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古代鎖具研究設計研究

      2014-09-09 20:48徐文靜
      藝術科技 2014年8期
      關鍵詞:視覺設計結構

      徐文靜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古鎖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現(xiàn)大多用于收藏。但是在過去悠久的歷史中,古鎖在安全保障和民俗文化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文中將以“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為例,使用現(xiàn)代計算機建模的形式更加直觀準確地展示鎖具的結構并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其使用方式、視覺設計等方面的研究,探討古人在鎖具設計和制作中的考量。

      關鍵詞:古鎖;結構;使用方式;視覺設計

      1 古鎖的概述

      古鎖的起源眾說紛紜,雖無從考證,但鎖是伴隨著私有觀念而產生的,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因為生產力的逐步提高使得人類開始有了少量剩余財產并不斷加以積累,正是私有制的產生,人類才會想要保護個人財產,進而開始了對鎖具的探索和應用。[1]從原始社會帶有“鎖”之意義的繩結,到考古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時期的木鎖,到西周時期出現(xiàn)的青銅鎖,再到東漢普遍生產和使用金屬鎖具,至明清時期已經發(fā)展到一個極為鼎盛的時期,直到20世紀50年代國外成本較低的彈子鎖進入我國市場,傳統(tǒng)鎖具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漫長的歷史中,鎖具種類繁多,裝飾紋樣豐富多彩,這些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和文字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祈福辟邪的吉祥觀念。那些流傳至今的做工精巧、形態(tài)各異的古代鎖具,無一不向世人展示了那個時代豐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蘊。

      表1 不同鎖具簡介

      2 古鎖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本案例是古代一把清晚期的“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圖1),為橫式廣鎖,由鎖殼、鎖梁、鎖芯和鑰匙組成。鎖殼正面呈凹字狀,似枕狀,端面像鉛筆頭,開“吉”形鑰匙孔。這把鎖的外觀與一般廣鎖差異不大,鎖芯結構也相似,有四葉簧片,一端被固定在鎖芯上,另一端張開。唯一不同的是簧片的長度不一樣,這也造就這把鎖的奇特之處,需要兩把鑰匙才能打開,其中一把鑰匙端面呈“凹”形,另一把彎頭呈半“工”形。

      圖1 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鎮(zhèn)江古玩市場的商鋪拍攝)

      (2)鎖具結構分析。此案例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由鎖殼、鎖梁鎖芯和鑰匙組成。(表2)

      表2 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各部分尺寸表(自繪)

      鎖殼:整個鎖的主體部分,正面呈凹字狀,形似枕狀,這與明代的密碼鎖有相似之處,密碼鎖除了形狀呈柱體外,兩端的立柱和插入式的鎖梁都和兩開廣鎖很相似(圖2是明代的密碼鎖)。鎖殼長84mm,高30mm;端面高16mm,寬18mm,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形似鉛筆頭,用于插入鎖梁和鎖芯。(表格2 a)鎖殼的體量感很足,給人一種堅固結實的感覺,讓心術不正的人有一種錯覺:這把鎖很結實,很難打開的。由此可見,古代鎖具種類雖多,也有一些共通之處的。

      圖2 明代密碼鎖(福佑門鎖的網站)

      鎖頭、鎖梁、鎖芯:是插入鎖殼達到鎖住物體目的的關鍵部位,起連接作用。左側為鎖頭,上面是鎖梁,總長78mm,插入鎖殼兩端立柱其固定作用;下面為鎖芯,長57mm,有四片簧片,兩片長55mm,另外兩片長50mm。簧片一端固定在鎖芯上,另一端向外張開,鑰匙卡住兩片簧片,向前推進,使得張開的簧片并攏,從鎖殼中取出。(表格2b)鑰匙:鑰匙是兩個長銅片,長度70mm,中間有旋鈕固定,一把鎖寬7mm,另一把鎖寬10mm,厚度1mm。旋轉連接的寬度為5mm,可以穿繩之后掛在腰間。鑰匙展開后總長135mm,使用時便于抓握;旋疊在一起便于攜帶。(表格2c)

