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晗
摘要:印第安作為北美大陸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長期的部落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學特征,強調(diào)人與自然的高度融合。但是隨著新大陸的發(fā)現(xiàn)和殖民者的不斷涌入,印第安文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甚至瀕臨消亡的邊緣。其文學體現(xiàn)了被白人文化同化的同時盡量保留了自身的文學特點,直到美國高漲的民權(quán)運動引發(fā)的文化回歸,印第安文學在美國當今多元文化的影響下才得以復(fù)興并具備了新的特點。
關(guān)鍵詞:印第安文學;多元文化;復(fù)興
中圖分類號:I10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7-0110-02
美利堅合眾國是世界上包容文化最多的國家,可以說,美國大陸實際上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土地,其文學作品也自然體現(xiàn)出多文化的共生共存的特征,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美國本土最原始的印第安部落之中所產(chǎn)生的文學作品,從最初原始狀態(tài)到多文化交融背景的今天,印第安文學經(jīng)歷了從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之前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到以白人歐洲文學作品為主導(dǎo)的低落期,最后再到百花齊放、多文化融合[1]。印第安文化孕育了美國文學,印第安文化是美國文學領(lǐng)域發(fā)展的基石。印第安文學在印第安文化的土壤里生根發(fā)芽,但是在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生了曲折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發(fā)生了變化引起的,所以說美國多元文化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印第安文學的發(fā)展。從文化背景與文學作品的關(guān)系上看,印第安文學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部落文化繁榮時期、外來文化壓制的過渡時期和融合復(fù)興時期。
一、印第安部落文化中孕育產(chǎn)生的印第安文學
數(shù)千年前,散居在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過著以部落為主的生活,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印第安文化,在文化的不斷演變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印第安文明的語言和文字,像古羅馬文明和東方文明的發(fā)展一樣,印第安文化中最早的文學形式是口頭傳頌的民間小故事、民間箴言和神話,這些具備文學雛形的內(nèi)容就是印第安文學的根基,這些基本文學通過在部落內(nèi)部和部落之間以口頭表達的形式世世代代傳承下來,具體內(nèi)容通常被描繪得栩栩如生,生動活潑,而且涉及面廣泛,具體包括民間故事、勞動頌歌和部落神話等等?!霸跊]有‘文字的口語社會中,文學是指任何值得反復(fù)吟唱,最終能夠被廣泛記憶和流傳的語言?!盵2]由于印第安人早期主要是依賴自然來構(gòu)建部落和自身的生活,幾乎是過著與其他文明隔絕的生活。因此,他們的主要信仰就是大自然的神靈,并認為人與自然是渾然天成的,他們認為大自然中的所有生物都擁有自己的靈魂,部落文學的核心內(nèi)容是神靈創(chuàng)造了萬物包括人類,同時神靈也借助萬物來改變世界,所以,他們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并認為自己與自然界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孕育了他們,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地在自然界中發(fā)展,改變世界,兩者像生物和空氣的關(guān)系一樣密不可分。印第安傳統(tǒng)口頭文學的一個很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記錄了許多關(guān)于“trickster”的傳說,筆者譯為雙面人,這種人具有兩面性,一方面是帶有部落英雄色彩,另一方面又具備好色、貪婪和魯莽的性格,這種形象對美國文學甚至美國文化的核心特點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當今很多美國文化中的人物形象都或多或少地具備這個特點。
二、印第安文學在外來文化影響下的過渡
從發(fā)現(xiàn)新大陸到英國在弗吉尼亞建立殖民定居點開始,在政治和文化領(lǐng)域白人占據(jù)了美洲大陸的統(tǒng)治地位,隨著殖民范圍的不斷擴大,印第安人原始的部落生活和文化在外來文明的沖擊下不斷被破壞摧毀,盡管在殖民活動開始的一段時期印第安文學依然流行,但是整體上隨著物質(zhì)生活和文化的逐漸衰敗,導(dǎo)致自身對于世界的認知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印第安人還是保留著自己對于世界的認知,在諸多與殖民者有關(guān)的文學作品和演說中,仍然把人類與自然融合在一起,如1822年,美國印第安偉大的演說家塞尼卡酋長“紅夾克衫”把弱勢群體比喻成幼小的秧苗,把強勢群體比喻成參天大樹,“如今,你們已長成一棵大樹,頂部高聳入云,枝葉遮蓋著整個大地,而我們,這棵昔日森林中最高大的勁松,今日成了那株弱不禁風的幼苗,需要你們保護?!盵3]諸如此類?!氨M管在15世紀末到18世紀上半葉期間,殖民活動異?;钴S,但印第安口頭文學仍然處于北美文學的主流地位,因為英語主流文學的發(fā)展和壯大需要時間?!盵4]印第安部落遭到驅(qū)趕和摧殘的過程也是印第安文化被當時的主流文化壓制和同化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之中,印第安文學的核心理念一次又一次地被白人主流文化所沖擊,印第安文學處在消亡的邊緣,印第安文學作品出產(chǎn)率低,而且他們認同的理念已經(jīng)蕩然無存。
