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紅
摘要:就高三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教師上課勞動強度很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卻相對滯后,甚至長期處于枯燥狀態(tài)中。筆者根據(jù)個人教學經(jīng)驗,對高三語文復習課的教學進行相關闡述,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高三語文 教學思考 語文復習
一、高三語文復習課教學現(xiàn)狀
1.以考試為綱的僵化教學模式。長期以來,高三的語文復習課教學都是立足于考試的需求進行教學,考試要考的重點反復講,考試不要的一律不講。這樣的教學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升學需求,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由于長期的僵化思維把語文復習課上成了考試的預熱課,教學過程過于死板,沒有變化,學生對于知識的應用能力基本處于教師講一點,學生記一點,喪失了對于知識的創(chuàng)新與自主遷移能力。這一方面體現(xiàn)為學生面對試題變化時的應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為教學上的模式僵化,學生學習興趣低,基本處于死記硬背狀態(tài)。沒有把復習課本身的知識深化與升華的功能體現(xiàn)出來。只是把考點進行重復講練,學生做完一套題又迎接第二套題,周而復始直至麻木,學生學得苦,教師講得累。
2.以目的性為重的教學心態(tài)。深思造成高三語文教學學生學得苦,教師講得累的根源,教師自身的心態(tài)也值得注意。在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下,從進入高三開始,很多教師就把教學的重點集中在自己所帶的班級能考上多少分,可以有幾個學生取得好成績,接下來自己能得到多少獎金與榮譽。這樣的功利性思想反映到教學中,也就進一步加劇了教學的目的性。不思創(chuàng)新與深化,只求對于考點的機械記憶與反復操練。學生的學習壓力陡增,甚至開始以量為教學目的,而不講求教學的數(shù)量。大量發(fā)放試題、仿真題、模擬題,不斷增加學生的作業(yè)量,甚至要求學生答題時必須寫滿,不論寫得答案如何,只要沒寫滿,一律算作不合格,卻不去深思學生答案所體現(xiàn)的知識應用不足與長處。這樣的教學心態(tài),只會導致高三語文復習課陷入低效率的題海中。
3.以過度猜題為中心的教學過程。由于高三語文一切以高考為中心,過度沉迷于猜題的教學方針也非常常見。特別是對于作文題目的寫作上,文章本為心聲,學生的思維如何,對于不同的作文題目也就會有不同的理解與發(fā)揮。但過度猜題的結果只會讓教學的過程出現(xiàn)舍本逐末的現(xiàn)象,不強調對于學生獨立思維的培養(yǎng),不重視提高學生對于時事知識的涉獵,不要求學生進行深入分析與觀點提煉,而只是要求學生把歷年的作文題寫一遍,不要求學生在這其中所體現(xiàn)的思維亮點,只要求學生對這個作文題目有一定的印象,甚至要求學生向范文看齊。這樣的教學只會讓學生慢慢失去思考的能力,思維同化,寫作千人一面,毫無亮點,反而影響到其學習成效。
二、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教學效率
1.回歸語文,擺脫新式“八股文”。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所涉及到的知識面廣,各學科知識多。但作為高三語文教師,應考慮到語文自身的學科特性,在進行復習時,一方面應強調課文與其上下文的聯(lián)系。另一方面,則應深化不同知識點的教學內(nèi)涵,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內(nèi)化程度。任何教育的前提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成長。而語文出題的方向也永遠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如當代著名作家路遙所著的《平凡的世界》,其文章的深厚生活氣息是來自于其生活體驗。為了寫好這本書,作者路遙在陜西農(nóng)村與礦山等生活了三年之久,以求其真實性與感召力。這樣的生活積淀反映到作品中也就體現(xiàn)為高于生活的文學性。在進行高三復習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深挖每一篇課文背后的故事,帶領學生去了解與明晰語文課文背后所具有的深義,提高學生對于作品的感受度,內(nèi)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最終達到對于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通過這種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語文素養(yǎng)。
2.活躍課堂,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以考試為綱的教學使得高三語文復習課充斥著濃濃的任務感,教師的教學也長期遵循著講、練、再講、再練、又講、又練這一模式。學生還沒上課,就已經(jīng)明白課堂上又會有一大堆要求記要求背的考點。很多時候,教師已經(jīng)不再具有親和力,而只是作為一個講解考點的人員而存在。學生也不再是具有個人想法的個體,而只是作為一個知識的裝載器在課堂上不斷記筆記,不斷背課文中心思想。這樣的教學不僅死氣沉沉,而且還造成學生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活躍課堂的一方面是要求教師給學生表達意見的機會,給學生發(fā)表言論的機會,讓學生對考點進行見解的發(fā)表,對自己的復習方法進行相互交流,提高課堂間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可在教學語言中引入一點小幽默,引入一點趣味性討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進行學生。講解在精而不再多,討論只會激發(fā)學生思維中的火花,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一味要求學生記,反而會讓學生固步自封,無法提高其復習的有效性。
3.少而精的閱讀,擴大學生閱讀面。學生的語文能力有著一個很普遍的規(guī)律,越是語文成績好的學生,其閱讀面就越廣,讀的書越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接受能力與知識遷移能力也就越強?!皶x百遍,其義自見”,閱讀過程中,學生對于字音字形,詞義搭配,古詩詞與相關的文言文應用等,都會有著很強的領悟力。在高三語文復習課上,教師可以挑選有針對性的小篇章帶領學生進行少而精的閱讀。這些閱讀材料可以是一個觀點,可以是一個趣聞,甚至可以是一個成語故事。其目的不在于講解其每一句話,而只是強調讓學生讀完就好,讓其自由閱讀,自由感悟,使其沉淀于學生的思維中,最終成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閱讀量累積。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三語文復習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應立足語文根本,進行復習課的有效規(guī)劃。
參考文獻:
[1]徐松.高三語文復習教學的五大策略[J].語文建設,2012(3).
[2]盛星瑋.幸福的高三語文課——高三語文復習回顧[J].高三俱樂部,2012(8).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