      (3)設計原理分析。廣鎖則是我國古代家庭中的使用最為廣泛的,可以用來鎖門、箱、廚、柜等,有一百多種。普通廣鎖在使用時,將鎖梁、鎖芯插入鎖殼,彈簧片會撐開抵住鎖殼內壁,使機構閉合;鑰匙插入鎖孔進入鎖體與彈簧片接觸,會擠壓鉗制撐開的彈簧片使其合攏,從而將鎖梁和鎖芯頂開,鎖具方可開啟。[2]“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作為廣鎖的一種,鎖殼形似枕頭,所以也叫“枕頭鎖”,加上鎖頭、鎖梁、鎖芯和鑰匙就實現(xiàn)了鎖的基本功能——封閉和開啟。它在普通廣鎖基礎上使簧片長度不同,要先用寬的鑰匙開上部鎖孔,再換另一把鑰匙插入下半部,頂開即可。(圖3)

      圖3 開鎖示意圖(自繪)

      影響“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保險功效的因素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鎖芯的設置。廣鎖的簧片一般2~6片,對稱排布,兩片簧片的廣鎖最易打開。而這把“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不僅有四片簧片,且長度不一樣,鑰匙插入之后不能一下子就使兩組簧片全部夾緊而脫開鎖殼,所以開鎖的難度便增加了。鎖芯的長度。鎖殼中空,所以鎖芯長度一定程度也決定了它與鑰匙的配合,若鎖芯太短,離鎖孔太遠,鑰匙就不易卡住簧片。這把鎖的鎖芯長78mm,鎖殼長84mm,長度適中。鎖孔的設置。鎖孔位置決定了鑰匙插入的位置,如果鎖孔位置偏差較大,鑰匙就不能水平夾住簧片,也就不能順利打開了。因為需要先用寬一些的鑰匙開上部鎖孔,打開約5mm,再換另一把鑰匙插入下半部將鎖頂開,所以至少需要兩個鎖孔。古人在兩個鎖孔之見增開一些,使得鎖孔正好呈現(xiàn)“吉”字,不僅寓意“吉祥如意”,且不常使用的人就很難一下子就找到正確的鎖孔,安全性也得到增強。鑰匙的制作。這兩把鑰匙長約70mm,一般都如圖放置在一起,有一環(huán)可以固定和懸掛。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30mm,如果只有一把鑰匙的話,如果插入鎖殼之中,人手就不方便抓握了。所以將兩把鑰匙展開約有135mm,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100~125mm,正好可以兼顧開鎖和抓握,設計巧妙。使用時,人們一般左手捏住鎖殼,右手拿鑰匙插入鎖孔中,所以鎖殼體量也會影響用戶的操作,鎖殼過大或過小都不方便拿捏。從人機工程學角度來說,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100~125mm。這把兩開銅鎖長84mm,寬18mm,高30mm,很接近人機尺度。(圖4)

      圖4 使用者抓握鎖的示意圖(自繪)

      (4)視覺設計分析。廣鎖是人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實用鎖具。因此,廣鎖更加注重內在的結構和機關的設計,外面的裝飾則簡約大方,給人以莊重樸素之感,不易引人注目。[2]明代廣鎖的端面下部為斜方形,而這把清末的兩開銅鎖的關鍵改進之處是將不規(guī)則的斜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得端面也對稱起來,不僅更加穩(wěn)定,而且在視覺上更有美感。(圖5a)廣鎖造型大同小異,差異體現(xiàn)在鑰匙孔上。鑰匙孔形狀一般為字形,繁簡皆有,擁有別具一格鑰匙孔甚至是地位等級的象征。例如,“一、∟、○”等為無權無勢的庶民百姓使用,說明他們沒什么財產值得特殊保護;稍復雜些的有“上、士、古、山”,達官貴人多用這類;最復雜的當屬帝王將相所用鎖孔,為“而、正、吉、尚、王”。[3](圖5b)由此可見,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不但發(fā)揮著它的實用功能,而且還兼具象征功能,承擔了彰顯古代社會文化制度的作用。透過一把鎖,我們不但可以了解過去人們的生活習俗、規(guī)章制度,還可了解當時社會的財產分布和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4]

      圖5 鎖頭形態(tài)分析

      (5)設計評價。“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造型簡潔端莊,設計上頗具心思,既考慮到鎖的功能,希望以其厚重感給用戶安全感,給小偷以威嚇感,同時考慮到鎖的使用,使得整體重量較輕,方便攜帶。鎖的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了使用安全性和開鎖便捷性,以及使用時抓握的舒適度。這把兩開鎖由手工打制而成,手工的一絲粗糙感覺依稀可見,經過歲月的洗練,鎖的表面有些磨損,呈現(xiàn)黑色的斑塊和缺損,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它的美觀和功能,我們依然能看到金屬的光澤和它在歲月磨蝕過程中承載的文化韻味。

      3 結語

      中國古代鎖具自誕生起歷經數千年的發(fā)展和演變,作為民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之一,不僅有實用性,也是文化的載體,代表了不同時期的制造技術、人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訴求。研究通過計算機建模展示出古鎖的內部結構并進行設計原理等分析,指出在技術條件非常有限的社會環(huán)境中,前人鎖制作的鎖具不僅兼顧造型、用戶心學版),2009(04).