由于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印第安部落沒有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隨著殖民者在印第安土地上開辦教育結(jié)構(gòu),印第安人也自然成為受教育者,越來越多的印第安人學習英語,并把印第安文學作品用英語記錄下來。同時,受到英語背景文化的熏陶,具有印第安血統(tǒng)的知識分子開始用白人文學的手法和文化元素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如白人文學中強調(diào)的等級意識,人與人之間愛情的淋漓盡致的表露和追求,這些都是印第安文學中所不強調(diào)的,印第安作家由于受到這類思想的感染也開始喜歡并接納,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是難以舍棄自己的成長過程和種族的核心要義。因此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他們盡量避開突出印第安特色的文學元素,而是通過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來表現(xiàn)自身在白人主流群體社會中的無奈和弱勢地位,并同時表現(xiàn)出需要被認同和自身特色的意味,如《印第安人之魂》、《布萊克·艾爾科心語》等,其作者或作品中的主角是印第安人,但是在生活中和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與白人文化有著密切的接觸,因此,當時的大部分印第安文學作品都大量融入了白人文化的因素,如作品中皈依基督教,認同白人的價值觀,但是也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迷失自我。因此,印第安文學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經(jīng)歷了接近消亡,慢慢在白人文學的影響下開始逐漸過渡,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東西的過程。
三、印第安文學在多元文化中的復(fù)興
二戰(zhàn)以后,黑人維權(quán)運動不斷高漲,對于美國本土居民印第安人的保護和權(quán)益也越來越得到重視,在這個強烈呼吁平等對待多元文化,共同繁榮的背景下,印第安作家們在其文學作品中不斷大量地表現(xiàn)自身的文化特點和文學特征,他們積極大膽地表現(xiàn)了民族溯源的意愿,同時敢于把自身從當時的白人主流文化中剝離出來,在文化文學領(lǐng)域展示印第安部落文學的特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路易斯?厄德里克,她多次獲得各種文學獎項,在其作品中大量體現(xiàn)了印第安人在受到殖民地壓制時期,一方面要努力使自己適應(yīng)當?shù)刂髁魃鐣睢⑺枷胍庾R形態(tài)的同時,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自身文化文學特點的生活狀態(tài)。同時,原始印第安部落的核心價值觀即人與自然的融合也在美國多元文化的精神生活領(lǐng)域被更廣泛地接受,美國國內(nèi)的大量黑人文學、白人文學、拉美文學和亞洲文學作品中也越來越多地體現(xiàn)了這一價值觀,可見,印第安文學在多元文化中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一定的重要地位。endprint
從印第安人定居在美洲大陸,到殖民者入侵,再到現(xiàn)在的多元文化融合,印第安文學在此過程中依然保留了自身文學作品中的核心要義,隨著與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和互動,印第安文學從在強勢文化壓制的夾縫中徐徐前行,再到重新綻放的今天,不僅保留了自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其他文化和文明所具有的特點,使得今天的印第安文學更為豐富燦爛。
參考文獻:
[1]Anrew Wiget. Dictionary of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M].New York: Garland,1994:145.
[2]王晨.文化重建中的優(yōu)勢奇葩:美國印第安文學[J].社會科學家,2008,(10):39.
[3]朱振武.美國小說本土化的多元因素[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4]Alan R. VELIEED. An Anthology of American Indian Literature[M].Oklahom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1979.
Abstract:As the oldest aboriginal residents in North American continent, the local American Indians have fostered their own literature, which believes that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are indispensable and closely connected; however, with the discovery of New World and the invasion of colonists, the Indian literature was stricken and at the brink of dying out. Although dominated by the literature of the white people, it was still reserved to some extent. Not until the bloom of civil rights movements in the US was Indian literature restored with its new featur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multicultural society.
Key words:Indian literature; multiculture; restor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