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晴
摘要:唐代書法五體大盛,書法名家與民間書法皆興,書法理論與實踐并行。唐代書法創(chuàng)造了后世無法逾越的高峰,頗具創(chuàng)世開宗的意味,亦有大包容,將儒、道、釋三家思想文化浸溶其中,為推動中國書學的審美發(fā)展做出了獨有的貢獻。懷素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其草書筆勢利落灑脫,用筆有力肆意?!蹲詳⑻肥撬麑ψ约荷降囊粋€總結和概括,書寫大膽自由,行云流水,變化莫測,在章法和結構上創(chuàng)新又不失法度。基于此,主要以懷素的《自敘帖》為例,說明他對釋道文化的理解和表現,展現了他的美學思想,并以《自敘帖》為例分析釋道文化在盛唐之書中的滲透與交融。
關鍵詞:自敘帖;懷素;書法;唐代;釋道文化
中圖分類號:J292.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4)09-0136-02
唐代不僅在經濟物質上實現了極大豐富,更在藝術領域創(chuàng)造出后代無法企及的高峰。唐代的書法大為盛行,名家輩出。初唐時期的書法崇尚中庸,骨力合度,到追求壯美的盛唐書法,再到提倡法度、釋道文化與書學高度結合的晚唐時期的書法。唐代的書法思想是豐富的,是兼容并包的。唐代的書法藝術精神的最大化便是唐朝整個時代精神的藝術的外化表現,而釋道思想的融合并舉則大大充實了當時的審美趣味,將唐代書畫審美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唐代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與文化精神風貌的演變,無不深刻地影響著唐代書法藝術追求的轉折與嬗變。成熟的唐代書法文化是整個唐代藝術思想和精神的集中點。
中國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主流,與釋道二家并行不悖,儒家思想在價值觀方面的取向,是在承認追求個人利益合理化的前提下,又提倡以個人利益服從于群體利益的社會環(huán)境;既承認感性需求,又提倡個人對感性的節(jié)制。在儒家價值觀念的意識形態(tài)中,包含著中庸化的人類社會生活的普遍而基本的原則。儒家講究入世、奮斗,獲取社會現實的功成名就;而道家卻認為天道無為,理應道法自然,應該辯證地看待事物。釋家自進入中國后就在儒家和道家的影響下不斷改變和適應,釋家的中國化實際上就是釋家不斷進行儒化和道化的過程。而作為唐代的思想和學術先鋒,最先接觸到并對釋道思想具有自己的理解和做出貢獻的,就是士大夫和一些文人雅士了。道家主張追隨一切事物的本源,順應無為,自在逍遙,幾乎可以說是在儒家和釋家兩派教義中站在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
一、自序懷素
有關于懷素草書的記載,在李白的《草書歌行》中有云:“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薄蹲詳⑻窌诠?77年,現收藏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中。先起的六行早已損毀,是宋代蘇舜欽代為補書的。帖前是由明代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前半段的內容是懷素自述他的平生大概,后半段摘錄了顏真卿等士大夫們對他書法的品評鑒賞和稱頌。懷素自幼出家為僧,喜翰好墨,用功勤苦,臨摹不輟。《自敘帖》是懷素中晚年草書的巔峰之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圣,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范?!鼻灏册Q此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fā)于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彼摹蹲詳⑻?、《論書帖》、《藏真帖》、《小草千字文》等作品,是唐代草書中不可逾越的巔峰。習書法不分高低貴賤,懷素作為僧人這一特殊身份,對書法帶有自身印記式的特殊理解和表達,而這種特殊的印記則是唐代釋道對書法影響的絕佳范例。
懷素是一位“酒后真人”,更是一名傳奇的書法家,他單純、自信、率真。劉熙載《藝概·書概》中有言:“書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學,如其才,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盵1]藏真的心志與才情心性皆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他的作品中。懷素的《自敘帖》大氣磅礴,氣象恢弘。筆者相信無論你是否真正讀懂了懷素,一旦你看到《自敘帖》,那種建立在紙面上的浩瀚的空間足以震撼你的心靈。也正是因為唐代社會文化思想的多元化,造就了充滿活力的藝術創(chuàng)作氛圍,從而提升了書法藝術的審美高度。
二、心手相師
