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邵菲
摘 要: 詞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句是語言表達的基本形式,是詞和句組成了一篇篇的課文,抓好詞句訓練是閱讀教學的根本。以詞句訓練為核心,可以帶動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等知識及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全面學習和訓練。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詞句訓練 訓練方法
語文之所以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最主要的是因為語文有主要任務,即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也就是說語文教學要堅持語言訓練與人文熏陶的統(tǒng)一。因此,小學語文學習要引領孩子真正走進文本,品析好詞佳句,觸摸作者情感,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享受優(yōu)美的語言、豐富的情感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一、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詞句訓練
詞句如果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則很難弄清它的準確含義,在閱讀教學中,就要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進行一番挖掘、體味和揣摩。
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一文中有這樣兩句話:“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熄滅。”“從發(fā)起沖鋒到戰(zhàn)斗結束才20分鐘。”兩句話中都有一個“才”,這兩個“才”意思不一樣,第一個“才”是講作者看到邱少云被烈火燒身時心情的焦慮、痛苦,因而他覺得半個小時的時間過得太漫長了,這個“才”表示時間長;第二個“才”是講戰(zhàn)士們在邱少云精神的鼓舞下,懷著對戰(zhàn)友報仇的滿腔怒火,沖向敵軍陣地,迅速全殲敵人,表示結束戰(zhàn)斗時間之短。同一個“才”,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表示的時間長短不同,這是因為作者的心境不同、感情不同。練習課上,我指導學生用“才”字造兩個不同意思的句子,加深學生對“才”的理解,體會到用詞造句的妙處,增強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二、通過換用詞語進行分析比較
課文所表達的自然、社會、藝術之美,都蘊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對于一些詞句,教師應引導學生認真對比揣摩,品出關鍵之處,悟出深邃之意,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第一自然段時,有這么一句話:“大大小小的花園堆滿了整間屋子。”我重點抓了一個“堆”字,對“堆”字的意思,學生心里明白但嘴上說不出。我便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句中的“堆”換成“擺”行不行?學生思考后說不行,他們知道“擺”是一個挨一個地放,而“堆”不僅有擺的意思,而且是一層撂在另一層上面,說明數(shù)量之多。這么多的花圈說明了什么?說明送花圈的人多,送花圈的人多又說明了什么?說明魯迅先生得到了許多人的愛戴。
三、運用填充式進行詞句訓練
一個完整的句子由主干詞語、修飾語、限制語、補充語等構成,修飾語、限制語、補充語是對主干詞語的說明、修飾、限制和補充,它們可以使句子意思表達得更加生動、準確、鮮明。因此,運用填充式訓練方法,讓學生填寫修飾語、限制語、補充語,并加以體會,能幫助學生理解句子意思。
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蹦銖倪@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讓學生思考、討論:“滿頭銀發(fā)”說明了什么?說明老奶奶年紀很大,老態(tài)龍鐘;“背靠著一棵洋槐樹”說明什么?說明她體力不支,快站不住了,但還要站著,不肯蹲下歇一會兒;“焦急”、“耐心”指什么?“焦急”是指急切盼望靈車快點到來;“耐心”指她等靈車的決心已定。她對總理無限愛戴和懷念之情從文中表露出來,以致使閱讀者——學生內心無比激動,讀的時候才容易表露出感情。
四、運用直觀手段進行詞句訓練
課文中有些語句比較抽象,很難理解,我采用一些直觀形象的手段,或實物展示、或投影演示、或制作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生動的形象,達到理解并領會貫通。
如《趙州橋》一文最后一段:“欄板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有的刻著兩條相互纏繞的龍,嘴里吐出美麗的水花;有的刻著兩條飛龍,前爪相互抵著,各自回首遙望;還有的刻著雙龍戲珠?!倍嗝赖恼Z句,學生在心中卻很難清晰地想象出它們的樣子。我出示多媒體課件,那些千姿百態(tài)的龍的形象靈活地映入學生的眼簾,文中的句子不再只是呆板的文字,而變成一個個躍躍欲試的生命,抽象的句子變成了學生心中那充滿生機的形象。句子理解了,同時啟迪和感染了學生心靈。
五、運用句式變化進行詞句訓練
《語文課堂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闭n文中有的詞句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以此加強詞句訓練。如《林?!芬晃闹杏羞@樣一句話:“看到那數(shù)不盡的青松白樺,誰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些學生讀后不解其意,我引導學生將這反問句改成陳述句:“看到那數(shù)不盡的青松白樺,誰都要向四面八方望一望?!边@樣,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之后,我又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兩句句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明白了這兩句式都表示肯定的意思,但反問句表達的語氣和感情更強烈些,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反問句與陳述句的改寫訓練。
六、運用遷移規(guī)律,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1.重視讀的訓練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薄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狈磸驼b讀,可以使學生從讀中體會詞句的意思與感情;反復誦讀,文中詞句爛熟于胸,到用時方能左右逢源。讀的形式各種各樣,如默讀、小聲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特別重要的是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多少感情、語氣都在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瑯瑯讀書聲中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直至背誦,語言倉庫的積蓄就會逐漸增多。因此,在詞句訓練過程中要重視讀的訓練,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讀、多思、多記,將文中優(yōu)美的詞句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這樣既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為他們的寫作打下基礎。
2.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要訓練學生說出對詞和句的理解、對內容的理解、對感情的理解,讀熟了的文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增強語言的再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把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
總之,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深入思考,在理解文章內容及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思考文章中字詞的含義,分析、品味字詞運用的妙處。當文中的詞句由書面語言轉化為信息符號,儲存于學生的大腦中,進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時,無疑能提高學生領會和運用詞語的能力,語文教學就能實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