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同寶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明了多讀才能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明了多讀才能表達;“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了多讀才能在寫作時成竹在胸,游刃有余?!白x”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強調的一種教學方法,也是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一種手段。古往今來,多少人對“讀”做過推崇與肯定。而這些,都說明了“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tǒng)一,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利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一定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中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根據多年的教學體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朗讀指導。
一、以多種形式朗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在課堂上放開手腳讓學生充分朗讀。語文課堂教學就應該書聲朗朗,教師就要根據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教材特點安排充分的朗讀時間。教師要留夠時間讓學生嘗試讀、練習讀、比賽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提高學生朗讀質量。具體操作起來可以課前讓學生自己預習讀,課上比賽讀,做好語氣朗讀,做足課后背誦。
二、及時對朗讀作出準確的評價
學生朗讀訓練必須抓好評價環(huán)節(jié),一次成功的評價不僅是上一活動的完美總結,更是下一活動的良好開端。我們可以讓學生作為小評委、小裁判,對其他學生的朗讀作出自己的評判,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他們的鑒賞能力,我們采取了以鼓勵為原則,采用星級評價的辦法。根據朗讀時熟練程度、發(fā)音準確、感情到位等標準,分別給予三顆、兩顆或一顆星的獎勵,這樣學生的朗讀興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最后根據得分評出朗讀小能手,并頒發(fā)朗讀小能手的獎狀。
三、教師要做好朗讀的導師
(一)作好教師范讀,利用好課文錄音
低年級學生開始朗讀課文時會出現一些困難。由于他們識字不多,朗讀時把注意力集中在讀準字音上,而忽略詞與詞的聯系,忽略句子意思的表達。他們讀時一字一停,讀通、讀順課文都得花些時間,把課文讀得有感情難度就更大了,可見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朗讀訓練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范讀是指教師根據課文的語境,加上自己的理解、語氣、思想然后運用多種朗讀技巧和方法,為學生作示范性朗讀。教師的范讀盡量做到發(fā)音清晰、語音準確、聲情并茂、形神兼?zhèn)洹=處煼蹲x時,要把語調、語速、神情、動作等示范給學生。它可以起到以下三個作用。
1.很好的榜樣作用。教師示范朗讀就是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包括什么地方應該快讀,什么地方應該緩讀,什么地方應該停頓,什么地方應該變音。
2.感染作用。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讀,可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向朗讀活動。
3.有利于方言的糾正。教師范讀課文,通過教師自我體驗,容易發(fā)現自身存在的許多問題,容易糾正。教師示范讀文時對課文的內容和理解要適時靈活把握。示范讀也可以安排在初次學文時,其目的是讓所有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如果安排在文章學完后讀,學生就可以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體會文章。也可以整篇示范讀,也可以選其中的重點段落或長句來解讀;可以示范讀課文中的標點符號停頓。
(二)教師帶領學生朗讀
教師領著學生朗讀,即教師讀一句,學生跟著讀一句。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據此,教師可以不要多講,多次帶領學生朗讀,讓學生跟著讀一讀,就能保證所有學生都學會。所以,領讀這種形式可以行之有效地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和聲調,讀好停頓和聲調,如此反復訓練,可以使學生做到朗讀時不漏字,不添字,每一字都讀準;不破句,不重復,每句都讀通。只有經常堅持這樣訓練,每一位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大步提高。教師可以從吐字發(fā)音、理解內容和技巧等方面給予指導。朗讀時吐字發(fā)音,要盡量做到正確、清楚、規(guī)范。理解內容的指導,教師首先要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意圖、人物性格等,如《地震中的父與子》《北京亮起來了》等課文,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也很重要,主要是對聲音、停頓、快慢、語氣、語調等的指導。
(三)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加強朗讀情感指導,反復朗讀是加深學生體驗情感的最佳方法
在編排小學語文教材時,就給學生開辟了一個廣闊的閱讀園地:在內容的選擇上,多圖文并茂的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意境上,每篇課文都飽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這些要經過學生反復吟誦、朗讀、想象才能感受和理解。在學生的頭腦中產生一個清晰的印象。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fā)想象?!?/p>
(四)組織各類活動
在加強課外閱讀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造各種環(huán)境,提供各種舞臺,讓學生展示閱讀的才能。如班級聯合舉辦“故事會”“演講比賽”,然后通過這種形式,來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從小讓他們打下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四、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第二戰(zhàn)場
眾所周知,語文課堂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上反復閱讀才能給課外閱讀打好基礎,大量的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有效擴展,要由課內帶動課外。
例如,學了《女媧補天》就可指導學生讀《中國神話故事》,學了《拔苗助長》《葉公好龍》,就推薦《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學了《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就推薦學生讀《雷鋒的故事》。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自學能力和獲得的廣泛課外知識,為搞好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了極其良好的外部條件。經過課內細讀,學生學到的知識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得到補充、復習,從而加深實際認識和及時運用。通過這種實踐證明,把課外閱讀活動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有效方法。
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有所差異,各年級的教學目標和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重點也不同。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可使學生從中受感染,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責編 金 東)