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聲友
摘 要:閱讀教學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學生綜合語文素養(yǎng)也會得到很大提高。新課程改革的許多新理念給語文閱讀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閱讀課堂開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躍、開放。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5-370-01
閱讀教學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是語文課程中最基本的板塊也是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它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高效活躍的閱讀教學課堂,一定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久之,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很大提高。新課程改革的許多理念有較大的變化,給語文閱讀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閱讀課堂開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躍、開放,這無疑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進步。但熱鬧語文課堂的背后我們也應該關注這幾個問題,否則閱讀課就會偏離正確的軌道,發(fā)揮不了它在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理念下的閱讀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決定著一切行為效果的好壞。從當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們知道,教師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教學的優(yōu)秀傳統,我們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間都還給學生而放棄這一有生命力的東西。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形體語言;教師要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教師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傳授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等??傊?,教師要能調控課堂節(jié)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tài)下完成閱讀任務。
教學過程中,我們在把學生的興趣激活起來的同時,還應注意喚起他們的生活體驗。如在學習在學習《花鐘》一課,學生對花不太熟悉,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容有一定難度。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課外書籍上收集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識或現象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其能樂于閱讀。與此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的認識,這時,即使是學生的認識有偏頗之處,教師只能引導,不能輕易否認,不能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評價。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激情才不會破壞,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才會不斷提高。學生在暢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認同、得到了提高。
二、關注學生的語言探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學習語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沒有必要的積累談深層次的閱讀是一句空話。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字詞句的理解與積累。小學階段,學生還是應該重視語言材料本身即字、詞、句、語段的積累。這種方法比較傳統,但傳統的東西并不是都不好。因為,理解了一篇文章的重點詞、句和語段也就能理解文章的主題,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加強這些方面的教學。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誦讀并默寫優(yōu)美詞句章段和名篇,關注文章、文學常識的積累,使學生在有意識的積累、感悟理解和運用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誦讀內容宜參照課標及教材推薦的篇目做出量的規(guī)定和質的選擇。其次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學會制訂閱讀計劃,廣泛開展課外閱讀,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同時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室)、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不容忽視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在強調人文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強調語言的探究。學生在寫作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生活的積累,缺乏語言的積累。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時教師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習借鑒作家的寫作技巧,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寫作訓練。這一點人教版語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但這還很不夠,教師還需要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設計,當然這些訓練一定要落到實處,可讓學生當堂展示,也可作為課外訓練,評價方式靈活多樣,自評、互評、點評結合。
三、在閱讀中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閱讀教學是一項雙邊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要設法讓學生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種有目的、講效益的活動,它直接關系到各科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逐漸領會、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義,進而去學習寫作技能及加深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只有踏踏實實立足于平日的教學,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學習后實踐,在實踐后反思,在反思后改進,在改進后學習。如此地潛心鉆研與探索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必能更有效地完成閱讀課文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