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春
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因此,朗讀是課文教學的“魂”,是教之首要,重中之重。如何教會學生學會朗讀課文呢?以下就談談我在教學中常用的兩種方法:
一、范讀感染模仿朗讀
模仿是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去研究朗讀,去范讀課文,把課文讀得生動、意蘊深長,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特別像《圓明園的毀滅》和《黃河魂》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課文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更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表達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依據(jù)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jù)教材,根據(jù)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和感受,再用恰當?shù)那楦腥ダ首x課文,訓練語感。
如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西湖的綠》、《鏡泊湖奇觀》等,都用優(yōu)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感受自然昀奇妙和美麗,再模仿朗讀,教師給予適時的指導。學生被感染了,就能入境入情地把自己融入進去,飽含激情地朗讀起來,語調(diào)也把握得很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再現(xiàn)自然美,讓學生從中感受自然美,誘發(fā)他們?nèi)ハ胂?,又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