP 術前及術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6):195-197.
[4] 湯搖紅,吳海珍,周秋敏.ERCP術后并發(fā)急性胰腺炎的護理[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4,24(3):314-315.
[5] 季建娣.高齡老年ERCP患者心理護理[J].中國中醫(yī)藥資訊,2010,2(34):251.
[6] 林娟.40例高齡老年患者ERCP術后臨床觀察與護理[J]. 中國醫(yī)藥導刊,2011,13(5):886-887.
[7] 郭麗,蔣錦,朱婷婷,等.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149例臨床護理體會[J].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4,12(1):142-143.
[8] 管銀芳,方萍.ERCP術后鼻膽管引流的護理[J].吉林醫(yī)學, 2014,35(5):1065-1066.
[9] 繆林,范志寧.ERCP并發(fā)癥防治現(xiàn)狀[J].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2009,15(12):15-17.
[10] 范瑩.臨床路徑護理管理模式在膽管結石患者ERCP+EST術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30(6):34-35.
[11] 賀懿萍,李燕,趙丹娜.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膽總管結石患者ERCP術后并發(fā)癥效果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31):103-104.
[12] 農輝蓮,王艷玫,李小敏.ERCP 術后鼻膽引流術的臨床觀察護理[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4,2(2):241.
[13] 陳乃招,廖彩琴,張海嫦.插管困難的ERCP手術患者的護理配合及體會[J].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14,14(1): 114-117.
(收稿日期:201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