      [3] 吳騰.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情感體驗[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2).

      [4] 張樂意.從音樂審美心理角度對45篇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案例的分析報告[D].中央音樂學院,2011.

      [5] 崔珊妹.淺談音樂課如何運用課堂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7).

      [6] 陶月蘭.音樂欣賞課的現(xiàn)狀分析及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9).

      [7] 俞曉云.從差異出發(fā)尋找興趣點拓展音樂欣賞空間[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04).

      [8] 上海音樂出版社.音樂欣賞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古鎖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現(xiàn)大多用于收藏。但是在過去悠久的歷史中,古鎖在安全保障和民俗文化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文中將以“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為例,使用現(xiàn)代計算機建模的形式更加直觀準確地展示鎖具的結構并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其使用方式、視覺設計等方面的研究,探討古人在鎖具設計和制作中的考量。

      關鍵詞:古鎖;結構;使用方式;視覺設計

      1 古鎖的概述

      古鎖的起源眾說紛紜,雖無從考證,但鎖是伴隨著私有觀念而產生的,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因為生產力的逐步提高使得人類開始有了少量剩余財產并不斷加以積累,正是私有制的產生,人類才會想要保護個人財產,進而開始了對鎖具的探索和應用。[1]從原始社會帶有“鎖”之意義的繩結,到考古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時期的木鎖,到西周時期出現(xiàn)的青銅鎖,再到東漢普遍生產和使用金屬鎖具,至明清時期已經發(fā)展到一個極為鼎盛的時期,直到20世紀50年代國外成本較低的彈子鎖進入我國市場,傳統(tǒng)鎖具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漫長的歷史中,鎖具種類繁多,裝飾紋樣豐富多彩,這些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和文字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祈福辟邪的吉祥觀念。那些流傳至今的做工精巧、形態(tài)各異的古代鎖具,無一不向世人展示了那個時代豐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蘊。

      表1 不同鎖具簡介

      2 古鎖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本案例是古代一把清晚期的“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圖1),為橫式廣鎖,由鎖殼、鎖梁、鎖芯和鑰匙組成。鎖殼正面呈凹字狀,似枕狀,端面像鉛筆頭,開“吉”形鑰匙孔。這把鎖的外觀與一般廣鎖差異不大,鎖芯結構也相似,有四葉簧片,一端被固定在鎖芯上,另一端張開。唯一不同的是簧片的長度不一樣,這也造就這把鎖的奇特之處,需要兩把鑰匙才能打開,其中一把鑰匙端面呈“凹”形,另一把彎頭呈半“工”形。

      圖1 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鎮(zhèn)江古玩市場的商鋪拍攝)

      (2)鎖具結構分析。此案例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由鎖殼、鎖梁鎖芯和鑰匙組成。(表2)

      表2 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各部分尺寸表(自繪)

      鎖殼:整個鎖的主體部分,正面呈凹字狀,形似枕狀,這與明代的密碼鎖有相似之處,密碼鎖除了形狀呈柱體外,兩端的立柱和插入式的鎖梁都和兩開廣鎖很相似(圖2是明代的密碼鎖)。鎖殼長84mm,高30mm;端面高16mm,寬18mm,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形似鉛筆頭,用于插入鎖梁和鎖芯。(表格2 a)鎖殼的體量感很足,給人一種堅固結實的感覺,讓心術不正的人有一種錯覺:這把鎖很結實,很難打開的。由此可見,古代鎖具種類雖多,也有一些共通之處的。

      圖2 明代密碼鎖(福佑門鎖的網站)

