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芬
為了更直觀、有效地交流寫話作業(yè),一年來,我堅持收集、整理學生寫話中的佳作,以佳作為載體,把讀寫訓練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在相互學習、交流中,學生的讀、寫能力漸漸得到了提高。
一、 在日常的寫話訓練中,加強指導與訓練
1. 老師下水文引路。有一些看圖寫話,我在課堂上示范寫一篇完整的寫話。老師寫下水文可以幫助學生搭建寫話的框架,讓學生學習老師是如何仔細觀察圖畫,再具體、細致地寫下來,從而模仿老師的表達方法。
2. 給予“寫話提示”。學習了《月亮灣》一課,我要求學生模仿課文,按照一定的順序?qū)懠亦l(xiāng)的一處美景。我在課堂上對如何寫進行了一番指導,還給每個孩子發(fā)了一張“寫話提示”,以便家長更好地指導孩子。由于要求明確,同學們寫出了不錯的文章。
3. 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平時的寫話訓練中,我十分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鼓勵他們積極動腦,寫出與眾不同的文章?!缎『镒铀凸印肥俏抑笇У囊环磮D寫話,開頭部分是:“小猴子的外婆送給小猴一籃子的水蜜桃,讓它送給生病的媽媽吃。小猴會把水蜜桃送給媽媽吃嗎?”要求學生續(xù)編故事。由于堅持訓練,學生能從自己的視角,呈現(xiàn)出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剛出門一會兒,小猴就遇到了饑餓的狐貍。于是……”“小猴把籃子里的水果給扔了,摘了紅‘果子?!瓔寢屨f:‘你摘的是紅辣椒呀!”……
4. 鼓勵學生生動表達。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運用比喻的方法,符合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特點,學生容易學,也樂于寫。例如,學習了二上陳毅寫的《青松》一詩,我讓學生用幾句話寫出青松的外形。有的學生寫道:“松樹像一把綠色的大傘。它的葉子像針一樣,碰到還扎手呢。我喜愛青松,再冷的冬天它也依然那么挺立,像站崗的哨兵一樣。”“松樹的枝葉像一只只大手伸出來,輕輕托住雪花,好像非常感謝上天賜給它們的潔白的禮物。”這兩個學生都能用生動的比喻寫出青松的外形。
再如,二下的練習中要求學生寫一種常見的動物。有個學生在一段話中生動地運用了4個比喻句,使小貓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小貓的腦袋圓圓的,頂著一對尖尖的、靈敏的耳朵,像一對信號塔,隨時接收信號。它的眼睛圓溜溜的,到了晚上會發(fā)出綠色的光,像兩盞小夜燈。它的身體胖乎乎的、軟軟的,像穿了一件皮襖。它的尾巴好像雞毛撣子?!?/p>
5. 滲透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學生在寫話過程中常會遇到寫不具體的難題,怎樣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呢?我對此進行了專題系列訓練。比如,為了讓學生寫好人物的動作,我從寫好人物手的動作入手,指導學生寫了一系列看圖寫話,學生學著仔細觀察,再細致地寫下來。如看圖寫話《幫媽媽做飯》,學生關(guān)注到媽媽炒菜時左手、右手的動作,寫道:“媽媽穿著花裙子,左手扶著鍋柄,右手拿著鍋鏟專心致志地炒著牛柳?!薄皨寢屪笫帜弥伇?,右手拿著鍋鏟輕輕地炒著土豆絲。然后右手一掂,鍋里的土豆絲立刻翻了個身,一個不剩地回到鍋里?!边@樣生動優(yōu)美的句子,誰不愿意多讀幾遍呢?
再如,《放煙花》這幅圖有3個人物,該怎樣寫好他們手的動作呢?這就需要仔細觀察,再分別寫下來。有的學生寫道:“爸爸右手拿火柴,左手護著媽媽和小明,左腿彎曲下蹲,右腿伸直,小心翼翼去點爆竹。媽媽右手捂著小明的耳朵,左手抓著小明的身體,讓他不要害怕。小明雙手緊緊捂住耳朵?!边@段寫話不僅把爸爸、媽媽、小明手的動作都清清楚楚地寫出來了,而且還注意到了爸爸雙腿的動作。
通過指導與訓練,學生掌握了方法,觀察變得細致了,描寫也具體了。
二、 收集整理,分享佳作
1. 老師有針對性、激勵性的點評。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文章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語句,一個生動的詞語,都應(yīng)以充滿激情的評語肯定他們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
對于佳作的點評,可以針對同一類學生共同的優(yōu)點進行點評。還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亮點進行激勵性點評。如對寫話《奶奶生病了》的幾篇佳作,我點評道:“選上的5篇寫話,呈現(xiàn)出不同的亮點:袁張昕清楚地寫出了奶奶的病情:‘血壓有點高; 張靜怡準確地寫出了奶奶的病容:‘白發(fā)蒼蒼的奶奶戴著一副老花鏡,臉色蒼白地躺在床上;秦亞軒具體地寫出了照顧奶奶的動作:‘拿來一束鮮花插在花瓶里……接著又洗了……,跑著遞給……;李思墨寫道:‘奶奶躺在床上,寂寞地看著床頭柜上插在花瓶里的一束花。此句準確地表達了病中的老人是多么渴望親人的關(guān)心、照顧呀!”
2. 引導學生采用評讀、評思、評寫、評改、評畫等方法學習佳作。
評讀就是讓學生學會讀老師的評語。教師將提醒學生重點注意的評語加粗,引導學生重點讀,仔細體味。學生在老師評語的引領(lǐng)下,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表達。
評思,學生讀完佳作后,圍繞老師設(shè)計的幾個問題去思考。如,我在《小猴子送果子》這期佳作稿中設(shè)計了以下幾道思考題:
(1)完成填空。
讀完后,我認識了嚴澤雅筆下(不畏辛勞、快樂)的小猴,霍熠晨筆下(機智)的小猴,李思墨筆下(自作聰明、知錯就改)的小猴,袁張昕筆下(貪吃)的小猴,劉天麟筆下(關(guān)心媽媽、不貪吃)的小猴,宋哲凡筆下(樂于助人)的小猴,陳辰筆下(機智而又樂于助人)的小猴。
(2)對照自己的寫話:
①你覺得你的文章中有什么地方寫得也不錯呢?
②有沒有把“送果子”的過程寫具體呢?
(3)你最喜歡誰的寫話,為什么?仔細想想,準備課上和同學們交流吧。
評寫,在評讀、評思的基礎(chǔ)上,我啟發(fā)學生試著用表情、詞語、短語等評價同學的文章。
評改,“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讓學生學習老師、同學的評語,修改自己的文章。
評畫,在《一種常見的動物》這期佳作稿中,我根據(jù)學生筆下描寫的動物,選了一些圖片附在旁邊。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非常受學生的喜愛,他們學著給自己的文章配插圖。這樣,既愉悅了學生的身心,也調(diào)動了他們寫話的興趣。
3. 當堂朗讀佳作。當一期佳作稿發(fā)到學生手上,每個孩子都會按要求學習。第二天課堂上,小作者們要為同學們朗讀,然后師生共同評議。這學期,我還訓練學生脫稿與同學交流。
佳作稿既展示了學生的精彩,又增強了他們的信心,也讓他們品嘗到了分享與成功的快樂,不知不覺中,促進了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南京市孝陵衛(wèi)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