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育會
摘要: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是物理教學的本來狀態(tài)。實現教學的生活化,特別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檢測的生活化,無疑是回歸物理教學本來狀態(tài),提高學生生活能力,尤其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本手段和途徑,同時也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基本策略和保障。
關鍵詞:物理教學;生活化;理念;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14)5(S)-0032-3
教育的終極目標不是傳授知識,而是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物理教學理所當然也應該將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作為終極目標,而不是僅僅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知識是死的,學生是活的,死的知識應該為活著的人服務,而不是活著的人為死的知識服務。甚或成為知識的奴隸。這應該成為物理教學的基本理念。實現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應該成為一種共識。
1 實現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彰顯物理服務生活的教學理念
物理教學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技能。更重要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未來生活的能力。既然物理新課標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既然物理來源于生活,那么物理教學就應該將服務生活,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作為教學目標。
生活化的教學目標注重培養(yǎng)人的生活品質,提升人的生存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價值,使學生過上美好生活,實現“知情意行”和諧統一發(fā)展。例如,講授《生活用電》,應該讓學生從接開關和燈泡入手學會設計家庭電路、連接家庭電路。會進行安全有效的故障排查。幫助父母親解決家庭生活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家長分憂解難,培養(yǎng)家庭主人翁精神和擔當意識,尤其實際操作能力和生活能力。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服務生活,解決家庭和學校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夠將物理教學與日常生活實踐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意識。
2 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凸顯物理源于生活的科學精神
人類的社會生活和自然界永遠是科學家認識生活和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靈感源泉,引導學生從生活和自然中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不僅可以凸顯物理規(guī)律源于對生活和自然規(guī)律的發(fā)現的事實,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在已有實踐經驗中找到新知識的生長點,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直接從生活乃至自然中發(fā)現和研究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精神。
案例:初二物理《密度的應用》一節(jié)教材提供的例子是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學生沒有直接的生活經驗,難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于是筆者改用中學生既熟悉又不注意的例子進行教學。
師:根據你自己的質量,估算一下自己的體積有多大?(學生很興奮,自己知道體重、身高、胖瘦就是不知道體積,有急切想知道的愿望,都在審視自己進行估測)
生:老師,人的密度是多少?(學生都有期盼的眼光)
師:那你們認為人的密度大約是多少?(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
師:大家想一想,人在水中游泳撥水時,身體在什么位置?不撥水時在什么位置?(學生又討論開了)
生1:不撥水時會沉下去,說明人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生2:撥水時可以停留在水中不下沉。說明人體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一樣。
師:在計算時為簡化數字,用水的密度近似替代人體的密度(學生開始計算起來,有幾位同學跑到黑板上板演)。
結果出來了,學生相互比較,情緒很高。
用了一個真切的生活畫面,巧妙地將學生融入到這“生活化”課堂,化枯燥為生動,化理論為生活。毫無疑問,學以致用,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物理,讓學生感悟到物理的價值和功能,才會真正明白和理解新知。
3 實現教學過程的生活化,重視物理基于生活的實踐方法
物理教學過程各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實現生活化,凸顯物理基于生活實踐的研究方法,同時能夠借助直觀語言、實物演示、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等方法和手段來模擬、再現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物理問題于教學全過程,溝通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的物理情境……”生活化的課堂教學過程離不開個體體驗與參與。
如教《研究杠桿平衡條件》,可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符合教學內容的情境模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鮮感。
師:同學們,大家知道菜場上小販用的桿秤,是通過什么手段來達到短斤缺兩賺起黑心錢的目的呢?(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起來。議論紛紛)
生1:口袋里裝有磁鐵。
生2:在稱的時候故意把秤桿抬了一下。
生3:秤盤換成重的。
生4:將秤砣內部挖空了。
師:我這里有一桿秤、兩個秤砣、一本物理課本,請兩位同學上講臺給大家演示一下。(學生搶著上臺,只選其中兩個平時不善于表現的)
結論:質量小的秤砣稱出的書質量大。質量大的秤砣稱出的書質量小。
師:小販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來謀取黑心錢的,這是為什么?如果同學們掌握了杠桿平衡的條件,那可是小菜一碟,下面我們學習《研究杠桿平衡條件》。
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把具有知識性的實際情境搬進課堂,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有效服務生活。
4 實現教學方式的生活化。關注物理介入生活的研究方法
將物理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除了要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課堂環(huán)境外,還應使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手段。寓教于樂,將理性推理過程轉變?yōu)樯鷦踊顫姷纳顚嵺`??梢詮膶W生的生理、心理、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水平出發(fā),選用生活實例、生活生產圖片、漫畫、照片、視頻、游戲、辯論、調查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方式組織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興趣。
在教學《生活用電》知識時,可在課前一周給學生布置任務:回去調查自己家的家用電器數量和功率,了解家庭生活中電學應用的普及率及危害性并寫成調查報告。當然,調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要求其實不低,可以先向學生提供調查提綱:(一)調查內容:家庭用電器的便利及災害隱患調查。(二)調查方法:向自己的家人及鄰居、老師詢問;翻閱報紙、雜志有關的報道;上網查詢相關信息及報導;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有關報導。(三)調查結果,及對家庭用電不良現象的改進和建議。
5 實現教學檢測的生活化,張揚物理回歸生活的學習宗旨
布置物理作業(yè)和命題考試是訓練和檢測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發(fā)展思維能力、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的物理作業(yè)和考試命題有一大部分脫離生活實際。不易有效發(fā)揮作業(yè)和考試在訓練和檢測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生活問題能力的功能。編制生活化的作業(yè)和檢測試題。不僅可以有效促進學生鞏固知識和提高技能,而且可以有效避免應試教育的缺憾,張揚回歸生活的學習宗旨。
生活中許多現象都與物理學息息相關。如,日、月、雨、露、雪、彩虹等自然現象,家庭廚房中的熱學知識,家電的使用等都含有豐富的物理知識。教師應布置一些讓學生觀察自然界現象和生活器具使用的作業(yè)。并要求學生闡明其中隱含的物理知識或原理。還可以布置一些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簡易器材做課外小實驗的作業(yè)。如“紙盒燒水”、“注射器制作潛水艇”等。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物理,也處處用到物理。以實際生活為中心,不以教材文本為中心,注意挖掘與生活密切聯系的教材內容,架設知識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橋梁,把僵死的書本概念和知識體系演化為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生活能力。實現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科學知識與生活能力的有機統一,不僅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注重概念闡釋和知識傳授的弊端,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會學生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真正把以實踐精神與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欄目編輯 李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