《自敘帖》中藏真引用了竇翼的詩句:“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2]這是怎樣的一個手卷,是怎樣的一場書法的表演。在極速的書寫中懷素對橫、點的處理非常有特色,一些點被舍去,一些橫帶著飽滿的彈性;而對轉折、鉤、捺的處理也是極盡精妙之美,沒有一筆是虛筆,沒有一筆是敗筆。懷素的線條運用收放自如,使用輕重粗細的對比,在最細處沒有顯出困難的殘喘,卻是蘊含了最大的力量,隱而不發(fā),意猶未盡,這就是懷素的狂逸和天真。他雖不羈,卻無一字不合筆法。正是:“懷素出奇縱變化、超邁千古,然細以理脈按之,仍不出于規(guī)矩法變。”韋續(xù)在《墨藪》中曾這樣評價懷素:“釋懷素援毫掣電,隨身萬變?!保f續(xù),《墨藪》:卷二(草書十二人))宋代朱長文在《續(xù)書斷》中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盵3]正是:“駿馬迎來坐堂中,金盆盛酒竹葉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已后始顛狂。一顛一狂多意氣,大叫一聲起攘臂。揮毫倏忽千萬字,有時一字兩字長丈二。翕若長鯨潑剌動海島,欻若長蛇戎律透深草,回環(huán)繚繞相拘連,千變萬化在眼前?!笨芍^生動多姿,各臻奇趣。
翻開《自敘帖》,感受到的是急轉直下的筆勢,遒勁有力,變幻莫測。單獨地看字又見虛實相應,氣息流動。這是懷素展現給世人的書法藝術境界。《自敘帖》的開篇沒有任何過渡的筆墨,直接進入肆意馳騁的狀態(tài),人筆合一,心手相師,一氣呵成,可見藏真成竹在胸,技藝超群。整幅作品氣韻連貫,相比別的書法作品,《自敘帖》更加自由,更加肆意,他達到了一個自我的化境,悠游于天地之間,毫不滯澀,沒有羈絆。懷素的自我修養(yǎng)恰恰符合莊子對從“有己”到“無己”的超越,無疑書寫《自敘帖》的藏真是極為快樂的,是超脫世外的,是無為無求的,這也正是藝術對審美境界、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要求。
三、癲狂與忘我
藏真在書法中傾注的是畢生的熱愛和心血,他之所以“稱狂”是因為他對內心感受和領悟的極度銳化和關注,是他“坐忘”的外化表現。懷素的一生是與書法、釋道相伴的,他的癲狂與忘我是綜合了釋家和道家的雙重影響?!蹲詳⑻穼懹趹阉?1歲之時,屆不惑之年,正值人生最為成熟充沛的輝煌時刻,字字句句都是對自己生活的藝術回響。多少年歲月片段從字里行間閃過,“士大夫不以為怪焉”(見下圖)使他不改初衷,我行我素,天地之間任我馳騁。懷素運筆極快,從帖中能見速度、能見疾徐。如同一個人娓娓道來他的生平他的個性,說到精彩處語速加快,神采飛揚。他寫得跌宕起伏,千回百轉,欣賞者亦看得心潮澎湃,為之深深折服。縱觀《自敘帖》的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氣質是癲狂不羈的,與佛門清凈,清心沉寂是全然相反的,他不被佛門或者世俗的任何東西所控制,他不拘細行,周游南北,暢游山水,他的率性癲狂忘我皆出自自然。他的超凡脫俗,他所表現出的“物我兩忘”的道家境界,正是他作品震撼、感人、歷久彌堅的重要原因。而這種放縱自由的書寫方式,在書學蓬勃發(fā)展的唐代,將書法的審美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梵行與靜穆
在唐代,儒釋道三教合流,書法家們徜徉于三教間,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促進了書家從不同的思想里汲取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營養(yǎng),懷素正是如此。懷素對筆鋒的處理浸潤了他對世俗化釋道學的雙重領悟,之所以有如此的影響力,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審美高度,是因為釋道文化對懷素書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蹲詳⑻访總€字體的結構外緊內松,釋家的思想和懷素對生活的認識都顯露其中,自有章法,采用大開合和大聚散,忽而疏忽而密的布局幾乎是空前的。雖是紙本手卷,懷素寫得任意狂放,氣勢恢宏,通篇顯露出他異于常人、卓爾不凡的氣質。人們能從懷素的帖中感受到一種純凈無為,他認為萬物皆有“禪思”,他能夠通過佛教的頓悟達到審美中的妙悟。
懷素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真正地達到了“忘我“之境,正如莊子在《大宗師》里提出的“坐忘”的概念:“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莊子》:內篇·大宗師)這也契合了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首要要求,不但要技藝高度嫻熟,更要有思想、有表達、有境界。禪宗與道家的精神對于出世的解釋是有契合的。道家講究自由、無為、忘我、天人合一,這是典型的人生到藝術,藝術到宇宙的精神交流平臺。觀懷素全帖,有松有緊,安排看似無心狂放,實則思路清晰,才思泉涌,懷素的天賦和才情充盈其中,他沒有世俗事物的紛擾,詩與酒是他的梵行,他在僧人中也是一個異類。他沒有將自己鎖在晨鐘暮鼓的功課中,而是在世俗之上活出了一個逍遙自在,灑脫爛漫的人生。他的書法作品顯示了生命的跳脫和飛躍,與靜穆的關照形成對比,成就了他獨特的書法藝術。
參考文獻:
[1]楊寶林.劉熙載書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懷素.自敘帖[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
[3]姚淦銘.朱長文·續(xù)書斷[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2014年9月1第33卷第9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1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Sep.20141Vol.33 No.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