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勇
摘要: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的模式層出不窮,但仔細想想,語文教學的基本范式還是傳統(tǒng)的一套。學生對老師的上課風格已經(jīng)熟悉,久而久之,未免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學生閱讀文本,主要是為考試而非欣賞,故而又會帶來心理疲勞。在審美和心理的雙重疲勞下,語文課堂教學常如一潭死水。要喚起學生的熱情,不妨試著用陌生化策略來組織教學,也許能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關鍵詞:小學語文;師生;心理距離;陌生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3-306-01
在陌生化理論的審視下,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著這樣三個問題:形式與內容的割裂與錯位、感性與理性的矛盾與沖撞、思想與行動的脫離與反叛。從人本主義對主體性的倡揚,到“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之辯對人文性的肯定,語文閱讀教學改變了以往對“知識和技能”的崇拜,逐漸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推進人文性的改革和實踐中,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失衡和偏執(zhí),致使語文閱讀教學陷入失范的境地。因此,布萊希特的“陌生化”理論進入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將陌生化原則使用得恰到好處呢?本人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效果較好。
一、從教師的語言上
語言,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際工具,在教學中,語言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媒介,是傳授知識的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老師通過語言表述的內容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事物,是他們生活中所熟知的油鹽柴米醬醋茶之類,全然沒有新鮮感,不能帶給學生以新奇的感受,或者所用事例等是學生在家里或從開始進校讀書的那天就在聽到或見到的,太普通、太平常,也難引起學生的喜歡和注意。為此,即使所要表述的內容是最普通、最平常的,也要盡可能地讓這些內容披上一層新鮮的外衣,賦予它們以新意,以新鮮感吊起學生的胃口,調動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時前后表述的內容都是同一個意思,可以使用不同的表述方式,重新組織語言,翻新花樣,“舊酒裝新瓶”,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注意。
語言上的陌生化,還要求語言要富有文采。我們并非要求教師刻意去雕琢語言。而是說教師對自己的語言要作必要的修飾和美化,使語言在表述準確的同時,帶上一定的審美色彩,學生聽了之后,既獲得了知識,又有了美的享受,同時還能通過教師富有文采的語言表達,感知教師的人格魅力。
二、從閱讀的方法上
在用陌生化理論建構了語文閱讀教學系統(tǒng)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與策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學會用陌生的眼光審視熟悉的事物,在平凡中尋找新意,最大限度地開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中滲透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
1、要依托陌生化特質進行閱讀。文本因其“陌生化”特質,能激發(fā)學生的詩意感受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文本的感性形式從直觀感受達到重建意象。同時,文本的無限意蘊是通過“陌生化”的形式傳給讀者的。因此,我們要從形式出發(fā)來探求文本背后蘊含的深刻內涵。
2、以批判的立場“讀出問題,讀出自己”。文本和讀者都是不確定的,他們在閱讀中才能彼此建構。因此,要指導學生用一種批判的立場去閱讀,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教師要教會學生即時圈點,在討論中激發(fā)學生,用“玄機”引導學生。
3、用陌生化閱讀觀照學生生活。文本不是既定的,在讀者的反復欣賞和時代的更迭中不斷生成和超越。我們要拓展文本的多種可能性,反省自我,指導生活。
4、借陌生化教學方法激活課堂。通過教學情境的陌生化、教學內容的陌生化、教學語言的陌生化等方法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思維。
三、從實現(xiàn)陌生化的策略上
閱讀教學過程中常常有必要對文本作“陌生化”的處理。閱讀教學中的“陌生化”就是借助相關“間離技術”,幫助學生對文本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欲望,從而實現(xiàn)由“被動”閱讀向“主動”閱讀的轉變。葉圣陶先生說:“閱讀了一篇作品,覺得淡而無味……于是去聽聽別人的話。聽了別人的話,再去看作品,覺得意味深長了……這是讀者常有的經(jīng)驗。”別人的評論也可以形成閱讀的“陌生化”,這是因為別人的評論特別是經(jīng)典的評論可以為學生打開一個嶄新的閱讀視角,提供一份可資鑒借的審美體驗。
另外,由文字聯(lián)想到畫面,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式,它可以實現(xiàn)學生閱讀的“陌生化”。從生本出發(fā),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整體感知文章、充分讀文的基礎上,學生擁有了課堂的主動權。這為學生聯(lián)想到鮮活、自然的畫面進行充分地鋪墊。然后,適當?shù)匾龑W生將自己聯(lián)想到的畫面與文本對照,加強感受,為后邊的品味與感悟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袒露真言,把自己聯(lián)想到的畫面真實地表述出來。
四、從開掘作品創(chuàng)作的陌生化技巧上
在閱讀教學中,作為特殊的閱讀群體——教師和學生,其閱讀行為已經(jīng)遠離了閱讀過程本身,而為教學的功利性目的緊緊操控。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遺失作品本身的審美情趣,呈現(xiàn)的完全是:整個閱讀教學,重教學而輕閱讀。教師和學生的審美感官越來越遲鈍,審美評價越來越模糊,閱讀教學不但索然無味,而且效率低下。此時,教者的重要任務不是如何進行教學設計,而是尋求文章本身的陌生化技巧。只有在這樣的細讀中尋求突破點,才能真正地激活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
最重要的是開掘作品創(chuàng)作的陌生化技巧,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材中,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是學生感興趣的,但是不是就可以拒絕閱讀呢?當然不是。這時,就需要教師利用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誘導學生的閱讀興趣。而教師要調動學生,就必須選準閱讀的切入點,同時也是學生的興奮點來撥動學生的心弦。
總之,課堂教學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運用合適的手段,將教學藝術陌生化,能變熟悉為陌生,不斷更新學生對文本、老師的感覺,喚醒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和主動性。讓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站在新的視角、新的層面上體會到平常之處的神奇。老師如果能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點燃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火焰,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將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