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壇主持:各位好友,很高興又與大家見面了。今天我們聊一聊描寫人物系列話題——動作描寫,歡迎大家的參與!
學海樂舟:今天我也加入作文聊天室,希望得到各位的精心指導!我習作里有這樣一個片段,自我感覺還可以,可老師評價“描寫機械刻板,毫無生氣”,請各位幫我診治一下,好嗎?
我不情愿地站起來,拿著數(shù)學書走到黑板前做題。我還把粉筆都弄斷了幾次。本來很簡單的數(shù)學題,卻用了十分多鐘。
聊壇主持:讀了這段話,我感覺像在看“連環(huán)畫”,人物動作之間缺少連貫性。你只客觀機械地摹寫“我”做了些什么,而沒有詳細寫出“我”怎樣做。
曹雨老師:我來幫你診治,你要想辦法把每一個動作連綴起來,形成流動的畫面。
聊壇主持:曹老師所言極是,要增加具體的動作描寫,把“怎樣做”的過程寫清楚,變成精彩的、有動感的“錄像片”。
孟曉琴老師:這段話如果增加“不情愿地站起來”后的動作,就能克服“連環(huán)畫”的弊端。如可以這樣寫:“我拿著數(shù)學書慢騰騰地走上講臺,在粉筆盒里漫不經(jīng)心地選了一支又一支的粉筆,寫了擦,擦了寫,折騰了老半天?!?/p>
聊壇主持:作家萊辛說過:刻畫人物主要是讓人行動起來,通過動作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只是機械地臨摹人物的動作,那人物就成了沒有思維的“木偶”。各位一定都帶來了許多精彩的動作描寫的片段,請展示出來吧!
淑媛老師:我這里帶來一個小段,大家看看寫得怎么樣。
他吮著筆,走到老師跟前,拔出嘴中的筆,微笑著點點頭,向老師請教。他一邊聽著老師的講解,一邊又不自覺地把筆放進了嘴里,聽得入迷時,筆就像用吸塵器一樣在嘴里攪得頻率更高,似乎要把靈感和思維從那個角落搜索出來。聽完老師的講解,他仰仰頭,又點點頭,似乎有所領(lǐng)悟,但那支可憐的筆還在他嘴里塞著,像是怕老師剛教的知識從嘴里跑掉似的。
學海樂舟:這段話形象地寫出了這位同學咬筆思考的情態(tài)和習慣,十分真切。我思考問題時也有這樣的習慣。
曹雨老師:嗯。上面的片段運用“特寫”刻畫了人物的動作,我這里也有一個“特寫”鏡頭:
她大著膽子把一顆還沒有熟透的青杏兒小心翼翼地放進嘴里,用前門的牙齒悠悠地咬了一下,頓時她像被針扎痛了似的扭歪了臉,眼睛緊緊閉上,老半天也不敢再嚼下去。
小作者運用“特寫式”,抓住“她”咬青杏兒時瞬間的動作——“放”“咬”“扭歪”“閉”等詞語,從側(cè)面告訴讀者青杏兒“酸”的程度,這真是一段巧妙的動作描寫。
淑媛老師:其實描寫動作的方法還很多,請大家看這一個片段:
“哎呀!我的卷子丟了!”說罷,她便像龍卷風一般把書包里的書本一件一件地扔到地板上,眼睛不停地掃射著拋出的書本,嘴里還不停地嘮叨:“卷子究竟躲到哪里去了?”當搜索一無所獲時,便失望地站起身,雙手叉腰,眉毛緊鎖,嘴撅得都能拴頭大毛驢。此時你若想插句話,她定會揚起纖細柔嫩的手,重重地落在你最疼痛的部位,非叫你叫媽喊娘不可。
這段話用動作和語言寫出了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急躁而潑辣。
學海樂舟:想不到動作描寫也有這么多方法,讓我大開了眼界。
聊壇主持:掌握了這些方法還不夠,還要做到:一細觀察。就是觀察要細致入微,要善于捕捉人物細微的動作,來反映人物的心理;二精選擇。就是精心選擇富有個性化的動詞,通過描寫人物習慣性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三巧刻畫。就是在描寫人物時要善于抓住人物連續(xù)性的動作,使描寫動感傳神。
學海樂舟:今天的收獲真不少,謝謝各位老師的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