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培 張暉 彭麗春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超聲科,上海 200032)
乳腺導管內癌是一種發(fā)生于乳腺小葉的終末導管的非浸潤性乳腺癌,癌細胞局限于擴張的導管內,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對乳腺導管內癌患者的預后有重大意義。本研究對近年來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行超聲檢查并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為乳腺導管內癌的17例病灶的超聲聲像圖特征進行回顧分析,并探討誤診的原因。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經(jīng)外科手術病理證實的女性乳腺導管內癌患者17例,年齡42~79歲,中位年齡57.2歲;患者多因發(fā)現(xiàn)乳房無痛性腫塊、乳頭溢液而就診。
1.2 方法 應用德國Siemens X300PE彩超系統(tǒng)和荷蘭Philips公司HD11XE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10.0 MHz?;颊呷⊙雠P位,雙手上舉,充分暴露雙側乳房及腋窩,以乳頭為中心,探頭長軸與乳管長軸平行,進行各個象限的放射狀連續(xù)轉動檢查;然后將探頭長軸垂直于乳管進行橫切檢查;發(fā)現(xiàn)病灶后,記錄病灶的聲像圖特征,包括大小、形態(tài)、邊界、有無后方回聲衰減、內部回聲、側方聲影、鈣化以及血流情況。同時掃查雙側腋窩,觀察有無腫大淋巴結。
2.1 超聲診斷結果 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17例乳腺導管內癌中,病灶累及左側乳腺7例,右側乳腺10例;超聲診斷惡性腫瘤14例,良性病變2例,1例未發(fā)現(xiàn)腫塊,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2.3%。
2.2 超聲表現(xiàn) 根據(jù)文獻并結合本研究中病灶的聲像圖特征,將17例病變分為5類:(1)實性腫塊型,共6例,其中4例單發(fā),2例多發(fā)。病灶最小6 mm×5mm,最大43 mm×29 mm,5例縱橫比<1,見圖1。聲像圖表現(xiàn)為低回聲團塊,邊界清,形態(tài)不規(guī)則,2例見鈣化,4例測及血流信號,1例有腋窩淋巴結轉移;(2)導管擴張型,共5例,其中4例單發(fā),1例多發(fā)。聲像圖表現(xiàn)為導管擴張,4例導管內見實質回聲,1例僅見導管擴張,1例見鈣化,2例測及血流信號;(3)結構紊亂型,共4例,聲像圖表現(xiàn)為局部乳腺結構紊亂,層次不清,1例伴導管擴張,2例見鈣化,2例測及血流信號;(4)囊性病灶型,共1例,聲像圖表現(xiàn)為囊性結構,囊液混濁、囊壁增厚,見圖2;(5)其他類型,共1例,聲像圖未見異常腫塊。乳腺導管內癌的聲像圖分類及其主要特征見表1。
表1 乳腺導管內癌的聲像圖分類及其主要特征
圖1 超聲顯示實性腫塊型乳腺導管內癌縱橫比<1
圖2 超聲顯示囊性病灶型乳腺導管內癌病灶囊液混濁,囊壁厚
乳腺導管內癌是乳腺導管內上皮細胞異常增生但未超出周圍基底膜的一種惡性腫瘤,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可治愈,但若發(fā)現(xiàn)不及時,則可能發(fā)展為浸潤癌,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王建偉等[1]的研究發(fā)現(xiàn),超聲檢查診斷乳腺導管內癌的符合率為77.9%,本研究中超聲檢查對乳腺導管內癌的診斷符合率為82.3%。乳腺導管內癌的超聲表現(xiàn)有多種類型,周輝紅等[2]根據(jù)腺體內病變的聲像圖特征分為3類:(1)導管擴張型(35%);(2)混合回聲型(20%);(3)實性團塊型(45%)。本研究結果顯示,乳腺導管內癌的聲像圖特征中導管擴張、縱橫比<1、血供較豐富等較常見,局部乳腺結構紊亂也是一種重要征象,可伴或不伴有微小鈣化。本研究中6例乳腺實性腫塊型病例中,有5例縱橫比<1,這一點與通常的惡性腫瘤縱橫比>1不符。張家庭等[3]認為,這可能與乳腺導管內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及病理改變有關,乳腺導管內癌的部分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或存在乳腺腺病的組織)混雜存在,表現(xiàn)為節(jié)段性結構紊亂,而無明確腫塊形成,有些病變伴或不伴鈣化,病變范圍較大者甚至可累及多個象限。本研究中4例病灶結構紊亂型的病例均表現(xiàn)為局部乳腺結構紊亂,2例伴鈣化。
本研究的5例導管擴張型乳腺導管內癌中,1例超聲誤診為單純性導管擴張,可能導致誤診的原因有:(1)導管擴張型乳腺導管內癌通常是由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形成,腫塊太小以致聲像圖上無特征性的表現(xiàn),容易誤診;(2)由于儀器因素如增益過高,則妨礙對小病灶的辨認。所以,當遇到有乳腺導管擴張的病例時,不僅要仔細觀察其導管結構(如導管內是否有異?;芈?、導管壁是否有局限性增厚等),還要適當調節(jié)增益,充分顯示病灶。本研究中1例囊性病灶型乳腺導管內癌被超聲誤診為單純性囊腫,其中1個囊性區(qū)較單純性囊腫的囊液混濁,囊壁較單純性囊腫的囊壁增厚。所以,當遇到乳腺囊性病灶時,要仔細觀察囊液的透聲性、囊壁的厚薄及均勻度、血流等,如有多個囊性病灶時應逐個觀察。僅憑超聲檢查來診斷乳腺導管內癌仍有局限性,尤其是在有小葉增生情況下,病灶容易被掩蓋;本研究有1例超聲檢查結果陰性但鉬靶檢查懷疑為惡性腫瘤的患者,經(jīng)手術后證實為乳腺導管內癌。
綜上所述,乳腺導管內癌的超聲表現(xiàn)多樣,充分認識其超聲聲像圖特征,并結合鉬靶及乳腺導管內鏡檢查可以減少誤診、漏診。
[1]王建偉,林僖,鄭瑋,等.乳腺導管內癌超聲圖像特征分析[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0,7(11):13-15.
[2]周輝紅,徐秋華,燕山.乳腺導管內癌的超聲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24(4):367-369.
[3]張家庭,李泉水,李征毅,等.早期乳腺癌的超聲診斷探討[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8,24(8):70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