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 秦信念
摘 要:高等院校共青團組織在青年中的先進性決定了它在學生社團建設和發(fā)展中應該發(fā)揮主導作用。要把握領導學生社團工作的原則,形成對學生社團管理的合力,充分尊重社團的自主性,注重提升社團活動層次,將社團文化建設引向深入,重視社團的總結和考核工作,加大對學生社團支持力度,開拓學生社團活動空間,深入研究社團良性發(fā)展的機制。
關鍵詞:高校團組織;學生社團;主導作用
一、學生社團起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導作用
(一)通過理論學習型社團,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領域。理論學習型社團在創(chuàng)新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著獨特和重要的作用。通過豐富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使社團成為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質(zhì)、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課堂和舞臺。
目前,我院的一些協(xié)會都是以宣揚黨團知識、學習黨團知識為主要活動內(nèi)容的大學生社團。這些社團緊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配合課堂教學的難點、同學們關注的熱點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采取活動、討論、調(diào)研等方法開展社團活動,不僅深化會員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更讓同學們找到了用科學理論認識世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鑰匙。幫助了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已逐漸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搖籃。
(二)加強社團的組織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組織基礎。加強學生社團的組織建設,不僅能增強社團自身的服務能力,使社團更加有針對性的來滿足青年的需求,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好組織基礎。在社團的組織建設方面,我們加強宏觀調(diào)控,建立院系兩級社團組織,并將社團建設納入共青團的組織體系和工作體系,使學生社團真正成為共青團組織開展工作有力的延伸手段,這樣就延伸了共青團的工作手臂,增強共青團組織的服務能力,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三)注重學生社團干部的素質(zhì)和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能動性作用。學生社團干部是學生社團的核心所在,社團干部的負責與否,能力高低都將直接關系到社團工作的成敗。為此,我們注重社團干部的培養(yǎng),定期召開社團干部座談會及社團干部培訓,幫助社團干部樹立堅定的政治信仰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造就一批政治素養(yǎng)高、業(yè)務能力強的社團干部,通過社團干部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到影響社團成員,以達到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加強對學生社團活動的管理,將思想教育貫穿于活動始終。建立了詳細、切實可行的《社團管理條例》,建立社團活動報批,優(yōu)秀社團和優(yōu)秀社團活動評比制度,引導幫助各社團組織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在活動中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
二、學生社團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團活動缺乏必要的規(guī)范性。目前,許多高校學生社團沒有嚴格規(guī)范的章程,光憑社團成員的一腔熱情在維持運轉,甚至在社團活動中出現(xiàn)價值取向偏移,忽視或淡化精神支柱的傾向,這就勢必影響到學生社團的健康發(fā)展。
(二)社團物質(zhì)條件欠缺。很多高校的學生社團普遍存在活動經(jīng)費不足,缺少活動場地,社團指導教師配備不夠等問題。
(三)社團活動層次較低。近年來,高校學生社團如雨后春筍般發(fā)展起來,但很多學校在學生社團建設上沒有總體的發(fā)展規(guī)劃,沒有明確的發(fā)展目標,對學生社團建設聽之任之,導致一些學生社團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學生社團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揮。
(四)內(nèi)部管理不善。主要表現(xiàn)在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或制度不落實,社團沒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分工不明確,管理不規(guī)范,組織過于松散。
三、新時期學生社團建設應采取的對策
(一)進一步加強學生社團的自身建設。(1) 要在提高社團骨干素質(zhì)上下功夫。高校要把社團干部作為學生干部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全校學生干部的管理之中。建議負責我院社團的學工部或社團聯(lián)合會要有計劃地舉辦社團干部培訓班,著力提高社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2) 要在提高活動的層次上下功夫。開展活動是社團存在的主要目的。活動是社團凝聚青年學生的重要手段。因此,學生社團活動必須體現(xiàn)時代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提高社團活動的層次和質(zhì)量,增強社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擴大社團的影響力。
(二)明確學生社團的發(fā)展方向:要把學生社團建設成為大學生自我服務的有效載體
(三)建立和健全學生社團的管理制度與運行機制。建議社團聯(lián)合會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運行機制,以加強對社團的宏觀引導和有效管理,服務于社團,為社團的發(fā)展出謀劃策,確保社團的健康發(fā)展。要制定規(guī)范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如《學生社團管理條例》等,從而使社團明確工作的目標,做到有章可循,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四)大力倡導積極健康的社團文化精神。社團組織作為高校學生活動中最活躍的群體,應該主動成為聯(lián)系社會文化的紐帶,成為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輻射社會的橋梁。
總之,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將會對廣大青年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和關注。
參考文獻:
[1] 崔潤東等.加強學生社團建設,開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領域[J].高等農(nóng)業(yè)教育.
[2] 張富良.高校社團的德育載體建設新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