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成
【摘要】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但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只注重寫作的技巧與方法,使得學生的作文缺乏個性和感情。因此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個性是我們應當注重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當前初中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如何展開作文個性化教學兩方面進行討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個性化;問題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一、個性化初中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思想,使得作文教學僵硬
在中考指揮下的應試教育的思想,使得語文教師把重心都放在作文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真實情感體驗。在以往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注重知識和技巧的教學,與學生的溝通過少,無法了解學生的體會,只是在灌輸知識,而沒有想過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忽略了學生在學習作文時的情感,使得作文教學枯燥無趣。同時教師的教學只是紙上談兵,沒有聯(lián)系實際生活,反而是脫離了生活,忽視學生情感體驗,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使學生無法了解到作文是可以傳達心聲和感情,這也使學生無法了解到寫作的樂趣和成就感。
(二)學生缺乏思考,作文千篇一律
長久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文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diào)共性,困于“統(tǒng)一命題”“同一內(nèi)容”的不成文的規(guī)定中。即使在每年的中考中會出現(xiàn)很多優(yōu)秀的作文,但大多都是同種同根,相似的布局、點題方式,這種千篇一律的情況值得讓人思考。世間百態(tài),內(nèi)心情感,人各有異,就如同“人人心中都有一部西游記”,可見每個人都是有其獨特的體會,但是學生寫出的作文卻千人一面,缺乏靈性和個性魅力,使得讀的人無法從中體驗到作品的魅力。長久以來,忽略學生的差異性導致學生寫作能力偏低,無法用文章表達自己感情,碰到問題時,只能生搬硬套,邏輯混亂,言不由衷甚至是錯字連篇,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如果寫出來的文章不是出自本身的真實感情和體驗,就會失去感人的力量,失去了親切自然的魅力。
(三)學生閱讀量少,缺乏積累
現(xiàn)今,學生課業(yè)負擔重、時間緊,因此很多學生都不愿意花費時間在課外書籍的閱讀和理解上,不是將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補習文化課上,就是急功近利想要一步登天,只是大量的注重閱讀優(yōu)秀作文書,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只注重閱讀數(shù)量而不注重閱讀質(zhì)量。但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寫作是一個閱讀逐漸積累而又自然釋放的過程。閱讀是寫作的前提,也是寫作的基礎,學生缺乏閱讀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在寫作的時候就會言之無物,喪失了深度和個性。
二、如何展開初中語文作文個性化教學
(一)教師改變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
教師要改變應試教學模式的觀念,在課堂上不僅教導學生作文知識和作文技巧,還要教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發(fā)現(xiàn)素材,然后用筆寫出屬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教師可以定期組織練筆研討會,這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在教學方法中,練筆研討是一種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能力的作文教學方式,在練筆研討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能從老師和同學給的建議和想法有收獲,將自己碰到的阻礙解決。另外在探討中同學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能有更多的溝通,增加課堂學習氛圍,老師要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達到練習寫作水平的目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經(jīng)典美文,通過欣賞經(jīng)典美文的情感表達和對細節(jié)的刻畫,使學生產(chǎn)生心靈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培養(yǎng)個性
學生在平時寫作中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能只專注于技巧和知識的表達,也要注重自己心理感受的表達和自身體驗的闡述,要以自己獨特個性化的思維方式進行寫作,從而體現(xiàn)文章的獨創(chuàng)性和靈動性,使文章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和特點。要學會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跳出固定的想法和思路,另辟蹊徑,保持自己思維方式的個性化。不同的人對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和看法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的寫作風格也不能千篇一律的,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自己真實的想法和感受,不必為固定的作文模式讓路。作文有了作者真實的感情,才會有感人的力量,有其獨特的魅力。
(三)增加閱讀量和提高閱讀質(zhì)量
學生在平時是一定要增加自己的閱讀數(shù)量和閱讀質(zhì)量,選擇不同體裁的優(yōu)秀作品,從不同的閱讀素材中汲取有用的素材和知識。閱讀量大能夠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寬度,加強學生的思維深度。作文的提高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學生在逐漸積累中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蘊,寫作就猶如行云流水般自然。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因此教師鼓勵學生培養(yǎng)個性化閱讀能力,針對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文學作品,閱讀之后試著寫出自己的感悟,培養(yǎng)學生領悟力。教導學生對優(yōu)秀作品進行反復閱讀和體會,激發(fā)學生多方位的思考,勇于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提高閱讀質(zhì)量,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積累作文素材,從而為提高作文水平打基礎。
(四)學生培養(yǎng)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有些同學在寫作時覺得無從下筆,找不到可以寫的素材,一方面因為學生文學作品閱讀量不夠,另一方面就是學生對生活缺乏觀察。其實很多優(yōu)秀作品都是來源于真實生活,或是對真實生活的反映,因此想要提高寫作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能力與理解能力。讓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都是寫作的素材,比如四季的更替、春季的萬物復蘇、夏季的百花爭艷、秋季的金黃麥浪、冬季的銀裝素裹等。教師引導學生對周圍的生活感知敏感細膩一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觀察生活的習慣,記錄下每次的感受和感悟,這也是作文素材和知識的積累,對于提高作文水平有很大幫助。
三、結(jié)語
作文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但是提升作文能力也不能一蹴而就,作文能力提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學生要多讀多寫,多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和體會,培養(yǎng)自己個性化的思維方式,逐漸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展現(xiàn)學生真實的實力。
參考文獻
[1]景美紅. 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13(84).
[2]徐鋒. 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9).
(編輯:董 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