      鎖頭、鎖梁、鎖芯:是插入鎖殼達到鎖住物體目的的關鍵部位,起連接作用。左側為鎖頭,上面是鎖梁,總長78mm,插入鎖殼兩端立柱其固定作用;下面為鎖芯,長57mm,有四片簧片,兩片長55mm,另外兩片長50mm?;善欢斯潭ㄔ阪i芯上,另一端向外張開,鑰匙卡住兩片簧片,向前推進,使得張開的簧片并攏,從鎖殼中取出。(表格2b)鑰匙:鑰匙是兩個長銅片,長度70mm,中間有旋鈕固定,一把鎖寬7mm,另一把鎖寬10mm,厚度1mm。旋轉連接的寬度為5mm,可以穿繩之后掛在腰間。鑰匙展開后總長135mm,使用時便于抓握;旋疊在一起便于攜帶。(表格2c)

      (3)設計原理分析。廣鎖則是我國古代家庭中的使用最為廣泛的,可以用來鎖門、箱、廚、柜等,有一百多種。普通廣鎖在使用時,將鎖梁、鎖芯插入鎖殼,彈簧片會撐開抵住鎖殼內壁,使機構閉合;鑰匙插入鎖孔進入鎖體與彈簧片接觸,會擠壓鉗制撐開的彈簧片使其合攏,從而將鎖梁和鎖芯頂開,鎖具方可開啟。[2]“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作為廣鎖的一種,鎖殼形似枕頭,所以也叫“枕頭鎖”,加上鎖頭、鎖梁、鎖芯和鑰匙就實現(xiàn)了鎖的基本功能——封閉和開啟。它在普通廣鎖基礎上使簧片長度不同,要先用寬的鑰匙開上部鎖孔,再換另一把鑰匙插入下半部,頂開即可。(圖3)

      圖3 開鎖示意圖(自繪)

      影響“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保險功效的因素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鎖芯的設置。廣鎖的簧片一般2~6片,對稱排布,兩片簧片的廣鎖最易打開。而這把“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不僅有四片簧片,且長度不一樣,鑰匙插入之后不能一下子就使兩組簧片全部夾緊而脫開鎖殼,所以開鎖的難度便增加了。鎖芯的長度。鎖殼中空,所以鎖芯長度一定程度也決定了它與鑰匙的配合,若鎖芯太短,離鎖孔太遠,鑰匙就不易卡住簧片。這把鎖的鎖芯長78mm,鎖殼長84mm,長度適中。鎖孔的設置。鎖孔位置決定了鑰匙插入的位置,如果鎖孔位置偏差較大,鑰匙就不能水平夾住簧片,也就不能順利打開了。因為需要先用寬一些的鑰匙開上部鎖孔,打開約5mm,再換另一把鑰匙插入下半部將鎖頂開,所以至少需要兩個鎖孔。古人在兩個鎖孔之見增開一些,使得鎖孔正好呈現(xiàn)“吉”字,不僅寓意“吉祥如意”,且不常使用的人就很難一下子就找到正確的鎖孔,安全性也得到增強。鑰匙的制作。這兩把鑰匙長約70mm,一般都如圖放置在一起,有一環(huán)可以固定和懸掛。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30mm,如果只有一把鑰匙的話,如果插入鎖殼之中,人手就不方便抓握了。所以將兩把鑰匙展開約有135mm,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100~125mm,正好可以兼顧開鎖和抓握,設計巧妙。使用時,人們一般左手捏住鎖殼,右手拿鑰匙插入鎖孔中,所以鎖殼體量也會影響用戶的操作,鎖殼過大或過小都不方便拿捏。從人機工程學角度來說,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100~125mm。這把兩開銅鎖長84mm,寬18mm,高30mm,很接近人機尺度。(圖4)

      圖4 使用者抓握鎖的示意圖(自繪)

      (4)視覺設計分析。廣鎖是人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實用鎖具。因此,廣鎖更加注重內在的結構和機關的設計,外面的裝飾則簡約大方,給人以莊重樸素之感,不易引人注目。[2]明代廣鎖的端面下部為斜方形,而這把清末的兩開銅鎖的關鍵改進之處是將不規(guī)則的斜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得端面也對稱起來,不僅更加穩(wěn)定,而且在視覺上更有美感。(圖5a)廣鎖造型大同小異,差異體現(xiàn)在鑰匙孔上。鑰匙孔形狀一般為字形,繁簡皆有,擁有別具一格鑰匙孔甚至是地位等級的象征。例如,“一、∟、○”等為無權無勢的庶民百姓使用,說明他們沒什么財產值得特殊保護;稍復雜些的有“上、士、古、山”,達官貴人多用這類;最復雜的當屬帝王將相所用鎖孔,為“而、正、吉、尚、王”。[3](圖5b)由此可見,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不但發(fā)揮著它的實用功能,而且還兼具象征功能,承擔了彰顯古代社會文化制度的作用。透過一把鎖,我們不但可以了解過去人們的生活習俗、規(guī)章制度,還可了解當時社會的財產分布和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4]

      圖5 鎖頭形態(tài)分析

      (5)設計評價?!凹弊珠_口兩開老銅鎖造型簡潔端莊,設計上頗具心思,既考慮到鎖的功能,希望以其厚重感給用戶安全感,給小偷以威嚇感,同時考慮到鎖的使用,使得整體重量較輕,方便攜帶。鎖的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了使用安全性和開鎖便捷性,以及使用時抓握的舒適度。這把兩開鎖由手工打制而成,手工的一絲粗糙感覺依稀可見,經過歲月的洗練,鎖的表面有些磨損,呈現(xiàn)黑色的斑塊和缺損,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它的美觀和功能,我們依然能看到金屬的光澤和它在歲月磨蝕過程中承載的文化韻味。

      3 結語

      中國古代鎖具自誕生起歷經數千年的發(fā)展和演變,作為民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之一,不僅有實用性,也是文化的載體,代表了不同時期的制造技術、人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訴求。研究通過計算機建模展示出古鎖的內部結構并進行設計原理等分析,指出在技術條件非常有限的社會環(huán)境中,前人鎖制作的鎖具不僅兼顧造型、用戶心學版),2009(04).

      [3] 吳騰.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情感體驗[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2).

      [4] 張樂意.從音樂審美心理角度對45篇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案例的分析報告[D].中央音樂學院,2011.

      [5] 崔珊妹.淺談音樂課如何運用課堂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7).

      [6] 陶月蘭.音樂欣賞課的現(xiàn)狀分析及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9).

      [7] 俞曉云.從差異出發(fā)尋找興趣點拓展音樂欣賞空間[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04).

      [8] 上海音樂出版社.音樂欣賞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endprint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古鎖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現(xiàn)大多用于收藏。但是在過去悠久的歷史中,古鎖在安全保障和民俗文化中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文中將以“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為例,使用現(xiàn)代計算機建模的形式更加直觀準確地展示鎖具的結構并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其使用方式、視覺設計等方面的研究,探討古人在鎖具設計和制作中的考量。

      關鍵詞:古鎖;結構;使用方式;視覺設計

      1 古鎖的概述

      古鎖的起源眾說紛紜,雖無從考證,但鎖是伴隨著私有觀念而產生的,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因為生產力的逐步提高使得人類開始有了少量剩余財產并不斷加以積累,正是私有制的產生,人類才會想要保護個人財產,進而開始了對鎖具的探索和應用。[1]從原始社會帶有“鎖”之意義的繩結,到考古發(fā)現(xiàn)仰韶文化時期的木鎖,到西周時期出現(xiàn)的青銅鎖,再到東漢普遍生產和使用金屬鎖具,至明清時期已經發(fā)展到一個極為鼎盛的時期,直到20世紀50年代國外成本較低的彈子鎖進入我國市場,傳統(tǒng)鎖具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漫長的歷史中,鎖具種類繁多,裝飾紋樣豐富多彩,這些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和文字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祈福辟邪的吉祥觀念。那些流傳至今的做工精巧、形態(tài)各異的古代鎖具,無一不向世人展示了那個時代豐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蘊。

      表1 不同鎖具簡介

      2 古鎖案例分析

      (1)案例概述。本案例是古代一把清晚期的“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圖1),為橫式廣鎖,由鎖殼、鎖梁、鎖芯和鑰匙組成。鎖殼正面呈凹字狀,似枕狀,端面像鉛筆頭,開“吉”形鑰匙孔。這把鎖的外觀與一般廣鎖差異不大,鎖芯結構也相似,有四葉簧片,一端被固定在鎖芯上,另一端張開。唯一不同的是簧片的長度不一樣,這也造就這把鎖的奇特之處,需要兩把鑰匙才能打開,其中一把鑰匙端面呈“凹”形,另一把彎頭呈半“工”形。

      圖1 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鎮(zhèn)江古玩市場的商鋪拍攝)

      (2)鎖具結構分析。此案例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由鎖殼、鎖梁鎖芯和鑰匙組成。(表2)

      表2 清代“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各部分尺寸表(自繪)

      鎖殼:整個鎖的主體部分,正面呈凹字狀,形似枕狀,這與明代的密碼鎖有相似之處,密碼鎖除了形狀呈柱體外,兩端的立柱和插入式的鎖梁都和兩開廣鎖很相似(圖2是明代的密碼鎖)。鎖殼長84mm,高30mm;端面高16mm,寬18mm,上部呈三角形、下部呈斜方形,形似鉛筆頭,用于插入鎖梁和鎖芯。(表格2 a)鎖殼的體量感很足,給人一種堅固結實的感覺,讓心術不正的人有一種錯覺:這把鎖很結實,很難打開的。由此可見,古代鎖具種類雖多,也有一些共通之處的。

      圖2 明代密碼鎖(福佑門鎖的網站)

      鎖頭、鎖梁、鎖芯:是插入鎖殼達到鎖住物體目的的關鍵部位,起連接作用。左側為鎖頭,上面是鎖梁,總長78mm,插入鎖殼兩端立柱其固定作用;下面為鎖芯,長57mm,有四片簧片,兩片長55mm,另外兩片長50mm。簧片一端固定在鎖芯上,另一端向外張開,鑰匙卡住兩片簧片,向前推進,使得張開的簧片并攏,從鎖殼中取出。(表格2b)鑰匙:鑰匙是兩個長銅片,長度70mm,中間有旋鈕固定,一把鎖寬7mm,另一把鎖寬10mm,厚度1mm。旋轉連接的寬度為5mm,可以穿繩之后掛在腰間。鑰匙展開后總長135mm,使用時便于抓握;旋疊在一起便于攜帶。(表格2c)

      (3)設計原理分析。廣鎖則是我國古代家庭中的使用最為廣泛的,可以用來鎖門、箱、廚、柜等,有一百多種。普通廣鎖在使用時,將鎖梁、鎖芯插入鎖殼,彈簧片會撐開抵住鎖殼內壁,使機構閉合;鑰匙插入鎖孔進入鎖體與彈簧片接觸,會擠壓鉗制撐開的彈簧片使其合攏,從而將鎖梁和鎖芯頂開,鎖具方可開啟。[2]“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作為廣鎖的一種,鎖殼形似枕頭,所以也叫“枕頭鎖”,加上鎖頭、鎖梁、鎖芯和鑰匙就實現(xiàn)了鎖的基本功能——封閉和開啟。它在普通廣鎖基礎上使簧片長度不同,要先用寬的鑰匙開上部鎖孔,再換另一把鑰匙插入下半部,頂開即可。(圖3)

      圖3 開鎖示意圖(自繪)

      影響“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保險功效的因素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鎖芯的設置。廣鎖的簧片一般2~6片,對稱排布,兩片簧片的廣鎖最易打開。而這把“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不僅有四片簧片,且長度不一樣,鑰匙插入之后不能一下子就使兩組簧片全部夾緊而脫開鎖殼,所以開鎖的難度便增加了。鎖芯的長度。鎖殼中空,所以鎖芯長度一定程度也決定了它與鑰匙的配合,若鎖芯太短,離鎖孔太遠,鑰匙就不易卡住簧片。這把鎖的鎖芯長78mm,鎖殼長84mm,長度適中。鎖孔的設置。鎖孔位置決定了鑰匙插入的位置,如果鎖孔位置偏差較大,鑰匙就不能水平夾住簧片,也就不能順利打開了。因為需要先用寬一些的鑰匙開上部鎖孔,打開約5mm,再換另一把鑰匙插入下半部將鎖頂開,所以至少需要兩個鎖孔。古人在兩個鎖孔之見增開一些,使得鎖孔正好呈現(xiàn)“吉”字,不僅寓意“吉祥如意”,且不常使用的人就很難一下子就找到正確的鎖孔,安全性也得到增強。鑰匙的制作。這兩把鑰匙長約70mm,一般都如圖放置在一起,有一環(huán)可以固定和懸掛。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30mm,如果只有一把鑰匙的話,如果插入鎖殼之中,人手就不方便抓握了。所以將兩把鑰匙展開約有135mm,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100~125mm,正好可以兼顧開鎖和抓握,設計巧妙。使用時,人們一般左手捏住鎖殼,右手拿鑰匙插入鎖孔中,所以鎖殼體量也會影響用戶的操作,鎖殼過大或過小都不方便拿捏。從人機工程學角度來說,人手抓握物體最舒適的長度一般為100~125mm。這把兩開銅鎖長84mm,寬18mm,高30mm,很接近人機尺度。(圖4)

      圖4 使用者抓握鎖的示意圖(自繪)

      (4)視覺設計分析。廣鎖是人們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實用鎖具。因此,廣鎖更加注重內在的結構和機關的設計,外面的裝飾則簡約大方,給人以莊重樸素之感,不易引人注目。[2]明代廣鎖的端面下部為斜方形,而這把清末的兩開銅鎖的關鍵改進之處是將不規(guī)則的斜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得端面也對稱起來,不僅更加穩(wěn)定,而且在視覺上更有美感。(圖5a)廣鎖造型大同小異,差異體現(xiàn)在鑰匙孔上。鑰匙孔形狀一般為字形,繁簡皆有,擁有別具一格鑰匙孔甚至是地位等級的象征。例如,“一、∟、○”等為無權無勢的庶民百姓使用,說明他們沒什么財產值得特殊保護;稍復雜些的有“上、士、古、山”,達官貴人多用這類;最復雜的當屬帝王將相所用鎖孔,為“而、正、吉、尚、王”。[3](圖5b)由此可見,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不但發(fā)揮著它的實用功能,而且還兼具象征功能,承擔了彰顯古代社會文化制度的作用。透過一把鎖,我們不但可以了解過去人們的生活習俗、規(guī)章制度,還可了解當時社會的財產分布和人們的生存狀態(tài)。[4]

      圖5 鎖頭形態(tài)分析

      (5)設計評價。“吉”字開口兩開老銅鎖造型簡潔端莊,設計上頗具心思,既考慮到鎖的功能,希望以其厚重感給用戶安全感,給小偷以威嚇感,同時考慮到鎖的使用,使得整體重量較輕,方便攜帶。鎖的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到了使用安全性和開鎖便捷性,以及使用時抓握的舒適度。這把兩開鎖由手工打制而成,手工的一絲粗糙感覺依稀可見,經過歲月的洗練,鎖的表面有些磨損,呈現(xiàn)黑色的斑塊和缺損,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它的美觀和功能,我們依然能看到金屬的光澤和它在歲月磨蝕過程中承載的文化韻味。

      3 結語

      中國古代鎖具自誕生起歷經數千年的發(fā)展和演變,作為民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之一,不僅有實用性,也是文化的載體,代表了不同時期的制造技術、人類智慧和對美好生活的訴求。研究通過計算機建模展示出古鎖的內部結構并進行設計原理等分析,指出在技術條件非常有限的社會環(huán)境中,前人鎖制作的鎖具不僅兼顧造型、用戶心學版),2009(04).

      [3] 吳騰.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情感體驗[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2).

      [4] 張樂意.從音樂審美心理角度對45篇小學音樂欣賞課教學案例的分析報告[D].中央音樂學院,2011.

      [5] 崔珊妹.淺談音樂課如何運用課堂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7).

      [6] 陶月蘭.音樂欣賞課的現(xiàn)狀分析及思考[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09).

      [7] 俞曉云.從差異出發(fā)尋找興趣點拓展音樂欣賞空間[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04).

      [8] 上海音樂出版社.音樂欣賞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歡
      視覺設計結構
      《形而上學》△卷的結構和位置
      論結構
      新型平衡塊結構的應用
      互聯(lián)網背景下用戶界面圖標品牌化視覺設計研究
      蚌埠市雙墩遺址對視覺符號的傳承與影響
      基于新媒體的視覺設計研究
      論《日出》的結構
      電子商務網站視覺設計的策略
      線上品牌視覺設計研究
      論空間視角下平面設計的視覺延展探
      昆明市| 永吉县| 健康| 南澳县| 邹城市| 靖州| 吐鲁番市| 谢通门县| 漠河县| 盖州市| 栾川县| 华坪县| 柯坪县| 安仁县| 江北区| 宜君县| 宣恩县| 稻城县| 漯河市| 攀枝花市| 万全县| 元朗区| 西林县| 安丘市| 尤溪县| 马龙县| 太康县| 正定县| 襄城县| 通州区| 汤阴县| 内黄县| 波密县| 扎兰屯市| 彭山县| 永福县| 九龙县| 元朗区| 宜州市| 黑山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